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标识专项检查提升国际友人城市导航体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7 08:41 3

摘要:日前,由海淀区政府外办联合区城管执法局开展的“迎中关村论坛·国际语言环境提升行动”正式启动,通过“专家指导+执法检查+志愿服务”的创新模式,为国际友人打造“零障碍”城市导航体验。

日前,由海淀区政府外办联合区城管执法局开展的“迎中关村论坛·国际语言环境提升行动”正式启动,通过“专家指导+执法检查+志愿服务”的创新模式,为国际友人打造“零障碍”城市导航体验。

海淀区外语标识专项检查现场,一群手持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规范》手册的“蓝马甲”穿梭在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和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他们时而驻足讨论标识牌上的英文译法,时而举起手机对照云端术语库……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无障碍通道前,志愿者唐梦佳发现“无障碍电梯”的英语标识写成了“Accessibleelevator”,立即招呼同伴:“快来看这里,按照《译写规范》的书写要求,这里应该改成‘AccessibleElevator’。”几位志愿者围拢过来,有的翻查随身携带的译写手册,有的在手机端打开市外办术语平台比对。这种专业研讨场景,成为当天检查工作的常态。

区政府外办副主任秦奇介绍:“我们特别吸纳了中央民族大学和国际关系学院等高校翻译专业志愿者,他们的语言敏感度能精准捕捉‘机械翻译、术语混淆’等问题。”

据了解,依据《北京市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条例》的相关规定,公共场所标识应当以规范汉字为基本服务用字,不得单独使用外语;使用汉字同时需要使用外语的,外语应当与规范汉字表达相同的含义。公共场所外语标识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参照国家和本市制定、发布的外语译写标准,以及通常的外语使用习惯、国际惯例,进行规范译写。

区政府外办带领志愿者会同区城管执法局依次对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的楼层引导、场所指示、安全提示、消防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外语标识设置情况进行检查,比照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规范》,对不规范外语标识逐一拍照登记并提出修改意见。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应当设置外语标识而未设置、外语标识译写不规范以及外语标识设置不规范等问题,执法队员现场登记建立台账,并要求负责人按照标准整改,不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到位。区政府外办还向被检查单位宣传了《北京市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条例》相关内容,重点强调了其中关于外语标识的规定。

据介绍,区政府外办将积极对接区城管执法局和外语志愿者,持续以“绣花功夫”雕琢国际化细节,加强对区域重点场所的外语标识规范检查,服务保障各项国际交往活动高质量高水平开展。(记者 隗慧子)

来源:海淀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