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玄妙在腰胯:太极混元腰胯间,胯承腰盘拳安舒

360影视 2024-12-02 17:39 4

摘要:2024年12月2日,我在人民公园练习开胯站立,感觉自己成了孙禄堂的直立如猴,然后,在开胯后形成腿圈高度,加上转腰坐盘,肩圈方寸,感觉到了杨澄甫反正开合,走拳入圈——美哉妙哉。杨式玄妙在腰胯:太极混元腰胯间,胯承腰盘拳安舒。

2024年12月2日,我在人民公园练习开胯站立,感觉自己成了孙禄堂的直立如猴,然后,在开胯后形成腿圈高度,加上转腰坐盘,肩圈方寸,感觉到了杨澄甫反正开合,走拳入圈——美哉妙哉。杨式玄妙在腰胯:太极混元腰胯间,胯承腰盘拳安舒。

晚上,回来做了记录。腰胯的整体,尤其是开胯发劲,正是拳理上说的全凭胯推动身手,胯打人,腰盘圈,原来腰胯就是混元。特此概述——杨式太极拳腰胯:太极混元才知腰胯合处,腰胯合处行拳方正安舒

太极拳的腰胯,发生了三次位置的变化,第一阶段的松腰胯只是作为开步的需要,这个阶段是为了维持拳架子的基础稳定,呈现的动作特征是开合步,胯打开而腰不松,上半身还是整体一堆,脊椎既没有松开,也没有虚领顶劲的“对拔”;第二阶段的松腰落胯不同了——大椎拉开,尾闾与大椎都成为上下运拳的螺旋——就是走弧底或者空裆走上弧线。第三阶段就是丹田内劲的炸开之劲,从丹田中间呈现四面八方的扩张——很多大师在各个部位被按住后依旧可以弹翻敌手,就应该是我对丹田内劲的认识——丹田内劲是脖子竖直才会出现的体腔成为鼎炉,精气进入骨头中间,脊椎乃至周身骨头都感受到精气灌注,犹如金庸小说“天蚕诀”中的描写,敛精入骨其实在这个阶段比固精摄阳到炼精化气都要突出精气混元的思想。

理论上说,这三个阶段就是固精、炼精、化气三个阶段,精气在古代哲学中被视为世界的本源,阴阳精灵之气积聚而成万物。而元气在中医理论中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强调先天与后天的结合。初步进入练拳,就会发现身体各个部分都是“一大推”,臃肿僵硬的身体整体是“一大推”,这就是精气不足,后来,固精之后,产生了精气转化为阳气,全面提升身体的活力,脊椎开始成为精气的首先突破的中枢。骨升肉降,抻筋拔骨。再到运气松沉。

应该说,这里面都没有把腰胯作为中盘,衔接上盘胸圈和膝盘(腿盘),因此,打拳出现整体的内气驱动,就是没有突出盘子,而注重整体抻筋拔骨的内气——因此,我们叫做松软,也有人放大了这个松软为“大松大软”——杨氏太极拳的盘架子,所谓的松松松,就是把架子放在三个螺旋盘子,手、臂、肩的范围就在腰胯松开下沉的幅度,定下了三个盘各自的高度,就在这个高度上运行手臂。进退顾盼定,都在一个方方正正的四正四隅中,舒展大方,中正方舒。

杨式太极拳的盘子核心是体腔大锅炉支撑起脖子,这个对拉与命门外撑共同建构精气的丹田体系,因此,腰必须松开,胯必须松开,两胯站立好比孙禄堂的猴子站姿,而且,两胯从站立到拳架子都要支撑四面,开的开合逐步圆转——胯成为圆盘,腰反而就松开了。松松松,就是胯开松圆转,腰松下沉确立腿圈高度,而且,腰转带动胯转,胯转发劲带动肩圈,这样,手脚交互转换都成为一个盘圈子——这应该是杨澄甫太极拳的正宗风格——因为太极拳的机理极为复杂,太极拳定势的演练风格多样,只有杨澄甫的三圈盘架子,我们目前已经看不到除了杨澄甫拳照之外的练法。

杨式太极拳这种盘圈把开胯和松腰发挥到了最大的筋骨和化气,至于后来的搏击,这个练法的黏连随步的技击特点突出,应该在炼气化神上达到怎样的技击水平,这是我今后探索的。

来源:太极无边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