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位完全截瘫患者站起来了!科技向善让新型消费“跑”起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7 18:40 3

摘要:“抬腿、迈步、站稳了!”在8个摄像头的记录下,34岁的林先生扶住助行器缓缓抬起腿,术后首日,林先生的右腿能缓慢屈曲;第8天,他开始在站立架辅助下站立抬腿训练;第14天,他的右腿已经能抬高跨越移动的障碍物;第49天,他可以在悬吊下独立使用助步器行走……

科技向善,让新型消费“跑”出加速度

作者/ 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编辑/ 王昕 孙妍

“抬腿、迈步、站稳了!”在8个摄像头的记录下,34岁的林先生扶住助行器缓缓抬起腿,术后首日,林先生的右腿能缓慢屈曲;第8天,他开始在站立架辅助下站立抬腿训练;第14天,他的右腿已经能抬高跨越移动的障碍物;第49天,他可以在悬吊下独立使用助步器行走……

图源:中山医院

据媒体报道,两年前,林先生曾不慎从近4米高的楼梯上跌落,导致胸椎椎体骨折并椎体脱位、脑出血,被宣判“永远站不起来”。得益于上海市中山医院微创脑脊接口技术,通过在患者脑部特定区域微创植入电极,精准采集大脑发出的运动信号,借助先进且复杂的算法对信号进行深度解码,精准无误地作用于受损脊髓下方的神经组织,激活下肢指令性活动。

林先生成为全球首例完全截瘫患者恢复站立行走的案例,对我国374万脊髓损伤、全球近2000万患者而言,无疑是巨大的鼓舞。

图源:中山医院

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为一些重度障碍患者带来福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深入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

什么叫“高成长性赛道”?像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脑机接口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这些赛道中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较高的营收增长和利润提升,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为推动消费升级,《方案》将从三个方面发力,其中之一便是以技术牵引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打通技术落地堵点,促进新型消费加快发展,使前沿科技成果惠及更多消费者。

处于这些赛道的领域,有着一个同样的特征——科技向善,不断拓展消费边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福祉,这样的新型消费才能展现强大的生命力。

以脑机接口为例,虽然目前尚未大规模普及,但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瘫痪患者可以通过脑机接口设备,重新控制肢体行动,这不仅将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将催生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消费需求,如脑机接口设备的购买、维护以及康复训练服务等。

我曾经采访过国内一家侵入式脑机接口公司脑虎科技,这家公司让两位病灶分别在大脑运动区附近和大脑语言区附近的肿瘤癫痫患者,用意念使用微信、淘宝、今日头条等App,用接到指令的机械手比画手语,重新赋予他们融入数字生活、参与社交互动的权利,让科技化作温暖的力量,照进特殊群体艰难的日常。

成为消费级产品,一直是脑机接口业内的一大方向,想象未来,普通消费者能够借助消费级脑机接口设备,便捷地控制智能家居、操作电子设备,以更自然的方式与数字世界交互。这不仅会极大拓展消费场景,还将促使更多企业投身于相关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不断丰富新型消费内涵。

同样被《方案》提到的智能穿戴,也属于要促进的新型消费之一,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消费者见证着它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彰显科技向善的力量。智能手表和手环凭借内置的高精度传感器,实时反馈身体状况,提醒使用者关注动态健康;对于视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智能穿戴设备的意义尤为重大。智能眼镜帮助视障人士识别道路标识、障碍物,“看清”周围环境;智能手环则可通过震动提示,协助他们感知时间、接收重要信息等,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于便捷生活和个性化体验的需求。

新型消费的发展,是一条可以看得见未来的路,但绝非一条坦途。

从《方案》中提到的新型消费领域来看,几乎都依赖前沿技术。一方面,部分核心技术的水平限制了产品性能提升与功能拓展;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的周期较长。大量科研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阻碍了新型消费场景的快速落地。此外,新型消费高度依赖数据,当庞大数据量被用于产品研发和迭代,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却不够完善,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企业对数据收集、存储、使用的边界界定模糊,制约了新型消费市场规模扩大。

随着新型消费的兴起,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多、更具体的需求,促使科技力量不断向消费领域深度渗透。从社会价值角度来看,科技向善为新型消费赋予了更高层次的意义,在新型消费中具象为一个个温暖的场景,让科技的善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蔓延,或许这才是推动新型消费最重要的意义。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中山医院 豆包AI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

来源:IT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