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答应出50万给我妈买房,没想到她却因婆婆的一条朋友圈骂我忘恩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8 04:12 3

摘要:我满心欢喜地给妈妈打电话:"妈,我凑够50万了,咱们去看房吧!"电话那头却传来妈妈冰冷的声音:"你有脸给我打电话?看看你婆婆朋友圈怎么说你的!"

我满心欢喜地给妈妈打电话:"妈,我凑够50万了,咱们去看房吧!"电话那头却传来妈妈冰冷的声音:"你有脸给我打电话?看看你婆婆朋友圈怎么说你的!"

这一刻,我感觉天塌了。

窗外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北京初秋的凉意从窗缝钻进来,我却感觉不到寒冷,只有一阵阵莫名的心慌。手机屏幕上妈妈的照片还停留在通话界面,那是她去年春节时拍的,穿着我买的那件大红色毛衣,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我叫林小雨,90年代从小城市考入北京大学,那时候全镇的人都为我庆贺。当年高考成绩揭晓那天,镇广播站还特意播报了我的名字,街坊邻居纷纷来家里道贺,妈妈笑得合不拢嘴,连夜炒了一大桌菜招待乡亲们。

我妈李巧云是镇上供销社的营业员,我爸在我十岁那年因工伤离世。从那以后,我妈就成了我唯一的依靠。她个子不高,却硬是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一个人拉扯我长大。

"妈,你先别急,到底怎么回事?"我握紧手机,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别装了!你婆婆微信上说的明明白白,我看得清清楚楚。还以为你真孝顺,原来在人家眼里我是拖累你的包袱!"妈妈的声音带着哭腔,直接挂断了电话。

我立刻拨通了婆婆的电话,接电话的却是我丈夫张明辉。

"小雨,我妈刚睡下,血压有点高,医生说要多休息。"明辉的声音透着疲惫。

"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妈说婆婆在朋友圈说我坏话?"我急得直跺脚。

"这事挺复杂的,你先别急。"明辉叹了口气,"我妈发了我们前天全家吃饭的照片,配了几句话,可能引起误会了。"

我赶紧打开手机,翻看婆婆的朋友圈。照片里是我们一家人在饭店聚餐的场景,那是明辉升职的庆祝宴,婆婆笑得灿烂,我和明辉坐在两旁。配文赫然写着:"儿媳为小家付出那么多,却还惦记着给娘家买房,真是难为她了。"下面还有十几条点赞和评论。

我的心一下子沉到谷底。这哪像是表扬?分明是在指责我不顾小家,只想着娘家!最让我担心的是,我妈和婆婆是微信好友,这些话她肯定都看见了。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我捂着脸坐在沙发上,感觉委屈得要命。

回想起十年前毕业留在北京时,我住在六个人合租的小房间里,每天挤地铁、省钱吃饭,就为了攒钱。早上五毛钱的包子,中午五块钱的盒饭,连冬天都舍不得开暖气,裹着厚棉被在屋里打哆嗦。

结婚后,我和明辉省吃俭用买了小两居,家具都是淘二手的,沙发是邻居换新时便宜处理的,茶几是明辉单位同事不要的。五年来,我们省下每一分钱,存进银行,就为了有一天能帮妈妈在老家县城买套房子,让她搬出那个没有电梯的老小区。

这些年,每次和妈妈视频,看到她住的那个狭小昏暗的老房子,我心里就像压了块石头。那是我们全家的老宅,爸爸走后,妈妈靠微薄的工资供我上学,自己却从未想过改善住房条件。

偶尔提起买房的事,妈妈总是摆摆手:"啥子买房嘛,我一个人住这里挺好,你们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但我知道,那个老房子冬冷夏热,没有电梯,妈妈年纪大了,爬楼越来越吃力。

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噼里啪啦打在窗户上,像是敲打着我焦虑的心。我坐在沙发上回想着和妈妈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大学四年,妈妈没来北京看过我一次,却每月准时打来生活费。每次电话都叮嘱:"要吃好啊,别省钱。"可她自己却越来越瘦。

