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喜欢读书,喜欢游泳,喜欢京剧,但他还有个爱好你知道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7 11:45 2

摘要:1934年寒冬,中央红军踏上长征路。队伍行至贵州境内时,天空飘起细碎的雪花。毛泽东拄着木棍走在泥泞山道上,布鞋早已被雪水浸透,警卫员回忆他边走边观察地形,突然驻足对身边人说:"这雪下得及时,能盖住咱们脚印,敌人更难追了。"

1934年寒冬,中央红军踏上长征路。队伍行至贵州境内时,天空飘起细碎的雪花。毛泽东拄着木棍走在泥泞山道上,布鞋早已被雪水浸透,警卫员回忆他边走边观察地形,突然驻足对身边人说:"这雪下得及时,能盖住咱们脚印,敌人更难追了。"

队伍翻越老山界时积雪没膝,炊事员抬着铁锅滑倒,毛泽东见状接过扁担亲自挑米,炊事班战士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主席挑着担子唱山歌,雪地里脚印深一截浅一截,大伙儿跟着歌声走,反倒不觉得冷了。"(据《红军长征记》原始档案)

1936年2月,陕北高原迎来一场罕见大雪。毛泽东率红军东征途经清涧县袁家沟,望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胸中激荡起磅礴诗情。

他提笔写下《沁园春·雪》,将苍茫雪景与革命理想交融,创造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壮阔意境。这首词在窑洞中封存九年,直到1945年重庆谈判时才重见天日,成为点燃时代思潮的火种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民主人士柳亚子索要诗作。毛泽东将珍藏多年的《沁园春·雪》抄赠,柳亚子读后惊叹“虽苏、辛未能抗”。11月14日,《新民报》率先刊发全词,次日《大公报》转载,引发山城震动。文人墨客竞相唱和,郭沫若写下“气壮山河世所稀”赞颂。

国民党当局却如临大敌,组织文人试图“围剿”这首词的政治影响。蒋介石亲令陈布雷找人仿作,但仿品终成笑谈。这场文化交锋,意外成就了毛泽东诗词传播的高峰。

1942年冬,杨家岭窑洞前积起尺余厚的雪。毛泽东批改完文件,披着旧棉袄在院里踱步。警卫员李银桥记载,主席抓起雪团在手里揉搓,突然问:"你说这雪要是化成水,能不能浇地?"

得知陕北农民用积雪保墒抗旱,他当即让秘书通知边区农业部门研究推广。有次大雪封山,他执意要去二十里外的党校讲课,警卫员劝他改期,他摆手笑道:"当年过雪山没拦得住我,这点雪算什么?"(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

1947年寒冬,胡宗南部队进逼延安。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冒雪转移,在清涧县枣林沟召开会议时,屋外飘着鹅毛大雪。参谋送来急电,他看完随手将电报垫在漏风的窗棂上,继续部署作战方案。

夜宿双塔村那晚,雪粒敲打窗纸沙沙作响,他伏案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警卫员添炭盆时发现他双脚冻得发紫,劝他休息却得到回答:"战士们还在雪地里打仗,我烤着火写文章已是享福了。"(《汪东兴日记》手稿)

建国后,毛泽东对雪的痴迷更显赤子本色。1951年北京初雪,他凌晨推门望见积雪,立即阻止卫士清扫:“莫要伤它”。他赤脚踩进雪地,任由冰碴灌入布鞋,还伸手接住飘落的雪花细细端详。

在杭州西湖畔,他顶着大雪登上孤山,用木棍探路也要保全雪景完整。

毛泽东赏雪并非单纯文人雅趣。1951年冬,他在批阅“三反”文件时凝视窗外积雪,突然对卫士感慨:“贪污就像脏雪,必须彻底清扫”。

1954年再遇西湖雪霁,他特意换上呢子大衣留影,照片里笑意与身后雪松相映生辉。即便出访莫斯科,零下三十度严寒中,他仍坚持踏着半米深积雪散步,苏联警卫铲雪时急得连连摆手制止。

1954年立冬日,中南海勤政殿正在讨论宪法草案。会议间隙,毛泽东望见窗外飘雪,忽然提议:"咱们去北海看雪景如何?"车队行至北海大桥,他下车踏着积雪走到五龙亭,指着结冰的湖面对工作人员说:"这冰面能走人,说明北京冬天确实冷。"

回程途中,他让司机绕道前门大街,看着雪中叫卖糖葫芦的小贩,转头对秘书说:"老百姓能在雪天照常做买卖,这就是太平光景。"(据中央档案馆会议记录)

1962年北京大雪,他赤脚站在雪地里对工作人员说:“雪水养麦苗,来年收成好”。这种将自然现象与治国理政相联的思维方式,在《沁园春·雪》中已有端倪——词末“数风流人物”的自注明确写道:“雪,反封建主义”,将冰雪的纯洁性升华为革命者的精神象征。

1973年冬,毛泽东在书房接见基辛格。会谈结束前,美方翻译注意到他反复抚摸沙发扶手上的雪景照片,那是工作人员从香山拍摄的。据医疗组回忆,晚年他常让护士读岑参的边塞诗,特别爱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有次大雪纷飞,他执意要坐轮椅去院里看雪,医护人员用毛毯将他裹得严严实实。望着漫天飞雪,老人喃喃自语:"瑞雪兆丰年啊。"(吴旭君《毛泽东晚年生活纪事》)

从1918年初见北国冰雪的震撼,到晚年“梅花欢喜漫天雪”的咏叹,雪始终是毛泽东的精神镜像。

1930年红军雪夜行军,他在《减字木兰花》中写下“雪里行军情更迫”;1949年访苏遇暴雪,他赞叹“这才是真正的冬天”;1962年国际局势严峻时,又以“冻死苍蝇未足奇”彰显斗志。

这些雪中片段拼合出立体形象:既是挥斥方遒的革命家,也是怜惜自然的诗人,更是将个人志趣与家国命运紧密交织的探索者。

来源:忆时光的天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