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保障节日期间广大市民游客“舌尖上的安全”,3月份以来,自治区、市、县、乡(镇)四级八桂食安志愿服务队聚焦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组织开展“六进”志愿服务活动,进校园传播食品安全科学知识和营养卫生常识,进乡村宣讲采食野生蘑菇等有毒植物、误饮自泡药酒、误用亚硝酸盐等行
春分过后,八桂大地万物复苏,广西壮族自治区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民族传统节日。
为保障节日期间广大市民游客“舌尖上的安全”,3月份以来,自治区、市、县、乡(镇)四级八桂食安志愿服务队聚焦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组织开展“六进”志愿服务活动,进校园传播食品安全科学知识和营养卫生常识,进乡村宣讲采食野生蘑菇等有毒植物、误饮自泡药酒、误用亚硝酸盐等行为的危害性,进企业督促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生产经营标准规范,进单位、进社区、进景区开展“特供酒”、食品虚假夸大广告陷阱等宣传活动。活动通过讲座培训、山歌传唱以及提供咨询服务等形式,引导壮乡群众共护八桂大地好“食”光。
“自去年8月份以来,我区先后出台志愿服务建设规范、管理办法、服务规范化工作指南等规章,全力推进‘八桂食安’志愿服务制度化、品牌化、智慧化,有效激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协调应急处处长刘玉曼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广西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已联合妇联、外卖平台等组建“八桂食安”志愿服务队437支,招募志愿者1.04万名,开展“六进”活动660余场次,惠及群众164万人次。
刘玉曼介绍,在智慧监管方面,广西依托“桂志愿”系统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伍信息资源库,在自治区范围内统一规范管理。同时,通过“八桂食安”智慧监管平台、“桂食安”追溯智慧监管平台、“牧运通—桂”动物检疫管理系统、“查真假”执法线上小工具、广西餐安App、12315投诉举报智慧化平台等信息化平台,收集梳理食品安全问题线索,建立快速办理绿色通道,落实专人办理,做到“一件一查、一件一复、一件一备案”。“2024年,全区共办理处置通过上述平台提交的食品安全问题线索2万多条。”刘玉曼说。
据悉,广西还创新实施中国—东盟和国内跨区域食品安全合作机制,开展跨国、跨省、跨市三级合作治理,加强标准合作,推动标准互认,共建食品资源库、数据库,强化风险会商和预警交流,构建跨区域监管执法协作机制等。目前,广西已建成榴莲、菠萝蜜、火龙果、莲雾、山竹、柚子等6种进口特色水果部分农药残留的检验质谱数据库,完成多批次东盟进口水果的农药残留风险监测筛查工作。此外,广西还积极探索与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等省建立跨区域食品安全合作治理机制,指导河池、贺州等10个地市的市场监管部门与上述4省相关部门签署跨区域合作机制框架协议,联合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和执法办案。
记者 孔国俊 通讯员 罗大盛 覃 羽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