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首顶级“行香子”,包括了宋词三大家的作品,到底好在哪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8 07:00 2

摘要:“行香子”这个词牌名,始于唐代。但把这个词牌写出佳作的,却始于大文豪苏东坡。后世的词人,包括“宋词三大家”中的后两位,李清照和辛弃疾,都有关于这个词牌的佳作出现,非常值得一探究竟。

“行香子”这个词牌名,始于唐代。但把这个词牌写出佳作的,却始于大文豪苏东坡。后世的词人,包括“宋词三大家”中的后两位,李清照和辛弃疾,都有关于这个词牌的佳作出现,非常值得一探究竟。

让富春江在历史中留下美名的,绘画上,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而在文学上,当属这首苏东坡的《行香子·过七里滩》。值得一提的是,“富春山居图”是以长镜头表现富春江的雄伟壮丽,而大苏的词,却是以排比句来展现富春江同样的雄伟壮丽: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这里不说“双桨鸿惊”的瑰丽想象力和天马行空的比喻。一读这几句,就有一种读著名的《与朱元思书》的感觉,美不胜收。

但这首词最让人难忘的还是后面两句。

一是,“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一个排比句,将富春江三个不同时间段的三种不同美景,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这得需要词人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和非常娴熟的文字功底。

二是最后一句,“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同样是一句排比句。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富春江两大特点,一是水,二是山。苏轼用了两个排比句,就把这两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美轮美奂。

人说,好的作品需要画龙点睛。“行香子”这个词牌的点睛之笔就在于这两个排比句,这两句就像龙的两只眼。“行香子”这首词写得好不好,就看这两句好不好。

其实,我最早读到的有关“行香子”这个词牌的佳作,不是苏东坡的那首《行香子·过七里滩》,而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的这首《行香子·树绕村庄》。说起描写春天的词,又有谁不会吟诵上一句“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呢: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如果秋天的大自然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那么,春天的大自然则是一部优美的风光片。大才子秦观的这首《行香子·树绕村庄》,正是一部关于春天的风光片。

电影是声光结合的艺术。这首词也是好就好在声光的结合,秦少游用了两个排比句,就把春天最美的声光展现在我们面前。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这是“光”的剪辑,春天是五彩斑斓的世界,“红、白、黄”的色彩是多么显眼,多么靓丽,让人无法不爱这个春天。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这又是“声”的播放,“莺儿啼”,让人想起老杜的名句,“自在娇莺恰恰啼”,“燕儿舞”,又是一个动态美,而“蝶儿忙”,让人仿佛看到了那些五彩斑斓的蝴蝶翩翩起舞。

所以,毫无疑问,“行香子”要写得好,关键就在于这两句是否是排比句,是否写得好。

最最著名的女词人易安居士也写过多首“行香子”的词,个人以为,她写得最好的“行香子”,还是这首《行香子·天与秋光》。而这首词的好,好就好在,她用了两句排比,把“悲秋”和“闺怨”渲染到极致: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

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

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第一个排比句,“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渐渐的,每刮一次风,每下一次雨,天气就转了一番清凉。

这个排比句,就像钝刀割肉一样。先是一阵秋风吹来,让人忍不住一个寒颤;然后是一场秋雨,滴答在人心里;最后是一阵清凉,让人的心也凉了。

第二个排比句是,“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听着远处的捣衣声,稀微的蛩鸣声,还有漫长的漏声,感觉时光过的太慢了。

一个“砧声捣”,让人想起诗仙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那是“思妇”捣心的痛苦。一个“蛩声细”,到了深秋,寒蛩即将消失,让“思妇”触景伤情。而一个“漏声长”,这孤独的漫漫长夜,何时是个尽头。

而易安居士像老杜一样,善于“炼字”。在这个排比句中,一个“捣”字,就像在“捣心”一样;一个“细”字,生动的表现了寒蛩声息的微弱,行将消失的情形;一个“长”,展现的是“思妇”的孤独,漫漫长夜。

