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国之间的博弈,和动作游戏中的机制有些像。面对大BOSS的大范围招式,能防就防,运气好了能弹反,实在防不住就闪避,轮到你出招的时候,绕背就给他一套处决。此事,在企业的竞争中亦有相关记载。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大国之间的博弈,和动作游戏中的机制有些像。面对大BOSS的大范围招式,能防就防,运气好了能弹反,实在防不住就闪避,轮到你出招的时候,绕背就给他一套处决。此事,在企业的竞争中亦有相关记载。
追忆到29年前,1996年。美企和日企,基本霸榜了首次的世界五百强,一个151家,一个149家,俩加起来正好是300家。其他国家的企业放进来,只能喝一喝剩下的汤,而当时的中国,仅有3家上榜,喝汤都没热乎的。这就好比游戏中的闪避,防不住只能一直闪。然而,在2024年的榜单上,中国的数量却十分惊人。
接下来,就让我们谈一谈,全球经济的变化。
超级大国的兴衰
惯例,先谈阿美,因为这位的变化,秀的世人头皮发麻。
阿美的1996年,堪称是黄金时期了,哪怕放到现在,都是他们自身无法超越的。最大的对手成了过去式不说,红利更是吃到饱,不仅扭亏为盈,还“盈”的令人发指,阿美的经济走向巅峰,大量人才涌入高科技领域的创新之中,前后创造了2200多万个就业岗位。
当时的阿美,即便没有白左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依然是美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上许多人向往的“美国梦”。在这种前提下,1996年夺得五百强的头筹,是丝毫没有争议的,而且实至名归。
但是呢,阿美的底层代码BUG,一直没人愿意修。等到BUG浮于表面了,再也藏不住了,说什么都迟了。
因为,早从1980年开始,阿美就已经去工业化了。90年代的经济能够暴涨,只是回光返照,科技产业的兴起属于势不可挡,再加上快要吃撑死的红利,放只动物上去汪汪叫,该赚钱都能赚钱。当然,不否认,这是好几代大统领的努力,才让拉链王摘了桃子。
可是,科技领域,注定会引入新兴力量,全球都想分一杯羹,等到大家都普及了,最后拼的,还得是硬实力,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工业。阿美和大英一脉生,把工厂都搬到其他国家去了,目的肯定是想选择廉价劳动力,可失业的美国人就多了,他们没有工作,经济必然要掉下去。
更别提还有“金融”这把刀,用得好削铁如泥,用不好,自己就是被削的铁。当虚拟经济,盖过了实体经济,那受益的只会是一小部分人,底层的人只能当韭菜。所以2008年的一只人造黑天鹅,直接给阿美整崩了,经济到现在都没有恢复。
后来,社会的不断撕裂,撕出来一个懂王,从2017年至今,阿美的经济,又被新冠放在火上烤了好几年。当然,根源还是2008年经济崩盘太狠了,根本缓不过来,现在懂王回宫还不到俩月,阿美的民众连鸡蛋都要买不起了,国债下跌的更是不像话,大概在70个基点。
经济衰退严重,底特律、匹兹堡的工业,都成了过去式。尽管美国在2024年,还有139家企业挂在五百强的榜单上,但看着不容乐观,一眼望过去,都是一些老牌子,讽刺的是,这些老牌子的工厂,就没在阿美本土建多少。新兴企业,不胎死腹中就算奇迹,想上榜?很难的了。
而且,明明是超级大国,经济还是向前看的,可这才过去29年时间,怎么上榜的企业不增反减?经济增长缓慢?确实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发达国家的“命”
由于美日一家亲,所以再接着来说它。
149家上榜,是什么概念呢?可以和阿美拜把子了,人均GDP更是让其他国家感到羡慕,谁都想让自己的钱袋子鼓,而且越多越好。
索尼、东芝、万代、松下、夏普等等,随便一个丢出来,知名度都相当高。可是放在2024年的榜单中,直接给大伙看迷糊了,只剩下40家公司在榜单,比2023年的41一家,还要少一家,甚至东芝和索尼,都被踢了出去。
这不免让人好奇了,日本不仅是发达国家,曾经还领先于半导体行业,也是工业大国,怎么现在经济下降的这么狠?就不说索尼了,东芝还能掉出榜单了?其实,主要原因,和美国差不多,都是BUG无法修复,而且无法遮掩了。
首先,是日厂的自信定价。
这个臭毛病,到现在都还没改。别人卖个3A大作,298块;日厂:398块起步!游戏质量不一定能保证,优化也是随缘,动不动还整个平台独占,BUG修复补丁,也不会及时发布。主打一个价格高,噶粉丝的韭菜,但质量怎么样我来定义。
现在都这幅嘴脸,当年经济那么张狂,可不就更想独占鳌头了?上到汽车、下到家电,只要进口的日本牌子,几乎就没有卖的便宜的,世界各国的利益吃到饱,养肥了149家企业上榜。但是,你价卖的高,质量还没保证,时间一长,大家还愿意继续当冤大头吗?
