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如同一记重拳,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脆弱性暴露无遗。芯片断供、技术封锁、设备禁运——这场“科技战”迫使中国不得不重新审视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紧迫性。
一、从制裁到突围,深圳扛起“第三极”大旗
2019年,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如同一记重拳,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脆弱性暴露无遗。芯片断供、技术封锁、设备禁运——这场“科技战”迫使中国不得不重新审视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紧迫性。
作为回应,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2021年成立,目标直指打造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的“第三极”,与北京、上海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这一战略布局的背后,是深圳国资体系的强力支撑,以及国家大基金二期、中芯国际等核心资源的深度联动。而深圳市新凯来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凯来”)的横空出世,正是这一宏大叙事中的关键落子。
二、新凯来——半导体装备“国家队”的隐秘王牌
新凯来成立于2021年,注册资本15亿元,由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间接控股,其董事长戴军同时担任国家大基金二期监事及中芯国际董事,堪称“根正苗红”的半导体“国家队”。尽管成立仅四年,新凯来却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的全链条布局。
核心团队:拥有20年以上经验的电子设备技术专家,联合国内半导体设备厂、FAB厂、研究机构形成生态联盟;
技术积累:已申请多项关键专利,涵盖光学设备反射结构、静电卡盘等核心部件,技术路线直指国际巨头垄断领域;
市场定位:覆盖半导体制造全流程设备,包括扩散、刻蚀、薄膜沉积、光学检测等,目标直指“全系列国产替代”。
新凯来的崛起,不仅是深圳国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缩影,更标志着中国半导体装备产业从被动防守转向主动突围的战略转折。
三、国产半导体设备的“山脉”阵列
在2025年3月26日开幕的SEMICON China 2025上,新凯来首次公开亮相即成为全场焦点。其以中国名山命名的产品矩阵,不仅充满文化自信,更暗含技术攻坚的雄心:
1. EPI“峨眉山”:外延层沉积设备,第三代半导体与先进制程的关键技术,打破美国应用材料、日本日立国际电工的垄断;
2. ETCH“武夷山”:高精度蚀刻设备,与光刻工艺协同,实现图形化处理的国产化突破;
3. CVD“长白山”与ALD“阿里山”:化学气相沉积与原子层沉积设备,填补国内薄膜工艺空白,对标东京电子、泛林集团;
4. 光学量测与检测设备:如“天门山”“丹霞山”系列,解决晶圆缺陷检测与工艺控制的“卡脖子”难题。
这些产品不仅覆盖半导体制造全流程,更以“更高品质、更低成本”的策略直击国际市场痛点。正如新凯来量检测设备负责人郦舟剑所言:“解决先进制程问题需要时间,但我们有信心”。
四、从麒麟芯片到光刻机,自主化链条渐成
新凯来的高调亮相,恰与近期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多个里程碑事件形成呼应:
华为麒麟芯片回归:2024年,搭载中芯国际N+2工艺的麒麟9010芯片量产,虽未公开细节,但外界猜测其背后是DUV光刻机多重曝光技术的突破;
光刻技术进展:中国科学院研发的全固态193纳米深紫外激光器、长春光机所NA 0.75物镜等成果,为国产EUV光刻机奠定基础;
专利突围:新凯来2023年申请的“利用DUV设备制造5纳米晶片”专利,被外媒视为中国绕过EUV封锁的关键路径。
这些进展表明,中国半导体产业正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性创新。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光刻机这颗明珠很快会变成玻璃珠子”,其背后是中国企业“踏踏实实积累,一点一点熬出来”的产业精神。
五、供应链安全与全球产业重构
新凯来的国资背景与全链条布局,为中国半导体供应链安全提供了双重保障:
1. 资本与政策护航:深圳国资委、国家大基金、中芯国际的深度绑定,确保资源投入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2. 技术生态协同:通过联合国内设备厂、Fab厂,形成“研发-生产-应用”闭环,加速国产设备验证与迭代。
时至今日,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突破已非“能否”问题,而是“多快”问题。正如一位行业观察者所言:“中国和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已攻守易位,若你不信,只因你老了”。当新凯来以“山脉”命名产品时,其隐喻再清晰不过——中国半导体产业正以群山之势,挡住制裁寒流,重塑全球科技版图。
来源:科技伯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