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嘉诚要卖巴拿马港口,国家和人民好话赖话都说尽了他也没有回心转意的迹象。
李嘉诚要卖巴拿马港口,国家和人民好话赖话都说尽了他也没有回心转意的迹象。
所以在港口交易的最后7天,国家接触了黑石集团,打算通过资本层面对冲贝莱德收购李嘉诚43个港口的战略风险。
贝莱德若完成收购,将掌握全球6%航运节点,威胁中国21.4%的巴拿马运河货运量。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中方可能通过“利益置换”策略,以扩大黑石在华投资权限,如新能源、AI领域等。
换取黑石集团干预贝莱德交易,同时利用《反外国制裁法》对李嘉诚海外资产实施追溯性审查。
黑石曾是贝莱德集团的母公司,中方通过拉拢黑石,或可间接影响贝莱德决策。
中方在交易倒计时第7天会见黑石董事长,也是在给长和集团制造“最后窗口期”的博弈压力。
中方选择黑石而非贝莱德,当然也可能包含分化美国资本阵营,利用两大财团的历史竞争关系的想法。
中方接见黑石董事长苏世民是“资本外交”的典范操作。
表面释放合作信号,实则实施了三重制衡。
中方高层会见黑石董事长苏世民,释放合作信号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苏世民是清华苏世民学院创办人,在华有长期正面形象。
可以“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为纽带”,绑定其在华价值35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迫使其权衡利弊。
苏世民是与特朗普每周通话两次的好朋友,私交密切,可充当中方的“非官方传话人”。
中方或可借助苏世民与特朗普的私交,建立绕过美国务院的非正式对话通道。
还可以利用黑石与贝莱德的竞争关系,制造美国资本内部分裂。
这一招就叫做“以夷制夷”!
中方“欢迎美企投资”暗示黑石若配合中方,可获更大商业利益;反之可能面临中国市场限制。
暗示中方将苏世民视为“影子特使”,此举打破传统外交层级,开创“商人治国”新模式。
中方已经将港口交易升级为“国家战略”。
体现出中国对非传统安全领域认知的进化。
洞察局分析发现,中方正构建反制矩阵。
法律层面,中方或将援引《国安法》冻结交易。
市场层面,支持中远海运等国内企业发起竞争性收购。
技术层面,加速北斗系统在航运场景渗透,降低对美国GPS和贝莱德数据服务的依赖。
若港口交易流产,李嘉诚不仅会损失190亿美元,还需支付9.5亿美元分手费,触发长和系债务交叉违约条款。
所以李嘉诚现在回头,终止交易还来得及,真到了交易流产那个时候,李嘉诚就要悔青肠子了。
通过巴拿马港口的交易可以看出,中美之间的博弈已经进入“规则重构”的深水区。
特朗普政府试图将SWIFT制裁模式复制到航运领域,通过控制46个战略港口构建“海洋版芯片禁令”。
中方反制呈现不对称性,精准打击爱荷华州大豆出口,动摇特朗普农村票仓。
在RCEP框架内建立“绿色航运走廊”,用碳排放标准排斥美控港口。
启动数字货币跨境结算试点,规避美元支付体系制约。
若中方将农产品制裁扩大至棉花、牛肉,可能触发美国2025年中期选举6个摇摆州翻蓝。
中美之间农产品的博弈揭示中美斗争“痛点经济学”逻辑。
中方限制美国大豆进口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豆粕价格暴跌21%。
导致ADM、邦吉等粮商市值蒸发470亿美元,这些企业正是特朗普政治献金TOP10来源。
新数据显示,中国通过中粮集团加速采购巴西大豆,同时在中亚布局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计划三年内替代80%美豆进口。
这种“供应链武器化”策略迫使特朗普在农业州支持率下滑至41%。
低于当选临界值45%。若中方进一步限制美棉进口(占中国市场份额34%),可能引发德州等地政治地震。
相较于被制裁的美国务卿,商界领袖具备三重优势。
可规避外交礼仪约束。
可携带非正式谈判条件,如暂缓港口交易换取中方购买美债。
利用商业网络实施“协议预验证”,如通过黑石中国合伙伙伴评估条款可行性。
苏世民的双重身份成为博弈的“转换器”。
清华苏世民学院累计培养287名美国政商精英,含17名现任议员,构建亲华人脉网络。
苏世民与特朗普的关系源于共同债务重组经历,苏世民曾合作拯救特朗普大西洋城赌场。
这种“危机信任”远超普通幕僚。
这件事最终是李嘉诚顺利拿钱走人,还是我们成功叫停这笔交易,再有7天就要揭露最终答案了。
看到这里,你认为这笔交易最终会不会完成?
来源:深圳万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