肯定不会,有人搞独占,就有人搞破解。而破解的办法,就是用更低的价格冲击市场。你能卖家电,我也能研发家电,质量照着你差不多的标准来,卖的却是比你更低的价钱,久而久之,消费者会选谁呢?
就拿泡面举例子。日清的杯面,口味不错,这个没得说,但价格贵,量少。如果你饿了,看到日清的货柜上面放着康师傅(世界五百强)你选哪个?后者不仅量可以保证,口味也有自身的特点,价格还比对方低,那肯定选后者了。
其次,是日厂的工业自断双臂。
先吃科技领域红利的时代,让日本飘了,逐渐看不起传统的工业,制造业该搬的搬走,换取廉价劳动力。可是它和阿美不同,阿美毕竟是家底子厚,哪怕损失三分之二的经济,也不至于萎靡不振,其他的产业规模,更不是日本能相提并论的。
没了工业能力,只能眼看着其他国家吃蛋糕,到时候盘子都舔不到。更别说议员的迷惑操作一轮接一轮。如今的日本,快成了老人国,新一代的年轻人,又受白左影响严重,外加新冠把所有的弊端都揭露出来,日厂想要恢复往日辉煌,太难了。
市场这一块,原本是日厂的巨大优势,早期做出来的产品,一一打响了名头,但想要搞独占,整垄断,又没有技术上的硬实力,有今日的结果,也纯属是自找的。失去的市场,想要重新占领回去,早已没有那么容易,时间不断向前走,其他的国家也在超前推进发展的道路,固步自封注定没有未来。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压轴的是中国,和前面那俩糖罐里泡出来的不一样,这是喝苦水长大的。
1996年,放现在不满30年,95后最大的也才30岁,周围的巨大变化,都是大家所亲身经历的。小时候的“大屁股”电视机,并不常见,彩电更是稀罕物。国产的电视机?丝毫见不到;国外的电视机,价格又真的贵。
拿不出自己的牌子,只能看别人的大放异彩,羡慕却又无可奈何。所以,当年能有3家企业上榜,都让人觉得是奇迹,而且和最前面俩霸榜的相比,零头都比不上,想要超越他们?谈何容易啊。
但是,到了2024年,中国上榜企业,高达133家,暴涨了130家,比阿美少6家。而这,还是自2018年以来,第一次被阿美赶超。阿美有6年上榜企业的数量,都是逊色于中国的。前面提到日本上榜的数量,就更加不够看的了,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
中国,是如何从一个只会闪避的玩家,变成能够熟练弹反BOSS的呢?理由很简单,愿意学习,总结失败经验,并且不断创新,只要不主动退出游戏,就有取得胜利的可能。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新能源车这一块,中国走到了最前沿。
石油价格贵,还没有替代品,但是如果朝着另一个方向思考,用更廉价的能源代替呢?那就是电车,而且还有油、电两用的,车型设计的也不差,更关键的是,能省下很多钱了。更别说有些车还加入了人工智能,把功能这块给你拉满了,做的更加体贴人,还特别环保。
手机等电子产品也是同理,不仅要做高端机,还要做普通人能买得起的中端机,贵的有上万块的,便宜的也有2000快左右的。不像某苹果,吹的天花乱坠,整个“灵动岛”都被人嘲讽,虽然处理器确实牛,但市面上可选择的产品变多了,大家不会一直拘泥于一款。
5G和无人机这些,就更不用提了,都是一步步积攒下来的技术。甚至游戏这方面,国内也打开了全球市场,索尼过去一直搞PS独占,定价问题前面已经提到了,不买他们家的机器别想玩。但是,米哈游把他们市场抢了,PC平台也逐渐瓦解了PS一家独大的时代。
再一个就是TikTok,一个让阿美抓狂,让全球许多国家为之追捧的软件。美国一群老牌视频软件,疯狂搞短视频,想从TikTok手里抢回市场,结果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市场已经彻底变了,不再是一家独大,谁的产品更符合受众需求,能带来更多的影响力,才是最关键的。
经济发展的这条道路,谁也说不准走多久才能到尽头,但未来的趋势,一定是合作共赢。而且正确的方向,只有两个,一个叫多元化,另一个叫全球化。
信源:《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
《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数据透视》
《环球网》——《全球瞭望丨美媒:美国经济衰退风险越来越高》
《新华社》——《内忧外患拖累日本经济复苏》
来源:电影有深度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