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粉过敏的、拍照扭脚的、野餐吃坏肚子的,这段时间特别多。”急诊主任介绍,仅樱花节开幕的首个周末,急诊接诊超1100名患者,工作日的日均门诊量更是突破5000人次。
阳光明媚,百花齐放
每年的三四月份
都是出门赏春的好时节
上海目前也是樱花盛放
(戳下图回顾详情↓)
但对于过敏体质人群来说
亦是到了一年里“难熬”的时段
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
坊友们知道吗?
随着顾村公园成为“春日赏花顶流”
华山医院宝山院区
悄悄开设了一个“樱花门诊”!
该门诊重点救治的就是
低血糖、摔伤、
花粉过敏、腹泻、蜜蜂蜇伤等
十余种"赏花病"
分级分诊完成现场处置、
后续救治等工作
“花粉过敏的、拍照扭脚的、野餐吃坏肚子的,这段时间特别多。”急诊主任介绍,仅樱花节开幕的首个周末,急诊接诊超1100名患者,工作日的日均门诊量更是突破5000人次。
而就在前几日
小坊刚刚报道了
北京有医院急诊科
一夜接诊300~400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
往年过敏季
一夜接诊人数曾多达600余人!
(戳下图回顾详情↓)
为啥一到春季
过敏的人就多起来了?
春季花粉过敏高发
“罪魁祸首”竟然不是花?
春天到,过敏闹。春天,万物复苏,动物、植物都迎来了一年的新开始,它们蓬勃生长的同时,释放的过敏原也多了起来。因此,这个时期过敏患者的病症就显得更加严重。
过敏原可以分为
常年过敏原和季节性过敏原
●常年过敏原,一年四季都存在,比如尘螨、宠物携带的过敏原等。
●季节性过敏原,顾名思义跟季节有关,春天一般源自树木,夏天一般源自霉菌,秋天往往源自杂草。
许多人可能会疑惑
为啥生活中几乎不接触花
还会出现花粉过敏?
其实
花粉过敏的“罪魁祸首”并不是花
自然界的花粉传播主要分为风媒和虫媒两种形式,桃花、樱花等通过虫媒传授花粉,通常不容易引起过敏;杨树、柳树、柏树等通过风媒传授花粉,更容易在春季引起花粉过敏。
哪些人群容易过敏?
出现这些症状要小心!
医生介绍,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同时对自身组织保持耐受。而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一些通常无害的物质(如花粉、尘螨、某些食物等)产生的过度免疫反应。
而三类不同人群
更容易中招的是不同的过敏原
●对于过敏,整体来说青壮年相对高发。这个年龄段的群体,免疫力比较强,但户外活动比较多,接触过敏原的概率也更高。
●幼儿园的小朋友,容易对室内过敏原过敏。
●中老年人群,因为慢性病用药增多,出现药物过敏较多。
此外医生表示
花粉进入人体的途径不同
引发的过敏症状也不同
呼吸道:如果花粉是通过呼吸道,比如通过鼻腔进入体内,可能会导致过敏性鼻炎,如果进入支气管,可能会引起支气管痉挛。症状包括阵发性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呼吸困难、呼吸不畅等。
黏膜:如果花粉是通过黏膜,比如眼睛黏膜进入体内,可能会导致过敏性结膜炎,症状包括眼睛痒、不适、有异物感,不停眨眼、流泪等。
皮肤:花粉通过接触皮肤致敏,多处暴露部位出现红疹、瘙痒,主要以面部、颈部为主。
春季过敏如何应对?
过敏症状多种多样
有人眼睛痒,有人鼻子痒
有人会咳嗽
应该如何对症缓解?
赶紧跟着小坊一起来看看
↓↓↓
眼睛过敏:冷敷+眼药水
春季眼睛易过敏,冷敷可以帮助收缩血管,缓解红肿和痒感。此外,相对于口服过敏药,使用眼药水可能更有效且副作用小。
鼻子过敏:这几类食物要多吃
医生表示,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从饮食入手,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果蔬,如苹果、小白菜、菠菜和西红柿。此外,还应避免吃海鲜等高组胺食物。
过敏性荨麻疹:备好这3种过敏药
春天是过敏性荨麻疹的高发季节。医生建议,家中备好抗过敏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 、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等可缓解症状。
预防过敏可以提前用药吗?
临床认为,做好预防要比出现过敏症状后再治疗更有效。对于有明确过敏症状的患者,一般建议在春季花粉季节前至少2~4周开始使用预防性药物。
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提前用一些鼻喷激素;
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可以提前使用过敏性滴眼液;
过敏性哮喘患者可以提前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药物。
如果过敏症状持续不能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花粉过敏人群请注意
在花粉季节避免接触过敏原,尽量避免到花粉浓度较高的区域。此外,一般来说,春季中午和下午是室外花粉浓度较高的时段,也要尽量避免外出。
如果在家里,尽量关闭门窗,可以使用空气过滤或净化设备来降低室内的花粉浓度。
出门时要做好防护,佩戴口罩、硅胶保护套眼镜等,穿长袖衣裤,或提前在暴露部位的皮肤涂抹隔离霜,在鼻腔内喷涂花粉阻隔剂。外出开车时不要开窗,通风模式可以选择内循环。外出回家要及时脱掉外衣并清洗鼻腔。
来源:新闻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