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余治平口中的“田保姆”,指的是俊洪田田圈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俊洪公司”)。这是一家集耕、种、收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化服务组织。
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黄金期”,广安市武胜县三溪镇箩篼岩村的种粮大户余治平,却比平常还悠闲。
“不用操心,一个电话就可以委托给‘田保姆’。”站在田坎边,余治平一脸惬意。
农机社会化服务。
余治平口中的“田保姆”,指的是俊洪田田圈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俊洪公司”)。这是一家集耕、种、收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化服务组织。
“把土地全程托管给公司,从耕到收,基本不用管。”说起农业社会化服务带来的好处,余治平连连称赞。
带动更多区域“种好地”,帮助更多地方“多打粮”。一支服务队,如何走俏田间?
“订单化”服务 每亩节约成本700元
“老杨,快过来看看,这些树栽植深度多少合适?”
“一般来说树穴直径至少要比土球的直径大50公分,深度也要比土球的厚度高20公分。”
…………
3月13日,在武胜县鸣钟镇中华村,俊洪公司农技专家杨方平,正在指导当地业主移栽果树。
移栽果树。
今年59岁的杨方平,与土地打了近40年交道。几年前,他被俊洪公司聘请为技术人员,专为农作物生产管理“把脉问诊”。
“老杨可是我们公司的技术骨干,只要他出马,没有解决不了的事。”不远处,正在“监工”的俊洪公司总经理唐洪说,“有了技术指导,业主可以少走弯路,降低成本。”
2010年,俊洪公司成立。经过多年发展,该公司已有40余人,为3500户业主提供施肥、采摘、销售等全方位服务,业务遍布广安及合川等地。
“业主下单,我们接单。”唐洪说,专业、高效、全面的“订单化”服务模式,让业主们省心省力,解决了当下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撂荒和技术等难题。
撂荒地变粮仓。
开机、起飞、播撒……在广安区花桥镇,广袤的农田上空,两架无人机在农机手娴熟的操控下,不到两小时,便完成200多亩农田的播种。
“无人机飞播,不仅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还保证了播种的均匀性和精准度,为粮食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俊洪公司业务人员李琴说。
“50个工人同时作业也没有它快!”从一开始的心里“直打鼓”,到后来当上“甩手掌柜”,土地托管着实让业主王勇尝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甜头,“200多亩地,人工播撒至少要四五天,请服务队,效率提高几十倍,平均每亩地还可节约成本700多元。”
“成本下降,效率提升,唐总的服务队,靠谱!”王勇点赞。
定制“营养餐” 水稻亩均增产500斤
在俊洪公司一旁,有着一个占地200亩的家庭农场,里面种满了晚熟柑橘、桃子、红心柚等果树。
为播种做准备。
“这是公司的‘试验田’。”唐洪说,每个地方土壤的肥力、成分不同,种出的农作物也有所区别。如何提高土壤利用率,实现效益最大化?
2016年,俊洪公司与全国知名的制剂农药厂家——深圳市诺普信农资有限公司开展合作,除了业务往来,对方还向俊洪公司输送专业人才,刘雨豪便是其中一位。
刘雨豪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公司的土壤检测实验室里忙碌。
“将采集到的土壤样本进行pH值、氮磷钾、有机质等成分检测,并结合土壤所需营养进行肥料科学配比。”刘雨豪说,再将配比好的肥料用在公司的“试验田”里,对症下药,满足不同地方土壤的需求,让农田吃上专属定制的“营养餐”。
“公司始终以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核心,助力业主提升种植效益,实现高产增收。”唐洪说,从一粒种子开始,给业主提供种植、管护等一系列社会化服务,让他们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借助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粮食收获作业 。
岳池县苟角镇羊子山村,土地贫瘠、水源不足,作物产量较低。
“农业是‘靠天吃饭’,我这‘半路出家’的创业者,一旦遇到极端天气等情况,很可能血本无归。”当地种粮大户宋建林无奈地说。
2024年,宋建林与俊洪公司签订托管服务协议。经过考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俊洪公司与北京大白农集团合作,引进先进的旱优56种子。
“旱优56种子具有显著的节水抗旱特性,特别适合于在旱地、山坡地、盐碱地等非传统耕地地块种植。”唐洪说,这让水稻亩均增产500斤,破解了“靠天吃饭”的困局。
“从春播、夏收、秋收到冬灌,俊洪公司都有统一的‘技术包’‘服务包’,种地越来越有赚头。”宋建林乐呵呵地说。
“1+N”模式 “散户”抱团成“大户”
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俊洪公司的服务对象都是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业主,而散户基本没有。
田间农耕忙。
“散户规模小,耕地细碎化问题突出。”唐洪指着一块不到半亩的土地,打了个比方,“如果农户自己播种,这块地不到两小时就能完成。但接受农业托管服务,成本会大大增加,对农户来说非常不划算。”
如何聚“散户”成“大户”,实现“抱团”发展?这是唐洪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按照‘服务多能、管理多层、形式多样’的思路,全力打造‘1+N’农业服务新模式。”唐洪表示,以俊洪公司为服务主体,联合周边多个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等,开展全托管或半托管服务,实现服务主体多样化、服务流程规范化、服务质量标准化。
主体发育不全、服务能力不足,如何破解?唐洪也有考虑。
“鼓励有条件的行政村将分散在农户手上的土地先预流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效将‘小块田’转变成集中连片便于机械运作的‘大块田’。”唐洪说,再引入托管服务主体开展合作,引导农户通过土地、资金入股或联营,实现农户、村集体、托管服务主体三方共赢。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帮助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事,推进农业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对于未来,唐洪满怀期待,“让农户们彻底解放双手,‘下田种地’升级为‘袖手旁观’,以服务过程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
荒地变良田。
大地回春,农事渐起。在广安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农业社会化服务正勾勒出一幅兴农富农的新图景。
【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情况】
近年来,广安市搭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用好四川农经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块功能,全面掌握全市农业社会化体系建设、生产托管、服务组织等情况。出台《广安市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施意见》,制定15项措施,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明确到2027年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达到1000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200万亩次每年。
在稳定和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加快培育专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着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专业服务能力和带动农户能力,鼓励各类服务主体参与县乡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截至2023年底,全市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778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219.39万亩次,生产托管服务对象23.61万个(户)。
【记者手记】
农业社会化服务 值得做一辈子
短短两天时间,记者走访了数位种植业主、农户,在田间地头切身感受农业发展新动能的同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家里没人,年轻人都出去了。
年轻人外出打工,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成为他们带不走的牵挂。“有没有撂荒?”“老人下地干活安不安全?”“明天谁来种田?怎么种田?”……这些不仅是当前部分农村的现实状况,更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问题。
将农田流转给业主,业主再交给“田保姆”负责管护,俊洪公司的生动实践,证明农业社会化服务是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的有效途径。
“事实上,一开始大家并不相信我们。”与唐洪闲聊时,他无奈地摇摇头,“即便现在,一些人对‘田保姆’依旧有着刻板印象。提到种田,很多人脑海中还是下意识地浮现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但那已经是过去式了。”
在唐洪看来,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人要吃饭,种田永远不会过时。现在农村非常需要农业社会化服务,这个工作前景广阔,值得做一辈子。”对于未来,唐洪信心满满。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