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卖出500多万份,营收几亿元,费大厨凭借这道招牌菜,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赛道上成功出圈,成为各地的排队热门。在上海,费大厨开业仅20分钟,取号便达307位,排队队伍蜿蜒近百米;在北京,因排队时间过长登上热搜;在美食天堂广东,费大厨同样打破壁垒,在广州创下排队1
辣椒炒肉,一道平凡的家常菜肴,却在费大厨的手中,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商业奇迹。
一年卖出500多万份,营收几亿元,费大厨凭借这道招牌菜,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赛道上成功出圈,成为各地的排队热门。在上海,费大厨开业仅20分钟,取号便达307位,排队队伍蜿蜒近百米;在北京,因排队时间过长登上热搜;在美食天堂广东,费大厨同样打破壁垒,在广州创下排队12小时不间断的纪录,热度甚至超过海底捞。
看似普通的辣椒炒肉,究竟有何独特魅力?费大厨又是如何在餐饮市场中脱颖而出的?
费大厨的创始人费良慧,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湖南小山村。
父亲作为衡阳当地有名的乡宴大厨,为费良慧的厨艺之路埋下了种子。16岁初中毕业后,费良慧子承父业,跟随父亲系统学习烹饪技艺。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沉淀,2003年,费良慧在衡阳创立“原汁原味”农家乐,主打现杀现做的土菜。凭借新鲜的食材和精湛的厨艺,农家乐迅速在当地市场站稳脚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与口碑。
不满足于现状的费良慧,怀揣着将湘菜推向全国的梦想,开启了向外拓展的征程。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12年,他投资200多万元在上海开设湘菜馆,却因种种原因,苦撑两年后血本无归。这次失败的经历,让费良慧意识到,要想在异地市场取得成功,必须深入了解当地市场的特点与需求。
2016年,费良慧决定向顾客寻求突破的方向。他发放了5000份调查问卷,试图找出最具代表性的湘菜。调查结果显示,97%的顾客将辣椒炒肉视为湘菜的代表,且这道菜在餐厅几乎每桌必点。
这一发现让费良慧眼前一亮,他果断将湘菜馆更名为“费大厨辣椒炒肉”,开启了品牌重塑之路。
改名后,费良慧将目光投向湖南省会长沙。
新店选址于世纪金源购物中心,这里虽非市中心,却周边小区林立,人流量大。
这一选址策略,源于费良慧在上海失败经历中的反思。他发现上海大型购物中心汇聚了各类餐饮店,生意火爆。而当时的湖南,以炒菜为主的餐馆多为街边店或社区店,鲜少入驻购物中心。
费良慧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商机,将名下的大店和酒楼整合转移至购物中心,成功抢占市场先机。
世纪金源购物中心
2018年,费大厨在长沙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开始谋划走出湖南。
考虑到上海的失败经历,他将目光转向深圳。深圳作为一线城市,消费能力强,且有上百万湖南人聚居,被称为“湖南的第二省会”,是湘菜拓展市场的理想之地。
事实证明,这一决策十分明智,费大厨在深圳迅速打开市场,同年便卖出100多万份小炒肉,开始受到资本的关注。
2019年,长沙成为餐饮投资的热门城市,众多资本纷纷向费良慧抛出橄榄枝。
但年轻的费良慧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冷静与远见,他果断拒绝了资本的诱惑。在他看来,接受投资可能会导致品牌走上加盟扩张的道路,难以保证菜品质量与服务标准的统一。
费大厨坚持直营模式,确保餐厅的运营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从食材的选择到菜品的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以辣椒炒肉为例,费良慧指定使用黑猪肉,确保口感和品质。
在餐饮行业普遍依赖中央厨房和预制菜料包的背景下,费大厨坚持现炒,保留了菜品的原汁原味,避免沦为平庸的餐饮品牌。
坚守直营也意味着开店速度相对较慢。
截至2025年3月,费大厨在全国仅有160家左右门店,且主要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但正是这种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为费大厨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费大厨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营销手段。
作为一道国民菜,辣椒炒肉的做法多种多样,口味也因人而异。即便在湖南,费大厨的辣椒炒肉也未必是最好吃的,甚至有湖南人调侃自己闭着眼炒得都比费大厨好。
而费大厨宣传的“全国小炒肉大王”称号,也颇具争议。该称号源于2020年中国烹饪协会举办的比赛,参赛方式简单,只需选手上传小炒肉制作视频。因此,有人质疑该称号的含金量。
争议并未影响费大厨的火爆。虽然做不到最好吃,但费大厨的辣椒炒肉至少在及格线以上。真正让其脱颖而出的,是“现炒”这一核心卖点。在预制菜盛行的时代,现炒显得尤为真诚。
费大厨深谙顾客心理,从顾客踏入门店的那一刻起,就能在显眼位置看到掌勺厨师的简历,展示其职业生涯与获奖荣誉。透过透明玻璃窗,顾客可以亲眼目睹大厨现场切肉、切辣椒,用明火烹饪,感受菜品在锅中翻炒的烟火气。
在上菜环节,费大厨更是将仪式感拉满。
菜品不盛在盘子里,而是直接连锅端上,放在炉子上继续加热。所用的锅是手工特制的章丘铁锅,据说这样能避免猪肉因降温而产生腥味,让菜品更加香辣开胃。
服务员上菜时,还会进行一套独特的“表演”,营造出浓厚的氛围。这些营销手段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好奇心,还激发了他们的分享欲,借助社交媒体的传播,吸引了更多顾客。
此外,费大厨与太二酸菜鱼类似,采用聚焦细分领域的“一道菜战略”。
湘菜品牌众多,竞争激烈,费大厨选择将辣椒炒肉作为核心产品,集中资源将其做到极致。
在宣传中,强调猪肉选用宁乡土花猪的前腿肉,辣椒则是最适合做辣椒炒肉的薄皮螺丝线椒,尽管这些说法的真实性难以考证,但成功塑造了产品的高端形象。
随着费大厨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有人怀疑费大厨的现炒是否只是表演,端上桌的菜品并非现场制作。
费大厨选址多在大城市的商场,运营成本高昂,而客单价仅80元左右,盈利空间存疑;商场通常禁止明火,费大厨宣传的“锅气”难以实现,即便使用电气化设备替代,也难免让人觉得名不副实。
此外,海底捞生态链企业蜀海,作为预制菜供应商,其客户列表中出现了费大厨的名字。
这一发现引发了公众对费大厨是否使用预制菜的质疑。
媒体曾致电费大厨总部,对方予以否认,并解释蜀海不为其提供预制菜服务。费大厨是否使用预制菜,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不少网友猜测,除辣椒炒肉外,其他菜品可能采用预制菜。
费大厨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独特的经营策略和创新的营销手段,在餐饮市场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尽管面临争议,但不可否认,费大厨为传统湘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未来,费大厨能否继续保持竞争力,破解争议谜团,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文本来源:十万个品牌故事
来源:围炉话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