一个“归去来兮”,肯定让人想起大诗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的,在这里,两位文坛大家的思想肯定是一致的。他们都是一样,怀抱着伟大的理想,却在现实面前不断遭受挫折:

归去来兮。行乐休迟。

命由天、富贵何时。

百年光景,七十者稀。

奈一番愁,一番病,一番衰。

名利奔驰。宠辱惊疑。

旧家时、都有些儿。

而今老矣,识破关机。

算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

算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

“奈一番愁,一番病,一番衰”,想当年,我是胸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准备收复中原。但这么多年过去了,特别是近几年,无奈经历了一番惆怅,对南宋小朝廷的失望,北伐壮志的消磨;又经历了一番病痛的折磨,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理的,双重打击;最后是,经历了一番衰老,既是肉体的衰老,也是心灵的衰老。

词人终于经历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的痛彻心扉的领悟。

“算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算来算去,不如“归去来兮”。不如闲下来吧,不如大醉一场,不如迷迷糊糊的。过去的一切,都让它过去吧。

第一个排比句,“奈一番愁,一番病,一番衰”,生动的展现了词人所遇到的种种挫折;第二个排比句,“算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表达了词人真正的心如死灰式的理想幻灭。

这首南宋词人汪莘的《行香子 其二 雪后闲眺》,是最像大苏《行香子·过七里滩》的“行香子”。除了两句排比句写得好到极致外,其他句子对仗也是十分工整。比如,“策杖溪边。倚杖峰前”、“谁家残雪,何处孤烟”、“别般天地,新样山川”和“山深寺远,云冷钟残”,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行香子”精品:

策杖溪边。倚杖峰前。

望琼林、玉树森然。

谁家残雪,何处孤烟。

向一溪桥,一茅店,一渔船。

别般天地,新样山川。

唤家僮、访鹤寻猿。

山深寺远,云冷钟残。

喜竹间灯,梅间屋,石间泉。

向一溪桥,一茅店,一渔船

“策杖溪边。倚杖峰前”,词人拄着拐杖在溪边漫步,又依靠着拐杖站在山峰前。“谁家残雪,何处孤烟”,词人看到的是谁家的残雪尚未融化?又是何处的炊烟袅袅升起?

“向一溪桥,一茅店,一渔船”,然后,词人看到而来一座弯弯的溪桥,一间小小的茅店,一条自横的渔船。

在这个排比句中,“一溪桥”,象征的是美景;“一茅店”,象征的是人烟,“一渔船”,象征的是归隐。

“别般天地,新样山川”,雪后的景色与众不同,山川显得格外清新。“山深寺远,云冷钟残”,山林深处的寺庙很远,云雾寒冷,钟声稀疏。

“喜竹间灯,梅间屋,石间泉”,我尤其喜欢竹林中的灯光、喜欢漫山遍野的梅花间的小屋,还有那重岩叠嶂石间山泉。

这个排比句,表现了词人极度喜爱归隐的心情。

毫无疑问,这首清代词人尤侗的《行香子 其一 春暮》,是模仿秦观的《行香子·树绕村庄》之作。虽然没有超越秦观之作,但也写得相对有特色。尤其是两个排比句,更加的分工明确:

紫陌金车。绿浦兰槎。

共追寻、大地芳华。

三分春色,分与谁家。

有一分山,一分水,一分花。

雨打檐牙。月落窗纱。

恨韶光、转盼天涯。

小庭寂寞,底事争哗。

是一声莺,一声燕,一声鸦。

有一分山,一分水,一分花

“三分春色,分与谁家。有一分山,一分水,一分花”,前面是一个问句,如果把春色平均分成三份,那么,这三份都分给谁了呢?后面是回答,用了一个排比句来作答。这其中有春山分了一份;然后是春水再分了一份;最后是春花再分最后一份。

