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4日,长沙市教育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中考中招制度进行了多个方面的优化和调整。
2025年3月24日,长沙市教育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中考中招制度进行了多个方面的优化和调整。
其中一项不仅引起了大家的争议,甚至被网友们骂上热搜!主要内容是:
“从2025年起,高层次人才的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
该消息一经发出,立刻引来了很多人的不满和生气。大家都认为:
教育是最需要绝对公平的地方,该政策不仅触及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底线,更违背了《教育法》中关于教育公平的规定。
一石激起千层浪,甚至有多名网友表示:
我这种普通人不配生孩子,以前父辈们都说读书是最公平的一件事,现在活着就好了。
心都碎了,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
1.不公平
城市为了吸引人才完全可以理解,但是特权最不应该和教育挂钩,完全可以在别的方面给予更多的优待。
不要简单的看待这个事情,但凡被撕开一个口子,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想钻空子。
一直以来,靠读书翻身是底层孩子的救命稻草之一。这也是对他们来说,少有的且最为公平的一条道路,但现在连读书都被分为了三六九等,实在是不太理解也不应该。
个人就是个人待遇,无关其他父父子子,不能扯在一起,尤其机会均等,权益平等!竞争激烈的教育关系到每个人的人生,必须个人争取,不能世袭!
2.引起攀比和阶层分化
那些通过教育特权进入重点学校的子女,很容易扎堆在一起成立小团体。
他们本就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各方面的习惯和普通孩子就有着很大的差距,再顶着”人才子女”的光环进入到学校,会在无形中形成阶级分化,甚至引起攀比的心理。
3.政策是否完全公开透明?
内容覆盖范围是否合理?是否经过了合法且正当的程序?
高层次人才的子女教育优待不挤占名额,根本不会影响统招,为了城市的发展,眼光需要放长远一点。
有那么好条件的父母不一定会看得起这个,别人有很多更好的选择。先不说要成为高层次人才有多难,享受教育优待还要经过审核和排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用这个方式留住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其实也是在造福社会和当地的平民百姓。不然什么好的都被别的省份抢走了,那城市的发展该怎么办?
这是最重要且最为关键的一个点,它的定义决定了什么身份的人可以享受教育优待。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高层次人才主要分为ABCD四大类。
A类:国际顶尖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
B类:国家级领军人才,矛盾文学奖获得者、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等。
C类:省市级领军人才,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获得者等。
D类:高级人才,长沙市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年薪50万元以上的高级经营管理和研发人才等。
2.人才战略需求
长沙作为新一线城市,此前已经出台了很多吸引人才的优待政策,但和北上广等沿海地带相比,经济能力和其他福利待遇肯定是有所差异。
为了城市的发展着想,通过教育优待可以留住更多的高层次人才,类似的政策在别的城市(江苏,浙江等地)也有出现过,符合地方的发展逻辑。
该决定也经过了相关部门的深思熟虑,而且单列并不影响和占用本来的统招计划。
例如某个中学一直以来都是统招人数1000人,通过教育优待进来的孩子8人,他们并不挤占这1000人的名额,而是单独进入,最后总招1008人。也就是说没有影响普通孩子们的竞争,只是多了一条渠道。
以上全部内容,是作者根据公众的评论,以及各大网站的相关资料整理而成,不涉及作者个人的观点和想法,也没有对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攻击,若有不对之处可后台联系进行更正或删除。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三观和思想都不相同,所处的立场也不一样,争议难免发生。但是,给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开“教育绿灯”虽说是为了城市发展,但这也让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深陷恐慌和忧虑之中:
“教育公平都被打破了,未来还会不会发生什么更糟糕的事?谁又能保证呢?”
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不论面对什么变化,我们都要一直保持前进的步伐,才不会被淘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来源:木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