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50°C到-20°C宽温条件下高能混合锂离子/锂金属电池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7 08:56 3

摘要:混合锂离子/锂金属电池(LIB/LMBs)是一种使用少量碳负极(碳负极/正极

【文章信息】

题目:界面化学和亲锂性设计用于宽温范围内高能混合锂离子/锂金属电池

第一作者:吕泰裕

通讯作者:郑志锋, 梁立喆

单位:厦门大学,广西大学

【研究背景】

混合锂离子/锂金属电池(LIB/LMBs)是一种使用少量碳负极(碳负极/正极

【文章简介】

近日,来自厦门大学郑志锋教授与合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Adv. Funct. Mater. 发文,通过碳纤维亲锂性和界面协同策略,即设计一种银纳米颗粒修饰石墨化层封装碳纳米纤维(G-CF-Ag)作为LIB/LMBs的集流体/负极,并调节界面化学,以提高混合电池的性能。石墨化外层有效地减少电极与电解液的副反应,纤维内部的硬碳结构保证电池快充和低电位存储的能力,银纳米粒子提高碳纤维亲Li性,并诱导Li均匀沉积/剥离。1M LiFSI-THF-0.5wt.%LiNO3弱溶剂化电解质诱导界面化学,实现在快充和低温条件下Li离子快速传输。

结果,在混合存储(2.5-0 V, 0 V以下沉积500 mA h/g Li,≈1.25 mA h/cm2 Li)中,电池在0.2 C下提供716 mA h/g的超高平台容量(电压0.1V以下容量),并在2 C快充150次循环内保持99.1%的平均CE。即使在50°C至-20°C的宽温度范围内,电池也能稳定运行。此外,N/P比为0.3时,G-CF-Ag||NCM811在0.2 C下提供587.5 W h kg−1的高能量密度。在相同的N/P比条件下,G-CF-Ag||LFP在50°C至-20°C的宽温度范围内能够稳定循环。

【本文要点】

要点一:两步“脉冲焦耳热技术”制备银纳米颗粒修饰石墨化层封装碳纳米纤维

采用简单的两步“脉冲焦耳热技术”即可制备具有亲Li性和石墨化层封装的碳纤维。石墨化外层有效地减少电极与电解液的副反应从而提升初始效率,纤维内部的硬碳结构保证电池快充和低电位存储能力,银纳米粒子提高碳纤维亲Li性,并诱导Li均匀沉积/剥离。

要点二:1M LiFSI-THF+0.5wt% LiNO3弱溶剂化电解液调节界面

1M LiFSI-THF-0.5wt.%LiNO3弱溶剂化电解质诱导界面富含LiF/Li3N等无机成分,增强界面SEI膜强度,实现在快充和低温条件下Li离子快速传输和抑制锂枝晶生长。

要点三:碳纤维亲锂性和界面协同策略增强50°C到-20°C宽温条件下混合锂离子/锂金属电池性能

在混合存储(2.5-0 V, 0 V以下沉积500 mA h/g Li,≈1.25 mA h/cm2 Li)中,电池在0.2 C下提供716 mA h/g的超高平台容量(电压0.1 V以下容量),并在2 C快充150次循环内保持99.1%的平均CE。即使在50°C至-20°C的宽温度范围内,电池也能稳定运行。

N/P比为0.3时,混合全电池G-CF-Ag||NCM811在0.2 C下提供587.5 W h kg−1的高能量密度。在相同的N/P比条件下,G-CF-Ag||LFP在50°C至-20°C的宽温度范围内能够稳定循环。

要点四:不同N/P比的混合电池与传统LIBs、碳/Li复合负极的LMBs能量密度对比

提供不同N/P比混合电池与传统LIBs、碳/Li复合负极的LMBs能量密度对比,为高能量密度的混合LIB/LMBs或LMBs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Figure 1. G-CF-Ag的制备及形貌。

Figure 2. G-CF-Ag的理化性质和理论计算。

Figure 3. G-CF-Ag在50°C到-20°C宽温范围下混合半电池性能。

Figure 4. 揭示Li金属沉积/剥离过程,G-CF-Ag具有高度的可逆性。

Figure 5. 界面化学表征,LiF/Li3N等组分有利于提升SEI膜的机械强度、促进锂离子在快充和低温条件的快速传输。

Figure 6. 混合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提供不同N/P比混合电池与传统LIBs、碳/Li复合负极的LMBs能量密度对比,为高能量密度的混合LIB/LMBs或LMBs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文章链接】

Interfacial Chemistry and Lithiophilicity Design for High Energy Hybrid Li-Ion/Metal Batteries in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注:本站转载的文章大部分收集于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将及时处理。

来源:科技小树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