“有一分山,一分水,一分花”,这个排比句,全部展现的是视觉效果。

“小庭寂寞,底事争哗。是一声莺,一声燕,一声鸦”,同样,前面也是一个文具,本来小小庭院寂寞又寂静,到底是因为何事突然喧哗起来了呢?然后同样是回答,同样也用了一个排比句。原来是一声黄莺的娇啼,中间夹杂着一声燕语,还有一声鸦噪,真的是十分热闹。

“是一声莺,一声燕,一声鸦”,在这个排比句中,全部是听觉的效果。

因此,整个词的落笔也更加工整,这是词人反复推敲的结果。

这首明末词人张夏的《行香子·隐居》,展现的是词人的隐居生活,表达的是词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样,这首词的两个排比句也十分优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行香子”佳作:

才背城隅。便似山居。

矮墙头、黄石青榆。

当门税地,农圃随余。

种一庭花,一林竹,一池鱼。

愁历崎岖。守分何如。

未秋风、先忆莼鲈。

晚灯时了,还坐吾庐。

对满窗月,满壶酒,满床书。

种一庭花,一林竹,一池鱼

“种一庭花,一林竹,一池鱼”,我种植了一庭院的花儿;还植下了一林园的修竹;更是养了一池的鱼儿。

在这个排比句中,“一庭花”,代表的是词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一林竹”,代表的是词人高风亮节的品质;而“一池鱼”,代表了词人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对满窗月,满壶酒,满床书”,对面是一个小窗,窗上洒满了皎洁的月光;对面案上是满壶的美酒,可以让我一醉方休;还有满床的书籍,让我不断追求学问的进步。

在这个排比句中,“满窗月”,代表的是对高洁情操的追求;“满壶酒”,代表的是一种文化符号,表达了文人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品格;“满床书”,代表的是词人对学问、对真理的追求。

一般的隐居诗词,都着笔与为什么隐居。而这首词,则着笔与词人是怎样隐居,都在追求什么,非常不一样,值得一读。

自两宋以来,文人墨客喜欢给歌女、舞女写诗写词。比较著名的词人有秦观、晏几道和柳永。宋以后,这样的诗人慢慢少了,即使有写给歌女舞女的诗词,也是零星的,不成体系。但要数两宋以后的这类诗词,这首清代词人朱彝尊的《行香子·伎席》,是其中的精品:

月下秋娘,烛下冬娘,

更多情花卜花娘。

白蘋弄水,载取兜娘。

过泰娘桥,真娘墓,访佳娘。

杆拨曹娘,羯鼓邠娘,

喝潇潇暮雨吴娘。

春情不定,一似虫娘。

爱胆娘边,酥娘畔,有心娘。

爱胆娘边,酥娘畔,有心娘

这首词中的各种“娘”,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歌女、舞女。比如,“月下秋娘,烛下冬娘”中的“秋娘”,指的是写《金缕衣》的杜秋娘,她是唐代著名歌妓;而“冬娘”,则是清代秦淮河畔的歌妓。

“过泰娘桥,真娘墓,访佳娘”,“泰娘”,是唐代苏州的一位歌伎,其舞态优美轻盈,颇富韵味。“真娘”,唐代歌妓、吴中名妓,本名胡瑞珍。“佳娘”,是大词人柳永笔下的歌女,应该是宋代人。

“爱胆娘边,酥娘畔,有心娘”,“胆娘”,泛指歌妓。“酥娘”,又名“点酥娘”,苏轼创作了《定风波·海南归赠王定国侍儿寓娘》一词,其中提到了“长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这里的“点酥娘”是对一位容貌美丽、肌肤细腻如脂的女子的赞美之词。“心娘”,又是大词人柳永笔下的宋代汴京的歌女。

这首词,构思十分巧妙。基本上罗列了史上有名的歌妓,用来赞美伎席上的歌女和舞女,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

来源:快乐品诗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