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在泉城路游荡,又一路经过恒隆广场,去了新华书店。在黑虎泉边的石栏旁歇歇脚,望了望解放阁,在宽厚所街前留了个影,又再那么漫无目的地往前走……
文| 心湖积雪
《怎样看到鹿》
忘掉交叉路口,
去哪都别带枪,
孤独并渴望着,
自己一个人上路, 或者
守一夜, 早起
在密林边,
在古老的樱桃园里栖息,
所有的空地都是保证。
日出很好,
日出前要有雾。
不要刻意期望,
慢慢找到你的运气………
————[美] 菲利浦·布思
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在泉城路游荡,又一路经过恒隆广场,去了新华书店。在黑虎泉边的石栏旁歇歇脚,望了望解放阁,在宽厚所街前留了个影,又再那么漫无目的地往前走……
行走在济南的老城里,才终于摆脱了高楼林立的现代感。这是春雨初歇后的济南,天空澄澈,柳树已泛出嫩绿,行人不疾不徐,有了些许悠然的闲适感。像是走在了老济南的怀抱中,建筑的风格又变回了青瓦白墙,春日里,让人的心境都变得舒缓起来。
一路看过了街边小店的趵突泉冰箱贴,鲁绣手帕,剪纸。等到终于游荡得饿了,不钟情于油旋,却偏偏正好看到那家牌匾上写着 “把子肉” 的馆子。
在济南的街道上,看到了这道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记起多年前的一次旅行,还特意跑到曲阜去看过孔庙,看过三孔碑刻的。那一年曲阜的清晨里,我在古街漫步,也是先看到那家卖把子肉的铺子,那诱人的香味还有记忆。
时光悠悠,想那时还算年少,还有着满怀好奇,诗与远方,满心梦想,转眼间,一切皆是成了过往。
只是今天,身在济南,在这座历史悠久的泉城之中,在济南的街巷里,又遇到了卖把子肉的馆子,进去吃一碗地道的把子肉,仿佛时光都变得交织起来。
那部以济南为背景的电视剧《大染坊》,曾一度也被我喜爱过,看过好多遍,现在还能记得剧中有句台词:“这世上的事,靠的就是眼毒、心细、手快。”
只是,生活漫漫,人生不是电视剧,大家都在各自奔波。大多只有路过,没有交集。
吃过饭,又一路经过了街巷里的青石板路,雕花门窗,石狮子。再转出去,竟走到了曲水亭街。想到这里该是离李清照故居很近了。于是终于就有了第一个目的地,去漱玉泉畔串串门。顺便看看,李清照故居今春新添了什么景致。她笔下的海棠,是不是已开始含苞了。
济南的孩子们,一定是熟知李清照的。
济南的文史专家们认为,李清照 写了许多与济南有关的诗词,李清照和济南分不开,没有济南,就没有李清照这般婉约词风, 是济南成就了李清照。
《漱玉词》这部词作集,就是李清照在济南生活及之后创作的结晶。那些词句,或清新明快,或愁苦深沉,将她的一生境遇与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之于文学的讨论,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对李清照的词评价颇高,认为其词以独特的女性视角,细腻地描绘出情感世界,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而辛弃疾的词,充满了爱国情怀与壮志豪情,他在济南的成长经历,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想起来,济南本也是有一座辛弃疾纪念馆的,就在大明湖的南岸。辛弃疾这位豪放派词人,虽一生辗转多地,但与济南也有着深厚渊源。他的词风豪迈奔放,气势恢宏。
还有曾巩,他也是与济南的渊源的。曾巩在济南任职期间,勤政爱民,大力整治水利,使得济南城的水患得到缓解。他笔下的济南,是“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回味到古人的诗句,中间隔了千百年的光阴,如轻烟,像溪流。
那一日,我又一路游荡着到了大明湖,春日的这个季节,北方已渐有暖意,湖面波光粼粼,我站在湖边,望着历下亭,再想起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里的一句话: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找张长椅,坐下来歇歇脚,趁夕阳还未西沉,天空还湛蓝。正好喘口气,喝点水,嚼片口香糖。
四下宁静,阳光正好,这是春日里难得的好天气,我随手翻着刚在新华书店随手买到的一本书。恰巧也是山东人民出版社印制的,某一版关于济南文化的书籍,封面装帧古朴典雅 。书中或许就记载着这些济南名人的典故,让济南的魅力在岁月中传承。
说到对济南文化的研究,学者们总是在深入挖掘后,揭示出这座城市深厚的底蕴,且不遗余力地传播着济南的魅力。
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又总是习惯了在忙碌中,为了生活奔波忙碌,却不知不觉间最终还是忽略了身边的美好。
壹点号心湖积雪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