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的成都,春糖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的喧嚣如约而至。在人潮涌动的锦江畔,大成宾馆里的古井贡酒展厅“中国酿 世界香”六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是糖酒会的“流量枢纽”,也是古井贡酒用十年时间浇筑的“品牌高地”。
3月的成都,春糖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的喧嚣如约而至。在人潮涌动的锦江畔,大成宾馆里的古井贡酒展厅“中国酿 世界香”六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是糖酒会的“流量枢纽”,也是古井贡酒用十年时间浇筑的“品牌高地”。
这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展厅,今年日均接待客商超万人次。在白酒行业经历深度调整的当下,这样的数据显得尤为扎眼。当多数酒企收缩战线,古井贡酒却以“超长待机”的姿态,将一场展会升维为行业观察的切片。
春糖地标的“时间经济学”
“在白酒行业,持续十年在同一个地点包下整层展厅的魄力并不多见。”资深酒业观察家站在人声鼎沸的古井贡酒展厅中央感慨到。他的脚下,红色地毯延伸向“四品六香”产品矩阵——四大品牌(古井贡酒、黄鹤楼酒、明光酒业、珍藏酒业)与六大香型(浓香、烤麦香、古香、清香、明绿香、酱香)铺展开来。
事实上,古井贡酒的“春糖大成”布局早已暗藏算法。2015年,古井贡酒以每平方米展位费超行业均价的代价进驻大成宾馆,彼时正值白酒行业“黄金十年”终结后的寒冬。公司内部流传着一份战略备忘录:“春糖不是展销会,是品牌认知的基建工程。”
十年间,这份坚持逐渐显现复利效应。“现在去县级市场,经销商看到‘古井贡酒连续十年春糖独展’的报道,合作意愿会提升三成。”古井贡酒某总监告诉名酒观察。
这种“时间壁垒”在数字化时代更显珍贵。当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如潮水般涨落,古井贡酒用十年时间将“逛春糖、聚大成、看古井”刻入行业记忆。展厅内,60岁的河南酒商老张举着手机拍摄“九酝酒法”非遗展示区,他的朋友圈配文是:“第十年打卡,这里的酒文化越酿越浓。”
消费分级下的“折叠战略”
在展厅的VIP洽谈室,来自浙江的“90后”酒商林悦正在研究一份价目表:老瓷贡光瓶酒主打乡镇婚宴市场,古井贡酒·第八代瞄准城市工薪族,年份原浆·古20剑指商务宴请——三款产品的价格虽不同,却共享着同一个品牌前缀。
“这种看似矛盾的布局,实则是应对消费分级的生存智慧。”白酒行业分析师张伟敬如此评价古井贡酒的消费分级“折叠战略”。
在展厅的“闻香辨酒”盲品挑战赛区域,一场实验正在上演:十位消费者闻香、品尝,7人准确识别出古井贡酒各个产品名,这也证明了其酒体风味具有显著辨识度,验证了古井贡酒在品控上的稳定性,这正是其掌握行业品质话语权的根基。
不过,这种全价位覆盖并非没有代价。展厅角落里,几位经销商正在争论:“古20在商务市场确实能打,但老瓷贡在乡镇市场要和众多光瓶酒贴身肉搏。”对此,古井贡酒回应颇具哲学意味:“既要仰望星空,也要紧贴大地。”
老名酒与Z世代的平行对话
在大成宾馆外的露天广场,一场“老名酒的平行对话”正在上演。95后博主正在架起手机,将陈年调味酒倒入奶茶杯,拍摄“国潮混搭”短视频;而在展厅内,酿酒老师傅正在向年轻人解释何为古井贡酒传统的“看花摘酒”。
面对年轻消费者的入场加速了这场变革。古井贡酒的解法是将“折叠”写入基因。在展厅直播间,主播一边讲解“九酝酒法”,一边用“开盖扫码抽红包”拉动转化——传统与流量在此达成微妙和解。
展厅外,山东酒商王老板的行李箱里塞满了签约文件。十年前他在这里寻找名酒产品,如今却带着县城商超的需求而来:“消费者既要老名酒的面子,也要新体验的里子。”他的困惑与期待,恰是这场“平行对话”的最佳注脚。
夜色渐深,大成宾馆外墙的LED屏依旧闪烁。玻璃幕墙倒映出两个成都:一侧是古井贡酒展厅的大成铿锵,一侧是春熙路的霓虹光影。古井贡酒的进化,也验证了一个道理:唯有将传统酿进时间的褶皱,才能在流动的世代中沉淀出新的答案。
来源:中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