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家庄到长三角,汉字田园开启“1+N”全国复制元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7 15:00 2

摘要:当浙江湖州的“绿水青山”遇见河北石家庄的“汉字沃土”,一场跨越南北的文化对话在春日的“汉字田园”悄然绽放。3月18日,浙江省湖州市新时代乡村研究院考察团到访石家庄,与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汉字田园总设计师王殿明共探这一文化乐园的魅力,并擘画“一南一北”汉字田园新格

当浙江湖州的“绿水青山”遇见河北石家庄的“汉字沃土”,一场跨越南北的文化对话在春日的“汉字田园”悄然绽放。3月18日,浙江省湖州市新时代乡村研究院考察团到访石家庄,与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汉字田园总设计师王殿明共探这一文化乐园的魅力,并擘画“一南一北”汉字田园新格局。这场对话,不仅揭开了汉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更勾勒出「2025全国复制计划」的战略蓝图!

一、汉字田园:文化赋能的乡村振兴新范式

1、沉浸式汉字体验,激活文化传承

汉字田园以“一字一景”为核心,将甲骨文、篆书等汉字形态融入农耕景观,打造了中华字经一条街、牛文化馆、汉字迷宫等特色场景。通过立体化、艺术化的展示,孩子们在采摘、游戏中“玩字识字”,让学习从枯燥的书本走向生动的自然。这种“看物识字”的沉浸式教育模式,被专家誉为“摊开在天地间的《新华字典》”。

2、多元业态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园区以“五化”(形象化、艺术化、生活化等)和“五美”(风光美、汉字美等)为设计理念,融合教育、文旅、农业三产,成为乡村振兴的创新引擎。例如,农耕展区结合农事劳动实践,让游客体验播种、收割,同时学习农具、农谚等文化知识。这种“文化+农业+教育”的模式,不仅带动了周边乡村经济,还成为石家庄的“文化新地标”。

3、科技赋能,打造未来教育场景

借助AR、元宇宙等技术,汉字田园构建了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学习空间。例如,红外线感应发声装置、汉字变形记视频演示等科技手段,让汉字“活起来”,吸引青少年在互动中探索文化奥秘。

二、南北对话:从石家庄到湖州,书写文化双城记

1、湖州考察团眼中的“汉字密码”

浙江省湖州市新时代乡村研究院院长罗景华评价:“汉字田园用最古老的符号,解锁了乡村振兴的潮流密码。”考察团认为,项目将汉字文化与田园经济结合,为乡村品牌化提供了“第三条道路”。湖州作为“两山理论”发源地,其生态优势与汉字田园的文化内核形成互补,有望打造“南有湖州生态,北有石家庄文化”的双园格局。

2、南北互补,共筑文化高地

湖州新时代乡村研究院专家提出,南方气候宜人、文旅资源丰富,若复制汉字田园模式,可进一步提升项目的景观性与持续性。而石家庄的成熟经验可为南方项目提供模板。双方计划通过品牌联动、资源共享,实现“南北双园”的文化输出与产业升级。

3、战略合作:从地方到全国的复制蓝图

汉字田园已与中传文创等央企达成合作,规划向全国各地级市推广标准化模式。此次考察为落地长三角奠定基础,未来或结合湖州丝绸、茶文化等地域特色,打造“汉字田园·湖州版”,形成可复制的文化IP。

三、走向全国:汉字田园的“出圈”之路

1、标准化与在地化结合

汉字田园的设计方案强调“可拆解、可重组”,既能适应城郊大型园区(如石家庄的300亩基地),也可嵌入城市公园、博物馆等空间。例如,湖北楚文化主题园区、湖州江南水乡风格项目,均可因地制宜呈现汉字文化的多元面貌。

2、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项目响应国家“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政策,同时通过汉字研学、科普旅游等市场化运营实现盈利。河北省科技厅、石家庄市科技局、鹿泉区教育局等多个部门授牌鼓励支持,为其跨省推广提供了政策背书。

3、国际视野:让汉字走向世界

联合国将汉字列为六大工作语言之一,而汉字田园计划通过“汉字出国记”等主题展,向国际输出文化体验。未来或与海外文旅项目合作,让全球游客“在田园里读懂中国”。

从石家庄的田野到湖州的山水,汉字田园正以文化为犁,深耕出一条农文旅融合的创新之路。这场南北对话,不仅是对汉字之美的致敬,更是对乡村振兴与文明传承的深刻探索。期待不久的将来,“望得见甲骨、记得住乡愁”的汉字田园,在南北方沃土上绽放异彩,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金色名片。 (汉字田园)

来源:冀域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