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命的长河两岸,一端是即将落幕的悲伤,一端是亟待开启的希望,而器官捐献协调员就是那艘在湍急水流中稳稳 “摆渡” 的舟楫,青大附院的OPO器官捐献协调员胡学宝,正是这样一位心怀大爱的 “摆渡人”。
大众网记者 郑阳 青岛报道
在生命的长河两岸,一端是即将落幕的悲伤,一端是亟待开启的希望,而器官捐献协调员就是那艘在湍急水流中稳稳 “摆渡” 的舟楫,青大附院的OPO器官捐献协调员胡学宝,正是这样一位心怀大爱的 “摆渡人”。
“面对捐献者家属,他们被笼罩在亲人离世的阴霾之下,满心悲戚,我们的使命就是陪伴其左右,引导他们做出那个足以延续生命的重大决定;另一边,器官衰竭病人躺在病房里,在生死边缘苦苦期盼着重生的熹微曙光,我们争分夺秒,为其牵线搭桥,抓住那根救命的稻草。我们就像一条坚韧的纽带,串联起原本陌生的两个家庭,这头是带着泪花的沉痛诀别,那头是喜极而泣的生命重启。” 胡学宝娓娓道来,眼中闪烁着对这份职业的执着光芒。
投身器官捐献协调员这份工作,究竟承载着怎样的重量?胡学宝深知,一路上荆棘密布。家属那肝肠寸断的恸哭、悲伤至极摔门而去的身影、午夜梦回时分纠结辗转打来的电话…… 这些画面,如同烙印,深深刻在他工作的日常里。但真正的难关,藏在心底深处 —— 每一次被拒绝后的心理重建,每一回在绝望边缘重拾勇气,都像是在暗夜中独自摸索前行。
“有太多次,我在无人的角落,花费一个多小时给自己打气,准备好一箩筐安慰的话,才敢走向家属。可当我看到他们瘫倒在地、悲痛欲绝的那一刻,所有的言语都哽在了喉咙,消散于空气之中。语言在那种极致的痛苦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更多的时候,我们选择默默陪伴,聆听他们讲述逝者的往昔,耐心地帮他们跑前跑后办理各种手续,陪着他们料理后事,一同咽下那些无法言说的苦涩。” 胡学宝的脸上浮现出一抹苦笑,却又透着不容动摇的坚毅。
谈及工作中的难忘时刻,胡学宝的思绪飘回到2024年的寒冬岁末。一名3岁幼童突遭车祸,重伤昏迷被紧急送医。胡学宝匆忙赶到医院,只见重症监护室门口,孩子的父母蜷缩在地,那无助的姿态仿佛被抽干了所有生气。“说实话,刚见到那一幕,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开不了口啊。我也是个父亲,完全能共情他们此刻的揪心之痛。” 胡学宝微微皱眉,声音略带沙哑。简单交流几句后,孩子父母的反应却让他眼眶一热。一家人短暂商议后,竟一致同意捐献孩子器官。“当时我特别感动,眼泪差点夺眶而出。这意味着咱们的器官捐献事业正一步步走进大众心里,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用这种无私的方式,传递生命的火种,让希望永不熄灭。” 胡学宝的眼睛里闪烁着感动的泪花。
回首过往,胡学宝见证了器官捐献领域的蓬勃发展。“2014年,青大附院全年才完成22例器官捐献,到2024年,这个数字已经飞跃到143例,这背后凝聚着无数家庭的大爱情怀啊!” 每一次数字的跳动,于他而言,都是人性光辉闪耀的有力见证。
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捐献故事,宛如熠熠星辰,照亮了胡学宝前行的道路,赋予他源源不断的动力。“我常常思索,自己这份工作,恰似在生活千疮百孔的裂缝中,精心播撒希望的种子。” 胡学宝目光坚定,望向远方,语气中满是期许,“真心盼望着,能有更多的人领悟器官捐献的非凡意义,大家携手并肩,将这份爱与希望的火炬,传递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让生命的接力赛永不停歇,一路向前。” 在这条充满挑战却又意义非凡的征程上,胡学宝正和众多同行者们一起,以爱为桨,为生命续航。
来源:卢健华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