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社交平台和自媒体已成为投资者获取市场信息的重要渠道,但其中充斥着大量未经证实的“股市小作文”。这些所谓的“内幕消息”往往打着权威、独家的幌子,实际上却是投机者操纵市场情绪、误导投资者,甚至影响股价波动的手段,幕后黑手借此牟取暴利。
□ 大河财立方记者 徐兵
近年来,社交平台和自媒体已成为投资者获取市场信息的重要渠道,但其中充斥着大量未经证实的“股市小作文”。这些所谓的“内幕消息”往往打着权威、独家的幌子,实际上却是投机者操纵市场情绪、误导投资者,甚至影响股价波动的手段,幕后黑手借此牟取暴利。
近日,上市公司弘信电子官微发布消息称,因在雪球平台发布关于该公司的不实信息,涉嫌恶意造谣,用户“细腻的价投小赛道”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这一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也再次警示市场,资本市场决不能沦为谣言的游乐场,监管机构必须保持高压态势,而投资者也应增强辨识能力,避免成为被操控的对象。
股市谣言的传播成本极低,但危害极大。一条未经证实的虚假消息,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引发市场恐慌,使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而造谣者却可能借助股价波动低买高卖,操纵市场。此外,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关注、吸粉引流,不惜编造虚假新闻、篡改数据,甚至伪造研究报告,这些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也对监管规则形成公然挑战。
面对股市谣言的蔓延,监管层早已展开行动。近年来,证监会、公安、网信等部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从“净网行动”到“3·15”专项整治,逐步形成“监测—查处—惩戒”的闭环机制。弘信电子事件中,公安机关快速查明造谣者身份,并依法作出处罚,展现了高效执法的决心。过去的案例也表明,股市谣言的制造者不再只是被删除账号或封禁处理,而是可能承担法律责任,甚至面临牢狱之灾。这一系列举措释放出强烈信号:股市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试图操纵市场的行为,最终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然而,单靠监管打击并不足以根除谣言,投资者自身也必须提高防范意识,避免成为“接盘侠”。首先,不要轻信所谓的“独家内幕消息”。真正有价值的市场信息,通常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告或权威媒体,而非匿名社交平台或个人自媒体的爆料。其次,多渠道验证信息,避免情绪化交易。谣言往往通过夸大风险、制造恐慌来误导市场,投资者应当保持冷静,基于理性分析决策,而不是盲目跟风。最后,增强法律意识,远离谣言传播链。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同样可能涉及法律责任,成为谣言扩散的帮凶。
健康的资本市场建立在透明度和公信力之上,而非依靠谣言操控情绪、制造波动。无论是监管层、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都必须在这场“信息战”中守住底线,共同维护市场的公平秩序。造谣者终将受到惩罚,监管不会手软。资本市场的健康生态,需要真实的信息、理性的投资、严格的监管共同守护。否则,在谣言的裹挟下,市场的“韭菜收割机”只会加速运转,而最终买单的,仍是那些轻信谣言的普通投资者。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