毕业那天,她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外套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手里提着家乡特产,在人群中显得那么朴素。我记得她站在人群中,骄傲地望着台上的我,眼里闪烁着泪光。

我拿起手机,想再次给妈妈打电话解释,却发现她已经把我的微信和电话都拉黑了。

"她老人家就这脾气,倔得很,你又不是不知道。"室友刘梅接到我的求助电话后赶来安慰我。

刘梅和我从大学就认识,现在她在我家小区附近租房住,成了我在北京最亲近的朋友。两个从小城来北京打拼的女孩,互相照应,感情比亲姐妹还深。

"给,喝口热茶。"刘梅递给我一杯冒着热气的茶,"这雨天的,喝点热的暖和。"

"你婆婆那话确实容易让人误会,但你妈也太敏感了吧?直接拉黑你?"刘梅捋了捋头发,不解地问道。

我苦笑道:"你不知道,我妈这辈子最在意的就是别人的看法。她一个人把我拉扯大,从来不让我觉得比别人家的孩子差。"

我清晰地记得上小学时,班里组织春游,每个孩子都要带零花钱。那天早上,妈妈悄悄塞给我二十块钱,比其他同学都多。回来后我问她哪来那么多钱,她笑着说:"妈妈有办法。"后来才知道,她把自己过冬的棉袄当了换来的钱。

第二天一早,明辉从老家赶回来,我们决定一起去找妈妈当面解释。可就在我们收拾行李时,妈妈的闺蜜王阿姨打来电话:"小雨啊,你妈说不要你们来,也不要你的钱。她说她自己能照顾好自己。"

"王阿姨,到底怎么回事啊?我妈怎么会这样?"我急得直跺脚。

王阿姨在电话那头叹了口气:"你婆婆那朋友圈,评论区里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重女轻男',还有人说'娘家和婆家哪个重要不言而喻',有人甚至说'小两口日子都过不好,还想着娘家,真是不知轻重'。你妈看了那些评论,觉得很没面子,气得不行,说什么也不要你的钱了。"

"这都什么人啊!瞎起什么哄!"我气得眼泪直流,"我和明辉日子好着呢,怎么就过不好了?"

"你妈就这脾气,认死理。她说她自己有退休金,不用你们操心。"王阿姨劝道,"你们先别急着去,给她几天冷静的时间。"

挂了电话,我和明辉面面相觑。客厅里的老式挂钟滴答作响,仿佛在提醒我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而我和妈妈之间的隔阂却在不断加深。

"不行,这事不能再拖了。"我突然站起来,"必须亲自去一趟老家。"

老家的小县城依然是那副模样,只是多了几栋新楼。我和明辉直接去了妈妈单位的宿舍楼。那栋八十年代建的砖房已经显得有些破旧,墙皮剥落,楼道里光线昏暗。

刚到楼下,就看见妈妈正慢慢地下楼,手里提着垃圾袋。她看起来比上次见面又瘦了,头发也白了不少,穿着那件我五年前买给她的藏青色外套,已经洗得有些发白。

"妈!"我喊了一声,声音都变了调。

妈妈抬头看见我们,脸色一下子变了,转身就要上楼。

"李阿姨,您别走啊,咱们有话好好说。"明辉赶紧上前。

"没什么好说的,你们回去吧。"妈妈的声音冷淡得像个陌生人。

"妈,求你了,听我解释一下。"我抓住妈妈的手,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我能感觉到妈妈的手僵了一下,但她没有甩开。可能是看我哭得厉害,妈妈终于同意我们上楼说话。

妈妈的房子还是那个两室一厅的老房子,一进门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樟脑丸味道。家具都是上个世纪的款式,实木沙发坐垫已经塌陷,茶几上罩着一层塑料布,墙角还有些发霉的痕迹。客厅的墙上挂着我大学毕业时的照片,已经有些泛黄。

"坐吧。"妈妈语气生硬地说,然后去厨房倒水。

我跟着进了厨房,看着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两个我小时候用的搪瓷杯子,心里一阵酸楚。妈妈的厨房简陋得很,灶台上只有一个单眼煤气灶,旁边放着几个搪瓷盆,墙上挂着几把锅铲,都用了很多年了。

