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成烧钱游戏!风光十天还债30年,为啥世界杯反而嘎嘎盈利?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7 18:17 2

摘要:去年的巴黎奥运会总成本投入118亿欧元,法国原本希望通过奥运经济,能够拉动法国第三季度至少0.3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实际上对全年经济的贡献率只有0.1个百分点。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去年的巴黎奥运会总成本投入118亿欧元,法国原本希望通过奥运经济,能够拉动法国第三季度至少0.3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实际上对全年经济的贡献率只有0.1个百分点。

现代意义的奥运会已经举办多年,谁都知道这是一场烧钱的游戏,以至于很多城市都没有兴趣再申办了。

为什么奥运会的亏损会大于收益?当年的北京奥运会整体的收支水平又如何呢?同样是体育赛事,世界杯真的比奥运会赚钱吗?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自2000年以来没有亏损的奥运会之一,当年的奥运成本投入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方面。

第一类投入,也就是直接投入奥运场馆的建设,属于这类投入,投入的总规模没有超过130亿元。

这笔投入中,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投入了大约一半,另一半的资金是由社会的融资来完成的,还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捐赠。

涉及的场馆建设包括了12个新建场馆,11个扩建场馆,8个临时性场馆,45个改造独立训练馆。

直接投入的资金不包括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费用,比如像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国家会议中心、奥运村等一些配套设施,这些都是企业自己筹集资金建设的,而且在赛后也由企业自行使用这些设施。

在这方面,外界对资金的投入存在一个误区,每了解一座城市奥运会的举办,都会看到这座城市投入的资金规模在千亿元以上。

实际上,真正用于奥运会各类赛事场馆的建设费用并不多,大多数的资金投入都用在了城市建设方面。这就涉及到了第二类的投入。

城市建设投入2800亿元

围绕北京奥运会,整个北京城的城市建设从2001年就开始了,包括了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的城市设施工程建设。

这对建设的投入,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投资,当年的投资总额在2800亿元左右,一些大的项目,比如地铁5号线、机场客运专线、几座污水处理厂等等,都是在这期间完成建设的。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对城市建设也可以不归纳到奥运会的投入成本中。因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即便不举办奥运会,城市同样也要建设和发展,这类投入属于刚需。

这样一来,2800亿元完全可以不用算到奥运会的投入和成本之中。因为,一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可以长期利用的。

那么,当年的奥运会最终的收支情况如何呢?

2000年以来,除了北京奥运会没有亏损,另一个没有亏损的奥运会是悉尼奥运会。根据国家审计署2009年公布的结果显示,截止到2009年3月,北京奥组委的收入达到了205亿元。

整体的支出为193.43亿元,收支结余超过了10亿元,也就是说没有出现亏损。具体的收入又有哪些呢?

主要的收入部分是国际奥委会开发的市场收入,还有电视转播权的收入,这两部分的收入占到收入总额的40%。

其中,市场开发的收入达到了98.7亿元,主要是各种赞助以及广告的收入。此外,门票、住宿、收费卡、利息、资产处置的收入达到了19.6亿元,门票的收入为12.8亿元,财产处置的收入为2.4亿元。

从上述情况就能看出来,北京奥运会整体的收支没有出现亏损,甚至结余的部分还不算少。当然,如果算上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投资,这点结余实在太少。

但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哪怕不举办奥运会,在城市建设方面同样需要巨额的投入,而且这种投入其产生的整体效益会更长远。

此前建设的多条地铁线路以及北京城内的河道治理,现在这些基础设施都还在继续使用,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效益恐怕早就远远超过之前的投资了。

所以从奥运会的整体来看,投入和最终的开支情况主要看赛事前后的具体花销,多数城市确实出现了亏损,甚至亏损的额度还很大。

现代奥运会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根本没有考虑过如何赚钱,每一场奥运赛事都是所在国以及所在城市的巨额投入。

这是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围绕奥运会,各国都没有引入商业运营这个概念。直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举办的时候,人们才认真考虑如何利用这场巨大的体育赛事来赚钱。

不考虑赞助商以及广告的收入,当年举办奥运会,那就是完全的投入。奥运场馆建设需要花钱,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也要花钱,这些支出据说要持续10多年的时间。

根据此前的一项研究显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历届奥运会的平均超支率都达到了180%,相当于超支预算两倍多。

