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媒体:中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度,人民对国家都“无条件”信任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7 17:18 2

摘要:古往今来,每一次发生战争时,只要有人一声令下,全体民众马上就能实现“劲往一处使”,因此,英国媒体才会给出这样的评价:中国是个非常神奇的国度,民众会无条件信任着国家。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上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才造就出中国这样一个民族凝聚力极强的国家。

古往今来,每一次发生战争时,只要有人一声令下,全体民众马上就能实现“劲往一处使”,因此,英国媒体才会给出这样的评价:中国是个非常神奇的国度,民众会无条件信任着国家。

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汉武帝的功劳很大,持续40多年对匈奴发动战争,每次作战都要频繁调动大量士兵与牲畜,与匈奴作战也异常凶险,战役打到最后,生还者总是寥寥无几,还是成功将匈奴给赶到了欧洲。

后来的唐朝、明朝、清朝等无一不是如此,大规模的战争需要老百姓踊跃参与,再有雄心壮志的掌舵者也只是在下号施令,一切工作的具体完成均要靠老百姓出力。

封建王朝延绵数千年,民众对此早已形成了一种习惯:只要发自内心为民,大家从未有过太大怨言。

只要掌权者还算有本事、对老百姓好一些,老百姓就会掏心掏肺回报,一旦有危及国本的战争,几乎几代人都会拼死拼活给国家卖命。

大家的基本诉求只有能吃饱饭,回到近代史,老百姓第一次受到极高的重视,就是在红军时期。

1928年,李立三在同江浙地区党的负责人谈话时,首次谈到了“群众路线”;到了第二年,周总理在那篇著名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就明确表示:要“经过群众路线”去找出路。

那段时期,毛主席在领导红军的实践中也探索了群众工作的认识与具体开展方法,包括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等等,这不仅代表着红军找到了革命的希望,更找到了革命的未来,红军的任务也渐渐转变成“让广大群众认识到我们是代表他们利益的”。

到了抗战期间,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不断完善,毛主席也系统地阐发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

《论持久战》中有“民兵是胜利根本”的表述,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更是对这些理论的印证。

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能取得老百姓的根本信任,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决定国共两党花落谁家的根本之战便是淮海,而淮海战役纪念馆中有一辆小推车格外引人注目,那便是人民群众支援前线时使用过的小推车。

将时间线拨转回1948年10月末,上级单位发出“20辆车子支援淮海战役”的通知传来,周围的很多老百姓都意识到这将是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生死之战了,来自山东省泗水县土洞、芦沟等14个偏远山村的群众纷纷报名响应,要求参与支前行动。

大家都知道战场上的炮火是不长眼的,他们不是士兵,依然没有退缩。

部队干部看到这样一种景象后也十分感动,他们在会议上勉励大家:“同志们到前方去,家里的生产生活会给大家都照管好;如果在前线牺牲了,家属则会按照烈属优待。”

“支援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响彻了整个会场。

86名群众推着小车、装着粮食向前线进发,那会的可没有方便的交通,所有路都需要巴山社会,大家都经历着超乎想象的疲劳考验;晚上在路过的村中休息时,没有那么多床位,大家只能露宿街头。

那会已经进入冬天,他们推着车越过3条冰河、翻过数十座大山,终于越过了陇海铁路到达前线。

然而,前线的情况已经比他们最初接到任务时麻烦了很多,因为解放军加快了行军速度,战线也拉得很长,天上还有敌机轰鸣,支前群众推着粮草无法跟上部队,还要遭到空袭。

在困难的现实面前,大家总结出一套应对方法:行进时拉长线、敌机来时撒大片,出色完成了任务。

任务出色完成了,这件事似乎该告一段落了,他们上过了真正的战场,也应该深知危险性,若再让他们做一次选择,他们又会如何答复?

1949年1月已经进入了深冬,根据战场的保障需要,指挥部要求后方筹集军粮运往前线,而这支才刚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支前队伍再度展现了什么叫无条件相信:哪怕变得更加困难,也要踏上征程。

雪后的道路格外难走,推车经常陷入雪中,车子没办法往前推,大家只能自己用手拉、用肩扛。

那时,他们喊出的口号是:“哪怕困难再大,也要保证战士们都能吃上饭。”

靠着一鼓作气,支前队伍再度顺利完成考验,他们并不清楚还需要完成几次艰巨的任务,直到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他们凯旋而归,所使用过的运粮车成为“功劳车”,后被淮海战役纪念馆收藏。