"妈,婆婆不是那个意思,她只是表达不当。"我试图解释。

"我看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妈妈倔强地说,"她是嫌你给我买房太破费了,觉得我拖累你。我李巧云再穷,也没求过谁。"

明辉插话道:"李阿姨,我妈真的不是那个意思。她是想表达对小雨的赞赏,只是说得不够清楚。"

"别解释了,我看得明白。那些评论我也都看见了,说什么'现在的小姑娘就知道往娘家送','婆家才是正经家'......那些话我哪句没看懂?"妈妈的眼圈红了,"我这辈子没求过谁,你们别担心,我自己能活。"

我从包里拿出一个皱巴巴的信封,那是爸爸生前留给我的唯一一封信,我一直随身带着。

"妈,您还记得爸临走前给我的这封信吗?"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取出那张已经泛黄的信纸,"他说,'小雨,爸爸可能不能看着你长大了,以后要好好照顾你妈妈,她看起来坚强,其实很脆弱'。这么多年,我一直记在心里。"

我的声音哽咽了,泪水模糊了视线。

"我知道您不缺这个钱,但我和明辉就想让您住得舒服点。这50万是我们一起攒的,婆婆从来没反对过,相反,她还经常鼓励我。"

妈妈看着那封信,眼神柔和了一些,但又很快硬起来:"那她为啥发那种朋友圈?又是什么意思?"

"我妈就是这样,说话直,没过脑子。"明辉解释道,"她真的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表扬小雨孝顺,结果说得不明不白,引起了误会。"

妈妈冷哼一声,显然还是不信。

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婆婆打来的。接通后,婆婆急切的声音传来:"小雨,你们到了吗?李姐怎么样?她还在生气吗?"

我看了一眼妈妈,然后对婆婆说:"妈,我们在我妈家呢,您要不要跟她说两句?"

出乎我意料的是,妈妈伸手示意要接电话。她接过手机,严肃地说:"张姐,你那条朋友圈是什么意思?"

婆婆赶紧解释:"李姐,我真不是那个意思啊!我是想夸小雨孝顺,怎么就被理解反了呢?那些评论是别人瞎说的,我都删了。我这人说话直,没过脑子,你别往心里去。"

妈妈听着,表情渐渐软化:"真的?"

"当然是真的!"婆婆在电话那头急得直跺脚,"李姐,你要相信我啊。我前段时间还帮小叔子家出了20万买房呢,我怎么会反对小雨帮您呢?"

讲了好一会儿,妈妈挂断电话,脸色缓和了许多。她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行了,你们饿了吧?我去做点吃的。"

我知道,这是妈妈原谅的信号。她从来不擅长表达情感,但会用行动表示她的态度。

只是,事情并没有这么容易解决。

晚饭后,门铃响了。是邻居王阿姨和李大妈来串门。她们一进门就说:"巧云啊,听说小雨来了?这孩子孝顺,想着给你买房子。"

妈妈的脸色又沉了下来。

"是啊,他婆家同意吗?"李大妈追问道,"现在的婆婆都精着呢,恨不得儿子儿媳的钱都花在自家,哪肯让往娘家送?"

我赶紧解释:"李大妈,我婆婆不是那种人,她很开明的。"

"是吗?那她为啥在朋友圈说那些话?"王阿姨疑惑地问,"我看那意思,是觉得你太顾娘家,忽略婆家了吧?"