比如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由于超支严重,市政府随后不得不向市民增设了奥运特别税,甚至于相关债务直到30年后才还清。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往后的奥运会才考虑如何赚钱,哪怕不盈利,至少可以用收入抵消掉支出的部分。

于是,从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奥组委正式引入了商业运营的模式。各种各样的企业可以通过赛事来打广告,当然是要收费的。电视台也可以来转播,同样需要缴纳巨额的转播费。

企业抢破了头来竞争,为了压百事可乐一头,可口可乐当年拿出了1260万美元,当年的日本富士为了挑战柯达的龙头地位,也拿出了700万美元,想通过奥运会来提升品牌。

就这样,当洛杉矶奥运会结束后,还结余2.5亿美元,没有出现上届奥运会巨额亏损的情况,人们的思路从此也彻底打开了。

不过公允的说,相对于投入的部分,最终的盈利和结余往往并不是最多的。而对举办奥运会的城市乃至国家来说,实际上也看不上这点结余,更看重的是长远利益。

上世纪60年代的东京奥运会举办之后,就让日本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80年代的汉城奥运会,使得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惊人的12.4%。

北京奥运会举办两年后,我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任何一个国家申办奥运会,主要看重的就是长远利益。

但是,具体到每一座申办城市,不是每一次奥运会之后,都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有些城市哪怕在商业运营之下也会出现亏损,过后也不会拉动经济的增长。

所以,说到底,北京奥运会之所以能够盈利,而且在过拉动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我国在当时就已经处在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举办奥运会的拉动效应就是临门一脚。

而有的国家,比如巴西,在举办奥运会之前,经济增长就不怎么样,试图通过奥运会来拉动整体的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铁定还造成了巨额亏损。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城市在申办奥运会的时候,越来越谨慎的原因。甚至有些城市,干脆都不愿意申办了。

有的城市不愿意申办奥运会,转而去申请世界杯,难道世界杯真的比奥运会更赚钱吗?

巴西世界杯收入45亿美元

1998年,法国举办了世界杯,在此之前,法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为负数。世界杯之后,经济增长转负为正,涨幅达到了4%。

2006年的德国世界杯产生的各类经济效益达到了200亿美元,而当年德国人在世界杯的投入上还不到收入的一半。

2010年南非世界杯带来了49亿美元的收入,同时还产生了13万个新的工作机会。世界杯之后,南非的经济也明显出现了复苏。

2014年巴西世界杯,国际足联在赛事期间的收入达到了45亿美元,是20年来的最高水平。从这些情况中就可以看出来,世界杯似乎很赚钱,那原因又是什么呢?

奥运会属于各种体育赛事的大杂烩,而世界杯独属于足球。在所有体育赛事中,足球产业原本就很赚钱,整个行业甚至是世界第17大经济体。

足球产业每年产生的价值达到了惊人的5000亿美元,而世界杯又是足球经济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在这种情况下举办的城市通常都能赚钱。

对比之下,奥运会产生不了这样的集中效应。由于各项体育赛事很多,消费者的消费不会像世界杯那样更集中。这就是为什么奥运会如果运营不当就会亏损的缘故。

当然,有些国家举办世界杯也是冲着长远利益来办的,比如2022年的卡塔尔世界杯,总投入达到了惊人的2290亿美元。

世界杯产生的直接经济收益大约为170亿美元。很显然,卡塔尔投入的成本更多,但这么多的成本是为了展现国家的软实力,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客,提升整体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

因此,从本质上来说,世界杯和奥运会一样,也有短期和长期收益之分。

结语

体育赛事属于软实力发展,就像文学艺术一样,其本身并不会直接产生效益,但是人类的发展又完全离不开软实力。

不管是奥运会还是世界杯,各国总体上的投入,都寄希望于更好的发展。在其中孕育。这包括了人类的精神追求,也包含了财富乃至经济增长。

参考资料:

《北京奥运会花了多少钱?花哪儿了?》 南京晨报 2008年8月2日

《北京奥运会财务收支和奥运场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结果》 中国政府网 2009年6月19日

《奥运会为何烧钱?又如何赚钱?亏本的奥运会还值得办吗?》 上观新闻 2024年8月17日

《原来办世界杯这么赚钱,难怪这么多国家都想申办》 第一财经 2017年5月9日

《举办世界杯,到底谁能赚最多钱?》 界面新闻 2022年11月18日

来源:Hi科普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