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甘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适应性,为推动甘薯高效轻简化技术集成与推广,提高种植效益,制定如下指导意见。……(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适应性,为推动甘薯高效轻简化技术集成与推广,提高种植效益,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坚持精选品种,繁育优质壮苗
1.精选优良品种。立足当地自然条件、生产用途和市场需求,精心选择通过登记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强、耐储存的优良专用型甘薯品种,如鲜食和食品加工型甘薯品种烟薯25、普薯32、心香、济薯26、苏薯8号等,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商薯19、济薯25、苏薯28、皖薯373、阜薯86等,紫薯品种徐紫薯8号、泰紫薯1号、紫罗兰等。
2.适时排种育苗。选择无病斑、无机械伤、没有冻害和湿害的大小中等的薯块作种薯,提倡使用脱毒种薯。一般2月底至3月初开始排种育苗。采用温室大棚或者冷棚加地膜的方式育苗,排种前对苗床和种薯进行消毒,排种时种薯头部方向一致,大薯深排、小薯浅排,做到“上齐下不齐”。
3.加强病虫防控。加强薯苗扩繁时病毒病防控,采用高剪苗方式采苗,对畸形、黄化皱缩明显的异常植株要及时清除干净。远距离异地调运种苗时,应严格检疫蚁象、茎线虫病、薯瘟病、蔓割病等病害,避免病虫害跨区传播。
二、科学整地施肥,注重合理密植
4.坚持科学施肥。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适度增施钾肥。整地时结合耕翻施足基肥,每亩500公斤有机肥随复合肥在起垄前一次性施用。深翻后南北方向起垄,一般垄高25-35厘米,垄宽80-110厘米。产量水平1500公斤/亩以下的旱薄地,推荐施用12-10-18(N-P2O5-K2O)或相近配方的硫酸钾型复合肥(下同)30-40公斤/亩,中后期可以喷施0.2%磷酸二氢钾+0.5%尿素1-2次。产量水平1500-3000公斤/亩的旱地或水浇地,推荐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40-50公斤/亩。产量水平3000公斤/亩以上的水浇地,推荐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50-60公斤/亩,薯块膨大期随灌水追施硫酸钾10公斤/亩。提倡采用覆膜滴灌技术,提高鲜食型甘薯商品薯率。
5.科学确定栽插密度。春薯一般4月中下旬覆膜栽插,夏薯一般6月底前完成栽插。根据品种类型和生产用途确定合理的栽插密度,鲜食型甘薯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一般4000-5000株/亩,以减少大果和特大果,提高商品率。部分早熟鲜食品种生育期短,薯块偏小,密度可增加至5000-7000株/亩。加工型品种一般薯块较大,建议适度稀植,每亩2800-3300株。
三、加强田间管理,注重控旺增效
6.加强田间管理。栽插时一次性浇足定根水,保活棵、促发苗、早封垄。生育前期以促进地上部生长,加速群体构建为主,栽后15天左右采用微耕机结合除草中耕松土透气。封垄前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必要时采用化学药剂除草,应注意选用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等对甘薯影响小的药剂。
7.注重控旺增效。生育中后期以控制地上部旺长,促进薯块膨大为主。出现旺长可以每亩用100克磷酸二氢钾结合烯效唑等生长调节剂叶面喷施,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1周,或者以中耕机将沟底茎蔓截断,改善垄沟通风透光,减少无效藤蔓的养分消耗。甘薯生育期内要注意防涝降渍,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大田操作时注意引进适宜机械作业,提高田管质量,减少劳动强度,降低人工成本。
四、坚持科学用药,加强绿色防控
8.坚持科学用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密切注意各生育期的病虫害发生。起垄和栽插时重点防治茎线虫、蛴螬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每亩可施用5公斤噻虫胺或2公斤毒死蜱或辛硫磷,掺细土均匀撒施。大田发现SPVD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避免虫媒扩散。8月底至9月初,注意防治斜纹夜蛾、甘薯天蛾等地上部害虫啃食叶片,防止成虫入土侵害薯块。
9.加强绿色防控。注重选用抗病品种、栽植脱毒种苗、合理轮作换茬、高剪苗等农业防治措施。采用物理和生态防治的方法,如增设黑光灯诱杀成虫和释放赤眼蜂防治害虫。
五、分批适时收获,对接市场需求
10.适时收获,分类储藏和销售。鲜食型甘薯收获期较长,一般从8月开始,到11月收获结束。在此期间根据行情,分批分级收获。有鲜薯储藏能力的,可以挑选无病无伤的健康薯块储藏后再择机出售。部分早熟甘薯可根据市场行情适时早收,实现高价高收益。淀粉等加工型品种应适时晚收,提高鲜产和薯块淀粉率,实现高产增收,收获后尽快出售或加工。种薯需在下霜前完成收获及时入窖,储藏期间注意保温和通风。
日期:2025-03-26
来源:食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