看来王阿姨也看到了那条朋友圈。我彻底无语了,这简直是捅了马蜂窝。

"行了,别说了。"妈妈打断了大家,"小雨和明辉累了,我们明天再说。"

送走邻居后,妈妈对我们说:"你们也听到了,街坊邻居都怎么看这事。我不能让你为难,更不能让你在婆家抬不起头。这钱我不能要。"

回北京的火车上,我和明辉商量了半天也没想出好办法。回到家,我又给婆婆打了电话,希望她能帮忙解释。

"儿媳妇,我真不是那个意思啊。"婆婆在电话那头急得直跺脚,"我是想夸你孝顺,怎么就被理解反了呢?要不这样,我亲自去一趟李姐家,当面解释清楚。"

婆婆的态度让我感动。想了想,我决定接受她的提议。于是,在周末到来前,我们订好了回老家的车票,这次要带上婆婆一起。

老城的秋天格外美丽,金黄的银杏叶铺满了街道。我带着婆婆先去了我小时候生活的老房子,那是爸爸留下的唯一财产。

"张妈妈,您看看我妈这住的地方。"我指着妈妈家楼道里剥落的墙皮和楼梯上的污渍,"她本可以住得更好的,但为了供我上学,她从来不舍得花钱改善自己的生活。"

婆婆点点头,眼里闪着泪光:"你妈妈真是了不起的女人。我听明辉说过,她一个人把你拉扯大,还让你上了好大学。"

"是啊,她一辈子辛苦,我就想让她晚年过得好一点。"我的声音哽咽了。

"孩子,我理解你的心情。"婆婆拍了拍我的肩膀,"我那条朋友圈真的只是想表扬你,没想到引起这么大误会。今天我一定要跟李姐把话说清楚。"

当我们敲开妈妈家门时,妈妈显然吃了一惊。看到婆婆,她的脸色更加难看。

"李姐,我来给你当面道歉。"婆婆主动伸出手,"我那条朋友圈真不是故意的,我是想表扬小雨孝顺,没想到引起这么大误会。"

妈妈勉强请我们进屋,气氛一度十分尴尬。她给我们倒了茶,然后默默坐在一旁,看起来还是不愿意接受这个解释。

我突然想起厨房柜子上的那个旧铁盒,那里面装着我们家最珍贵的东西——爸爸的照片和我从小到大的奖状。我走进厨房,拿出那个已经有些生锈的铁盒,回到客厅放在茶几上。

"妈,您还记得这个盒子吗?"我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一叠照片和奖状。

最上面是一张我爸爸的老照片,他穿着八十年代的蓝制服,站在厂门口笑得灿烂。我把照片递给婆婆:"这是我爸,他在我十岁那年因工伤去世了。从那以后,我妈就一个人把我拉扯大。"

接着,我拿出一张我小学一年级的照片:"这是我上小学时,妈妈攒了半年的钱给我买了这套新衣服,就为了让我在开学第一天不比别人差。"

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故事,见证了我和妈妈这些年的艰辛与坚持。

"妈,您看这张。"我拿出一张我高考录取通知书的照片,"那天您哭了,说爸爸在天上看着也会高兴的。您还记得当时许的愿吗?您说等我毕业工作了,一定要让我先买房子,扎根北京。现在我做到了,也该您享享福了。"

妈妈看着那些照片,眼中含着泪水,却依然倔强地说:"我不需要什么享福,自己过得去就行。"

婆婆突然开口:"李姐,您知道我前段时间做了什么吗?我出了20万帮小叔子买房。他是明辉的亲叔叔,我帮他理所应当,可我为什么要反对小雨帮您呢?"

妈妈惊讶地看着婆婆:"真的?"

"当然是真的。"婆婆掏出手机,打开转账记录给妈妈看,"您看,这是我给小叔子的转账记录。我也是过来人,知道养儿不容易。我那条朋友圈是想夸小雨,没想到让那些人在下面瞎评论,把事情搞砸了。"

我突然看到餐桌上摆着的照片,那是我小学时和妈妈的合影。照片里的妈妈正值青春年华,穿着八十年代流行的喇叭裤和花衬衫,搂着我的肩膀笑得那么灿烂。十几年过去,她的青春都给了我,而我却差点让她误会我不懂感恩。

"妈,您信我,我和明辉真的想让您住得好一点。"我握住妈妈的手,"这些年您辛苦了,该享享清福了。"

妈妈看看我,又看看婆婆,终于长长地叹了口气:"你婆婆来一趟不容易,我们出去吃饭吧。"

晚饭是在附近的小饭馆吃的。这家饭馆是妈妈常来的地方,老板娘一看见我们就热情地招呼:"巧云,这是你女儿吧?真像你年轻时候!"

