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工开物》由明代科学家宋应星耗时三年(1634-1637)编纂而成,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18篇,系统记录了中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30多个行业的生产技术。涵盖稻麦种植、蚕桑纺织、陶瓷烧制、金属冶炼、造纸印刷、兵器制造等核心领域,附123幅工艺流程图。这部著作突破士
《天工开物》由明代科学家宋应星耗时三年(1634-1637)编纂而成,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18篇,系统记录了中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30多个行业的生产技术。涵盖稻麦种植、蚕桑纺织、陶瓷烧制、金属冶炼、造纸印刷、兵器制造等核心领域,附123幅工艺流程图。这部著作突破士大夫传统认知,以实证精神总结生产经验,既保存古代技术体系原貌,又体现科技思想创新,被誉为"中国古代工艺百科全书",对清代科技发展及近代西方汉学研究均产生深远影响。
1、“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释义】天地之间,物以万计,而事之纷繁复杂便由此衍生。物与事遵循相同的规律,互相影响派生出世界万相而无所遗缺。这难道是人力可比的吗?
2、“人为万物之灵,五官百骸,赅而存焉。”
【释义】人是万物中最有灵性的,五官和四肢都生长得十分完备。
3、“草木之实,其中韫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藉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
【释义】植物的果实里面蕴含着油脂,但这些油脂不会自动流出。需要借助水和火的加热,依靠木头和石头等工具的挤压,才能将油脂倾倒出来。
4、“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
【释义】人类自身并不能长久生存下去,人能生活下去是因为人能依靠五谷养活自己;可是五谷并不能自己生长,而需要靠人类去种植。
5、“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
【释义】稻谷的种类非常多。其中,不黏的稻谷叫秔稻,碾出的米叫粳米;而黏的稻谷叫稌稻,碾出的米叫糯米。
6、“凡棉布御寒,贵贱同之。棉花古书名枲麻,种遍天下。”
【释义】无论是富贵之人还是贫贱之人,都同样使用棉布来抵御寒冷。在古代的书籍中,棉花被称为“枲麻”,它种植的范围遍布天下。
7、“金木受攻而物象曲成。世无利器,即般、倕安所施其巧哉?”
【释义】金属和木材经过加工而成为各种各样的器物。假如世界上没有优良的器具,即便是鲁班和倕这样的能工巧匠,又将如何施展他们精巧绝伦的技艺呢?
8、“良工心苦,斯之谓欤?”
【释义】技艺高超的工匠在创作时,往往费尽心思,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9、“凡火药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铺。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
【释义】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石和硫黄,草木灰作为辅助材料。硝石的性质属阴,硫黄的性质属阳,这两种具有阴阳属性的物质在火药中紧密结合,相互作用,产生强大的能量。
10、“水火既济而土合。”
【释义】水与火相互作用,土则融合其中。
11、“凡钟为金乐之首,其声一宣,大者闻十里,小者亦及里之余。”
【释义】钟作为金属乐器之首,其声音一旦传播开来,大的钟声可以传到十里之外,小的钟声也能传到一里多之外。
12、“凡工匠结花本者,心计最精巧。画师先画何等花色于纸上,结本者以丝线随画量度,分寸无忽,然后结织。”
【释义】在纺织工艺中,工匠们制作花本时需要非常精细和巧妙的心思。画师首先会在纸上画出所需的花纹图案,结本者则根据这些画好的图案,用丝线进行精确的量度和结织,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这样才能织出精美的织物。
13、“凡帛织就犹生丝,煮练方熟。练用稻稿灰入水煮。”
【释义】当丝织品织成时,它还只是生丝,需要经过煮练处理才能成熟。煮练时,使用稻稿灰(稻草的灰烬)加入水中一起煮。
