摘要:2018年3月30日,马克·加索尔火力全开。这位孟菲斯灰熊队身高7英尺的中锋面对当季最终斩获年度最佳防守球员的鲁迪·戈贝尔,却势不可挡。前三节比赛加索尔12投11中,其中三分球7投6中,23分钟内狂砍28分。
2018年3月30日,马克·加索尔火力全开。这位孟菲斯灰熊队身高7英尺的中锋面对当季最终斩获年度最佳防守球员的鲁迪·戈贝尔,却势不可挡。前三节比赛加索尔12投11中,其中三分球7投6中,23分钟内狂砍28分。
但当晚的表演也仅在前三节。
灰熊最终以107比97输给了对手,战绩变为21胜55负。根据时任灰熊篮球运营副总裁的霍林格回忆:加索尔很想上场,也毫不掩饰地告诉了所有管理层。霍林格对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非常了解,但做出这个决定的考量却远比球迷视角看到的要复杂的多得多。
每当看到猛龙队在这个春天限制明星前锋斯科蒂·巴恩斯的出场时间,这段记忆就会浮现眼前。在过去的九场比赛中尽管他完全健康,巴恩斯最多也只打了33分钟,有六次出场时间不到30分钟。猛龙多次在第四节撤下首发球员,而与之相关的大背景故事是他们正在与篮网和76人激烈争夺NBA选秀顺位。
类似案例比比皆是:犹他爵士全明星前锋劳里·马尔卡宁自2月22日以来出赛的四场比赛中,出场时间分别为28、19、26和24分钟,在总计97分钟的比赛时间里只有5分钟是第四节。猛龙和爵士在这段时间内交手过一次,两大全明星(巴恩斯与马尔卡宁)在关键的第四节共同登场了2分09秒,这场颇有象征意味的比赛里两队的出场主角是奥兰多·罗宾逊和约翰尼·朱赞。双方甚至在第四届的最后决胜时刻同时撤下了主力后卫(科林·塞克斯顿和伊曼纽尔·奎克利),如果NBA有"默契球"的话,我想没有比这一刻更加明显的了。
球评也好,球迷也好,长期观赛的人很容易看穿双方的把戏,“摆烂!”更是可以脱口而出。现行制度确实激励球队可以通过战绩操控(摆烂),来获取更高选秀顺位;这种动机在选秀大年(如2018或2025这样有抢手的选秀榜首新秀时)尤为强烈。
但更深层的症结在于:输球有收益,赢球无动力。
一种假设:取消选秀制度的话,摆烂就变得收益很小了,但这些球队会因此而改变多少决策动力呢?
灰熊是否就有理由让已经33岁、刚经历严重脚伤、手握顶薪合同的加索尔,在赛季末段的一场无关紧要的比赛中冒险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天的比赛他最终出场24分钟,而那个赛季三月末的比赛记录里显示,其他比赛也有类似的出场时间限制,而且当赛季的全明星周末之后的比赛里,加索尔没有出战过背靠背的比赛。
你可以说这是摆烂——灰熊最终战绩并列联盟倒数第二,拿到了第四顺位的选秀权——但这留下了一个问题没有回答:如果根本没有选秀,情况会有多大不同?
当年灰熊最终获得选中贾伦·杰克逊的机会,即便没有选秀因素,让加索尔出战23分钟都嫌多,保护核心球员的健康才是球队的首要考量。
同时,让我们把视线看回到猛龙、爵士以及这个春天处于类似困境的其他球队。
猛龙真的应该在无关紧要的比赛中让巴恩斯冒险吗?这个赛季后还有五年2.25亿美元的合同等着他履约。爵士应该让身背剩余1.96亿美元价值的合同的全明星球员马尔卡宁,在下周一去黄蜂追逐赛季的第17胜吗?与之对比,让他休息而付出的10万美元罚款简直是小意思。
同样,黄蜂有必要在接下来四天内两次对阵猛龙和爵士时,让拉梅洛·鲍尔的脚踝冒险吗?
我认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很明显,选秀与否对这些答案的影响并不大。在毫无意义的比赛中要求球队让核心球员冒险,本身就是一种矛盾,无论这场比赛是否有一颗选秀顺位的奖励作为回报。
我们已经可以在一些球队身上看到了这一点,这些球队虽然无缘附加赛,但同时也不掌控自己的选秀权;他们仍然会遵循类似的模式:给有发展潜力的球员更多上场时间,让他们受益,同时让更年长的球员停赛,因为他们继续上场可能得不偿失。
联盟的下一步可能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通过扁平化乐透签的概率、增设附加赛、锦标赛,实际上将竞争的动力给到了战绩榜单更低的位置,NBA在遏制最极端的摆烂行为方面已经做得相当好了。
尽管如此,正如前一篇文章所指出的,NBA的三月份比赛仍然很糟糕,尤其是当你支持球队是会在4月14日后去打高尔夫的球队之一。
战绩无望且失去选秀权的球队,也更倾向锻炼新人而非让老将冒险。
破解困局的关键,在于建立让所有球队(包括下游队伍)积极争胜的激励机制。唯有如此,才能让三月的比赛重现十一月的精彩。这一关键还需得到NBA运营部门的足够重视。
来源:一点新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