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材料工程学校构建“非遗+职业教育”特色育人路径 助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7 20:14 2

摘要:3月21日,安徽材料工程学校组织师生前往宁国市龙窑博物馆非遗传承实践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传承”主题研学活动。活动特邀宁国市紫砂艺术研究院院长、正高级讲师开四海现场授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沉浸式体验紫砂制作技艺,感悟千年龙窑文化的深厚

3月21日,安徽材料工程学校组织师生前往宁国市龙窑博物馆非遗传承实践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传承”主题研学活动。活动特邀宁国市紫砂艺术研究院院长、正高级讲师开四海现场授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沉浸式体验紫砂制作技艺,感悟千年龙窑文化的深厚底蕴。

沉浸课堂,触摸千年龙窑文明。活动伊始,开四海教授以“中国龙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向学生们讲述了宁国龙窑的历史脉络。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龙窑群之一,宁国龙窑自唐宋延续至今,见证了中华陶瓷文明的辉煌。“龙窑依山而建,形似巨龙,窑火千年不熄,不仅承载着古人‘天人合一’的智慧,更凝聚着世代匠人的坚守。”开教授生动的讲解,配以博物馆内珍贵的龙窑文物和图文资料,让学生们对这项非遗文化有了深刻认知。

匠心实践,指尖塑泥传承非遗技艺。在紫砂制作实践环节,学生们化身“小小匠人”,在开教授的指导下学习揉泥、塑形、雕刻等紫砂工艺技法。开教授一边示范一边强调:“紫砂器‘方非一式,圆不一相’,每一件作品都是匠人心血的凝结。”学生们专注地揉捏陶土,从最初的生疏到逐渐掌握技巧,一件件稚拙却充满创意的紫砂杯、笔筒初具雏形。同学们感慨:“亲手制作才发现,看似简单的器型背后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非遗传承真的不易。”

成果展示,非遗种子扎根青春沃土。活动尾声,学生们将亲手制作的紫砂作品陈列展示,并围绕作品创意展开交流。开教授逐一点评,鼓励同学们将现代审美与传统工艺结合,为非遗注入新活力。此次研学是学校“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的深化,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模式,让青年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文化自信,为非遗传承播撒青春火种。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将持续依托龙窑博物馆等实践基地,构建“非遗+职业教育”特色育人路径,助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曹锋平 特约通讯员:杨运婷)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文昊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