菜上齐后,婆婆举起杯子:"李姐,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有什么误会当面说,别憋在心里。"

妈妈犹豫了一下,也端起杯子,眼中含着泪水:"张姐,是我太敏感了,对不起。"

"说这些干啥,都是自家人。"婆婆笑着说,"咱们这辈子不容易,好不容易把孩子养大了,就该享福了。"

吃完饭,我们一起逛了县城新开发的小区。这几年老家发展不错,新建了不少高层住宅,环境也比以前好多了。妈妈看中了一套两居室,小区环境不错,还有电梯。最重要的是,离她的老同事王阿姨家很近。

"妈,就这套吧,阳光好,还有电梯,您上下楼方便。"我兴奋地说。

"也不急,再看看。"妈妈嘴上这么说,眼睛却一直看着那套房子。

婆婆看出了妈妈的心思,笑着说:"李姐,我看这套挺好的,朝南向阳,楼层也合适。"

回到家,妈妈破天荒地从柜子里拿出一瓶尘封多年的白酒:"这是你爸留下的,说是等你结婚时喝的。那时候忙,给忘了。今天咱们喝了它!"

三个月后,妈妈顺利搬进了新家。搬家那天,婆婆特意从她院子里带来几盆花,说是给新家添点生气。她还带来一件礼物,是一个精致的相框,里面装着我们三个人的合影。

"李姐,这是我们一家人的照片,我想挂在你客厅里,行吗?"婆婆笑着问。

妈妈接过相框,轻轻抚摸着,点了点头。

婆婆还在朋友圈发了新的动态:"今天帮儿媳妇的妈妈搬新家,为有这样孝顺的儿媳感到骄傲!"配图是我们三个人站在新家门口的合影。这次,评论区里都是祝福和点赞,没有了那些不和谐的声音。

看着那条朋友圈下面清一色的祝福评论,我感觉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装修新家那天,婆婆主动过来帮忙,她和妈妈一起挑选窗帘、贴墙纸,有说有笑的样子让我感动不已。婆婆甚至从她家拿来了一套老式茶具,说是送给妈妈的乔迁礼物。

"李姐,这茶具是我婆婆给我的,现在送给你,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婆婆笑着说。

妈妈接过茶具,眼睛湿润了:"张姐,太贵重了,我不能要。"

"一家人说这些干啥。"婆婆摆摆手,"咱们以后常来常往,有空就来北京住。"

傍晚,我们在新家的阳台上喝茶。夕阳的余晖洒在妈妈和婆婆的脸上,为她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妈妈沏了一壶她珍藏的铁观音,用婆婆送的茶具盛着,香气弥漫在整个阳台。

"小雨,谢谢你。"妈妈看着远处的风景,轻声说。

"妈,该说谢谢的是我。谢谢你这么多年的付出。"我握住妈妈的手。

婆婆在一旁笑着说:"都别客气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对了,小雨,我前几天收拾东西时找到这个。"妈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袋,里面是一个已经褪色的红绳手链,"这是你上小学时给我编的,说是要保护我。我一直留着呢。"

我接过那个小手链,一下子泪如雨下。那是我用妈妈教我的编法,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编的手链,上面还穿着一个小铃铛。妈妈居然一直留着它。

"妈,您戴上吧。"我小心翼翼地帮妈妈戴上手链,"您看,还是那么合适。"

妈妈露出了我很久没见过的笑容,温暖而满足。她轻轻摇晃手腕,铃铛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是岁月深处的回响。

"姑娘长大了,懂事了。"妈妈看着我,眼里满是骄傲。

看着两位我最爱的女人有说有笑的样子,我突然明白了:家人之间最重要的不是钱,而是真诚沟通与相互理解。那些误会和隔阂,往往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窗外,夕阳西下,群山如黛,新家的阳台上,三个女人的笑声在温暖的黄昏里回荡。铃铛清脆的声音和着微风,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我知道,这就是幸福的模样。简单而珍贵,平凡又难得。

来源:留住美好旧时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