14、“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
【释义】铁有生铁和熟铁之分,刚从炉中出来的铁未经处理是生铁,经过炒炼等处理后就变成了熟铁。将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炼制可以得到钢。
15、“凡金质至柔,可屈折如枝柳。”
【释义】黄金的质地非常柔软,可以像树枝和柳条一样弯曲和折叠。
16、“凡将铸器,必先塑模。模分内外,外模制形,内模定腔。”
【释义】铸造器物时,首先要制作模具。模具分为外模和内模,外模用于塑造器物的外形,内模用于确定器物内部的空腔。
17、“凡盐产最不一,海、池、井、土、崖、砂石,略分六种。”
【释义】盐的种类非常多,根据其来源和生产方式,大致可以分为海盐、池盐、井盐、土盐、崖盐和砂石盐这六种类型。
18、“凡银中国所出,浙江、福建旧有坑场,国初或采或闭。”
【释义】银矿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很广,其中浙江、福建两省在古代就曾有银矿坑场,到了明朝初年,这些银矿坑场有的仍然在开采,有的则已经关闭。
19、“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
【释义】竹纸的制造主要在南方进行,而福建省在竹纸制造方面尤为兴盛。
20、“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取桐油、清油、猪油烟为者,居十之一。”
【释义】墨是通过燃烧木头或油料产生的烟炱(碳黑),再加入胶质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其中,用桐油、清油、猪油烟等原料制作的墨,占墨的十分之一。
21、“凡车利行平地,古者秦、晋、燕、齐之交,列国战争必用车。”
【释义】车辆在平地上行驶最为便利,在古代秦、晋、燕、齐等国之间的战争中,战车是必不可少的装备。
22、“凡舵力障水,使不定向而流。”
【释义】船舵在水中行驶时,通过其力量阻挡水流,并能够使水流的方向发生改变。
23、“凡弩弦以苎麻为质,茧绳为副。”
【释义】凡是制作弩弦,主要用苎麻作为材料,同时用茧绳作为辅助。
24、“凡酿酒,必资曲药成信。无曲即佳米珍黍,空造不成。”
【释义】酿酒必须依靠曲药作为发酵的引子,没有曲药,即便有优质的米和黍,也无法成功酿造出酒。
25、“凡燕齐黄酒,以曲多而味烈。江南红酒,以曲少而味醇。”
【释义】燕齐地区的黄酒,因为使用较多的曲药,所以味道较为浓烈;而江南地区的红酒,由于使用较少的曲药,味道则较为醇厚。
26、“草木之灰,取而淋之,得碱而煎,则成石硷。”
【释义】草木灰(植物燃烧后的残余物)通过水淋洗,可以得到碱液,再将碱液煎煮浓缩,最终形成石硷。
27、“朱砂、水银、银朱,原同一物,分粗细精研,造化之巧也。”
【释义】朱砂、水银、银朱本质上是同一种物质,只是因为加工的粗细和精研程度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和用途,这是自然造化的巧妙之处。
28、“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
【释义】凡是白色的土称为垩土,可被陶匠用于制造精美器具。
29、“凡海滨石山傍水处,咸浪积压,生出硝皮。”
【释义】在海边的岩石山和靠近水的地方,由于海浪长期冲击、积压,会产生一层硝皮。
30、“凡工匠制器,必先量其功用,度其材质。”
【释义】工匠在制作器物之前,必须先衡量器物的用途,再考虑材料的特性。
31、“凡金箔每金七分造方寸金一千片,粘铺物上,可盖纵横三尺。”
【释义】用七分重的黄金可以制成一千片边长为一寸的金箔,将这些金箔粘贴在物体表面,能够覆盖三尺见方的面积。
32、“凡琉璃石,与中国水精、占城火齐,其类相同。”
【释义】琉璃石、中国水精和占城火齐这三种材料在本质上具有相似性。
33、“凡玉璞根系山石流水,取而琢之,方显其魂。”
【释义】玉石的原石(璞)与山石和流水紧密相连,只有将璞从山石和流水环境中取出并进行雕琢,才能展现其内在的美和价值。
34、“凡工匠世代相传,心授目验,非文字所能尽载。”
【释义】工匠的技艺通常是通过家族或师徒之间的代代相传、口传心授以及实际操作经验的积累来传承的,这种传承方式是无法完全通过文字记录来实现的。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联系删
来源: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