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带领家乡面走向世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7 10:08 3

摘要:兰州有很多家博物馆,其中有一家博物馆讲述的是兰州牛肉拉面的故事。古朴的建筑风格与黄河的波涛相映成趣,大碗传奇,仿佛在诉说着兰州牛肉拉面的分量与地位。走进博物馆,就如同穿越了时空。老灶台、旧风箱,还有兰州牛肉拉面创始人马保子曾经用过的锅具……这些老物件,见证了兰

兰州有很多家博物馆,其中有一家博物馆讲述的是兰州牛肉拉面的故事。古朴的建筑风格与黄河的波涛相映成趣,大碗传奇,仿佛在诉说着兰州牛肉拉面的分量与地位。走进博物馆,就如同穿越了时空。老灶台、旧风箱,还有兰州牛肉拉面创始人马保子曾经用过的锅具……这些老物件,见证了兰州牛肉拉面从街边小吃到城市名片的变迁。

黄河水奔涌千年,一碗兰州牛肉拉面历经百年跨越山海,从西北街头登上世界餐桌。当传统遇见青春,当匠心碰撞创意,“Z世代”青年正以创新之力,让这碗承载着黄河文明的面食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文化符号。从兰州牛肉面博物馆的老灶台到斯德哥尔摩的异国厨房,一场关于味道、传承的环球故事正在上演。

1 一座博物馆的历史回响:兰州牛肉拉面的文化根基

在兰州,黄河穿城而过,滋养着这座西北城市的烟火气。沿河而建的“兰州牛肉面博物馆”,青砖灰瓦的古朴建筑风格,与奔腾的黄河水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这里陈列着兰州牛肉拉面的前世今生:从创始人马保子曾经用过的锅具到历经百年沧桑的旧风箱、老灶台,还有生动复刻兰州人曾经生产生活场景的泥塑群像、泛黄的面票……每一件展品都带着浓浓的怀旧感,仿佛都在诉说着“一碗面”如何从市井小吃蜕变为城市符号。

据悉,仅2024年,兰州牛肉面博物馆游客接待量已超8.6万人次。通过餐饮体验一条龙的服务,吸引了来自新加坡、泰国、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研学旅游团队,其中不乏专程前来“打卡”的国外美食爱好者。

博物馆旁的“林和宫”牛肉面店内,始终飘荡着手工拉面的麦香。这里的后厨如同开放式剧场,面团在案板上摔打的声音、牛骨汤沸腾的香气、拉面师手臂划出的弧线,构成了一场感官盛宴。兰州牛肉拉面的核心密码,藏在“一碗汤”的执着中。汤底需要多种香料,配以牛骨、牛肉等熬煮数个小时,只为呈现一碗地道的热汤面。而拉面技艺更是千锤百炼的功夫——从“毛细”到“大宽”,面条共有12种规格,全凭拉面师的手感掌控。拉面师马师傅说:“拉面是手艺,更是心艺。手指的力度、发力的角度,差一丝一毫味道就会不同。”

临窗而坐,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拉面下肚,不仅暖胃、暖心,更让人思考,是什么样的水土,才能孕育出如此美味?站在中山桥上,望着滚滚的河水,豁然开朗——正是这黄河独特的水质造就了兰州牛肉拉面独特的口感和劲道。

如今,这种匠人精神正通过“林和宫”的研学课程走向世界。每年有来自多个国家的学员在此学习,他们将兰州牛肉拉面称为“舌尖上的中国功夫”。

2 “Z世代”的破圈之路:北欧街头飘起兰州烟火气

如何从走街串巷叫卖的“街头小吃”发展为店铺遍布全球的“中华第一面”?《一碗面的环球之旅》第八期,让我们一起走进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看“Z世代”如何带领家乡面走向世界。

2024年,“Z世代”青年周延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开设了北欧第一家兰州牛肉拉面店“Ox Lan”,为这碗面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作为甘肃人的周延,离不开面食,更离不开那碗充满烟火气的兰州牛肉拉面。“既能满足自己和华人同胞的胃,还可以弘扬咱们中国的美食文化。”周延说起自己开牛肉拉面店的初心,还是难掩激动和自豪。这碗跨越8000公里的面,不仅承载着兰州的饮食文化,更折射出新一代青年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决心。“Ox Lan”最让瑞典食客惊叹的是“现场拉面秀”,拉面师手持面团,手腕翻飞间,面条如银丝般垂落。面团在拉面师手中还能变幻成细如发丝的“一窝丝”或宽如腰带的“裤带面”,外国食客称其为“面团芭蕾”。

开业首月,“Ox Lan”便登上当地美食榜单。店内40余个座位根本不够,排队是常有的事。据统计,在Ox Lan店内,国外食客和华人食客的比例为7:3,可见当地居民非常喜爱兰州牛肉拉面。“这碗面很好吃,汤底非常令人惊艳。价格也很合理,还可以选择面条的粗细,这简直太酷了!”经常来Ox Lan吃牛肉拉面的瑞典男孩Trevor说道。正是因为这碗面,很多瑞典当地美食博主会主动到店品尝、拍摄打卡,他们甚至还会查阅甘肃兰州的历史文化、美食文化,并通过社交圈进行传播,吸引了一大批爱好美食的外国食客。他们在视频中边吃面边讲解,惊叹面条还能这么吃!

“Ox Lan”的成功,引发了意想不到的文化涟漪。更有食客因一碗面开启“兰州探索之旅”,他们通过社交平台分享黄河铁桥、羊皮筏子。我们相信,未来,兰州牛肉拉面不仅是一碗面,更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3 一碗牛肉拉面的匠人密码:从技艺到艺术的升华

1000多年以前,牛肉面出现在唐朝人的饮食中;100多年以前,马保子将拉面与牛肉汤结合推出清汤牛肉拉面。如今,兰州牛肉拉面在金城得以传承发扬,成为黄河流域美食文化、中国面食文化的翘楚,在世界面食中独具魅力。

兰州牛肉拉面相关话题在海外社交平台的阅读量一直非常高。据统计,TikTok用户参加“兰州拉面挑战”的视频播放量超千万。在网络话题下的视频里,既有日本厨师尝试复刻拉面的“翻车现场”,也有世界各地的“打卡照”映入眼帘,蒸腾的热气、鲜亮的色彩,让人感觉香气快溢出屏幕。而兰州的牛肉拉面培训学校里,金发碧眼的“洋学徒”逐渐增多,他们带着拉面技艺回到家乡开店,形成新的文化节点。

夜幕降临,兰州黄河风情线上,两岸灯火通明。博物馆的窗棂映着流动的波光,“林和宫”的招牌在夜色中熠熠生辉,而千里之外的斯德哥尔摩,“Ox Lan”的霓虹灯牌正为下一批食客点亮。这一刻,同一碗兰州牛肉拉面,承载着古老文明的记忆,也寄托着青春中国的愿景。

从马保子首创“热锅子面”,到“Z世代”周延的跨国创业,这碗面始终在变与不变的辩证中前行。当瑞典少年咬下第一口劲道面条,当迪拜白领举起手机拍摄腾起的热气,世界终于读懂了黄河的密码——那不仅是麦浪与牛骨熬煮的滋味,更是一个民族将平凡化为传奇的智慧与勇气。它用热气腾腾的包容性架起桥梁,用“Z世代”的创新力证明,要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好中国美食故事。或许兰州牛肉拉面的成功出海,正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最佳注解。兰州牛肉拉面的环球之旅,正书写着新的叙事。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雨欣 马萄 张宇歌 文/图

来源:观澜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