他们的故事并不是个案,在这场决定性战役中,解放区行动起来的群众共有543万,他们有的使用了小推车、有的用自己的身体,共同向前线运送了9.6亿斤粮食。

若是只靠当时部队的后勤队伍,想要保障前线这么多将士的给养是十分困难的。

陈毅元帅曾表示:“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历史,一如既往

老百姓相信国家,就会无条件去做任何事。

靠着全国百姓的帮助,解放战争仅用了3年就彻底扫清了大陆国民党军,建设起了新中国。

不过新成立的国家一穷二白,很多事都要从头做起,再加上抗美援朝付出的牺牲,想要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还需要一些时间,这一点,所有高层领导人都是清楚的。

但发展的前提是安全保障,外围的威胁很多,美帝国虎视眈眈、不到10年就连苏联的心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明在发展时期,却接连遭遇各种不测,足以想象未来还会有怎样的压力。

当“原子弹设想”出现后,也引来一些反对的声音,他们的提议也没有错,老百姓苦了这么多年,一旦要以如此方式发展工业化,必然要将很多资源投入进去,想要说不影响民生也不太现实。

但在“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的雄心壮志下,老百姓依然节衣缩食全力以赴。

他们在制造原子弹的过程中并不知情,但依然无条件相信国家,不仅有了原子弹、还让新中国成为世界上工业种类最齐全的国家,“跟着国家走”向来是老百姓心中最根本的事情。

要说大家只是“无条件服从的机器”,那显然是不对的,接下来的历史就足以证明。

改革开放后,中国老百姓彻底释放了智慧。

过去端着“铁饭碗”的工人、走街串巷的商贩们纷纷抓住了时代的机遇,用自己聪明的脑袋下海创业,那是一个智慧闪耀的时代,光靠着一个命令无法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还是要凭借群策群力。

中国老百姓也就这样将中国的国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用了几十年就走完西方国家用了几百年才走完的路。

爱,向来都是相互的。

中国老百姓信任国家的一大原因就是解放军,从1946年至今从未变过。

解放军用实际行动证明,无论遇到任何危险他们永远都会冲在第一线,无论发生什么样的灾祸就一定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大家只要看到那身军装,心中便会有满满的安全感。

2008年5月,美国《侨报》发表了一篇《天下最好的老百姓在中国》的文章,作者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因为善良人们的人性升华已经是普遍现象。

这篇文章发表不久前,中国举国悲痛。

当地震发生后,海内外所有华语电视几乎实时进行了灾区现场转播,西方媒体也做了大幅度的跟踪报道,中国政府处理天灾的速度让西方惊叹,解放军第一时间开往山区救援的速度也令西方民众赞叹。

CNN记者在陈家坝村拍摄的一段采访视频也令西方感到震惊,一位共产党基层干部奋斗在救灾一线,采访后得知,他的妻子、孩子全部在地震中不幸离去。

记者的问题勾起了他内心的伤痛,但对讲机中突然传来消息表示需要他,他头也不回地就小跑离开了。

老百姓没有抱怨,外媒写下了这些令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内容:能以一种机械地坚韧几乎到冷酷地面对这种情况,所以无怪乎他们将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你能在世界其他地方找到这样的13亿人吗?

在西方眼中,逃避灾难、自我保护是人的一种本能,也不该指责那些及时逃避的人,那就是本能反应。

无论是将学生搂在怀里的老师、还是走在人群最后的学生干部、以及冒着巨大危险降落的空降兵,他们都是舍己为人精神的体现;解放军抵达后,老百姓纷纷感受到希望,这也是他们对于国家的信任。

又是十几年过去,大家都能够全方位了解世界,接受的知识越来越全面,内心的东西却从未变过。

2020年,最初的那场疫情来势汹汹,意大利刚刚宣布封锁,结果一场全国性的“大逃亡”就开始了,有个英国记者还写下:打仗时都没见到意大利人这么慌张。

原本意大利政府打算用暂时性的封锁换来疫情缓和,没想到人群出逃的速度加速了疫情蔓延,让意大利更加雪上加霜。

甚至连监狱的囚犯们意识到情况发生变化后,纷纷点燃床单、爬上屋顶,要求谈判。

政府要求不能在室内聚会,不少夜店只是把派对移动到室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在意大利却被视为异类。

这些事发生不久前,武汉按下了暂停键,熙熙攘攘的火车站一下就空无一人;明明是最热闹的正月,最看重亲情的国人都待在家中,祈祷着武汉能快点好起来。

那是一种共赴国难的家国情怀,早已在灵魂深处。

从西方的价值观出发,就无法真正理解这种选择,他们追求的“自由”总是在不经意间带来其他后果。

中华民族饱经风霜,经历了无数次磨难才实现了今天的发展,无数次磨难的背后,都是国家和人民共同经历的。

走过这么多风风雨雨,才有了那份刻在骨子里的信任。

1.毛泽东与群众路线 河南日报

2.天下最好的老百姓在中国 中国新闻网

来源:作家杨文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