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多网友都表示:"这位姐姐真不简单,成功把自己从一名普通选手变成了大众吐槽的焦点。"确实,从她在节目中的各种表现来看,人们能理解为何那么多人迫不及待地盼望她被淘汰的愿景。
许多网友都表示:"这位姐姐真不简单,成功把自己从一名普通选手变成了大众吐槽的焦点。"确实,从她在节目中的各种表现来看,人们能理解为何那么多人迫不及待地盼望她被淘汰的愿景。
作为一档女团成长类综艺节目,《浪姐3》本应是展示才艺、圈粉的绝佳机会。但赵樱子却因一系列"神操作",把综艺效果搞成了"社死现场"。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在返程的汽车上,赵樱子突然向阿娇提出一个问题:"你平时跟朋友交流是不是也是采取这种方式?"并且补充说道:"就是这种直接而坦率的表达方式。这语气和表情直接将车内的气氛冻结了。
当阿娇看到这尴尬的场面,她只能用微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然后说道:“对不起。”这一幕,有一些网友们对阿娇表示同情,纷纷在直播间的弹幕上发送:“阿娇姐姐太委屈了!”
确实,她曾经是一位专业歌手出道的前辈,给你提个建议怎么了?结果不但没有被认可,还要被迫去道歉,这种行为简直令众人无法接受。
此时此刻,队长宁静实在看不下去这一切了。作为圈内名副其实的"耿直姐",宁静毫不客气地开怼:"有人愿意直言不讳,远胜过在你面前作出笑脸,却在背后暗算你的人,我觉得这样的人更值得尊重。
回头看整个事件,网友们纷纷表示这是赵樱子典型的"好心当成驴肝肺"。你想想阿娇这样的咖位,能给你提建议那是看得起你,结果你还越闹越大。
但无论如何,这件事都成为了她在节目中最经典的“翻车现场”之一,也为她后来的淘汰埋下了伏笔。
这个道理是不是很简单?在娱乐圈中,只靠才艺是远远不够的,情商和处事方式同样重要。然而,赵樱子似乎还没有理解到这一点。
赵樱子在《浪姐3》中可谓是社交尴尬不断,无论是与阿娇的冲突,还是在刚入节目的乌龙认错事件,都充分说明了她并非社交达人。
一起来看看这出好戏是如何上演的:赵樱子大大咧咧地走进来,直接坐到了阿Sa那组的位置上。真是太巧了,如果不是阿Sa及时提醒她“你应该去另一边找阿娇”,这姐估计能在错误的位置坐到地老天荒。
更厉害的是,她被提醒后竟然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还说:“哦,我认错人了。”
赵樱子在社交平台上发文道歉,但事情并未结束。她解释说,因为阿Sa和阿娇长得太像,所以才认错。
她还一副自己“太虎了”、受了委屈的模样。
"这下可好,一个道歉又得来个二次道歉,还说自己没认出是杨超越,自称脸盲"。
提到这儿,就更更有意思了。
赵樱子在一来二去中成功建立了"社交达人"的人设。从一次认错人,到道歉时的翻车,再到表情包风波,她就这样把一件小事闹得人尽皆知。
你说这事儿闹的,本来就是个小问题,可被她这么一通操作,搞得人尽皆知。这不就是那个老话“会说话的人千万条路,不会说话的人步步掉坑”的真实写照吗?。
赵樱子这次的行为可以说是给大家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社交反面教材课程。
赵樱子在《浪姐3》中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就是她非得特立独行的性格。例如,在一次舞台表演中,阿娇和宁静都穿着统一的服装,但赵樱子却选择了一套绿色的套装。
画面太美了!别人都穿一个色系,只有她穿着绿色,把自己装得像个串场主持人似的。
网友们纷纷表示:“这是要抢镜到底吗?”更有趣的是,看其他组的姐姐们,她们的配色都是统一的,一眼就能看出是同一队的。
赵樱子这身绿,使她在团队中无比突出,这种视觉反差令人惊叹。
这还不是全部,你记得宁静同盟分歌那会儿吗?其他姐姐都准时到场,就等着她慢吞吞的。一问怎么回事,说是去戴麦了。
结果,你猜发生了什么?她是去戴了个"精灵耳"的装饰品,为了这么个配饰,竟然把我们都晾在那儿等着。
来都晚了,这位姐姐还来个神操作。大家都选完歌了,她非得要加入阿雅组的《要你管》。这操作把在场的姐姐们看懵了,气氛陷入尴尬,紧张到能听到呼吸声。
你看宁静那个表情,就知道她是真的无奈了。你说你来晚了就来晚了吧,还硬要搞特殊,这不是存心让大家都难做嘛!
这不,网友们都给她总结出来了:"要么迟到耽误大家时间,要么穿搭不合群,要么强行换组,这是要把'特立独行'玩出新高度啊!"可惜,在综艺节目里,这种过分凸显个人的做法,往往都讨不到好。
赵樱子在《浪姐3》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呢?那就得说说她在真心话大冒险环节的神奇操作了。
这个问题一出来,现场的气氛直接降至冰点。你可以看到张天爱和王紫璇的笑容,那绝对不是我们期待的那种笑容。
节目组也是服了,本来《浪姐3》的热度一直很高,其他的姐姐们都用自己的实力和才艺吸引了一大批粉丝,但是赵樱子像是走在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上。
因为低情商的表现一次次的出现,导致节目效果走向了反面。
回头看赵樱子的参赛历程,简直就是一部"如何快速败光路人缘"的实操教程。从最开始的不懂场合,到后来的频频犯错,再到最后的社交尴尬,每一步都在为自己的淘汰铺路。
这么琢磨琢磨,二公有实力复活,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了。
来源:葡萄文学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