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协奏曲: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8 08:00 2

摘要:在乌鲁木齐,党建引领的创新实践不断深入,社区角色实现深刻转变,矛盾化解探索出全新模式,全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持续高涨。这座城市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如同奏响一曲治理协奏曲,谱写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和谐乐章,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基层善治新图景。

基层作为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既是国家治理落地实施的“最后一公里”,更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质量与温度的“神经末梢”。

在乌鲁木齐,党建引领的创新实践不断深入,社区角色实现深刻转变,矛盾化解探索出全新模式,全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持续高涨。这座城市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如同奏响一曲治理协奏曲,谱写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和谐乐章,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基层善治新图景。

3月27日,在沙依巴克区平顶山街道头宫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与居民围坐在桌旁聊天、唠家常,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主心骨”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在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进一步明确了党的领导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沙依巴克区骑马山街道西盛社区党总支在沙依巴克区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创新开展了“逢四说事”工作法,在每月的4日、14日、24日或星期四,社区党员干部牵头,在小区院内“摆桌设点”,邀请党员代表、各族居民来说事议事,共同解决社区存在的治理重点难点问题。

3月27日,正是西盛社区“逢四说事”的日子,社区党总支委员、主任赵俊杰和同事来到西城康居苑小区广场,与各族居民围坐在一起,聊聊身边的烦心事。

“居民朋友们,谁有需要我们配合协调解决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赵俊杰说。

居民马文明接过话茬,说道:“我想在小区对面的便民创业园里开个店,之前跟对方谈了下房租价格,给出的年租金是15000元,我的启动资金有限,这个价格有点高,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帮我把租金再降一降?”

赵俊杰将马文明的诉求记录在本子上,当日中午便找到便民创业园负责人聊租金事宜,通过协调,对方将年租金降至12000元,马文明得知后第一时间前往签订了租赁合同。

一方空地、两张桌子、几个板凳,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就是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成了西盛社区推进基层治理、为民办实事好事的有效载体。

西盛社区党总支书记周艳说,现在,“逢四说事”工作法已成为社区畅通民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为居民搭建了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平台,发挥和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接下来,他们会就各族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安排干部详细记录并逐一反馈,实现“下情上传、上情下达”,议事的各项决定、决议和事项推进、落实情况及时向居民公示公开,让大事小事交给群众决定,让基层治理更有成效、更有温度。

在西盛社区“石榴籽”服务站“百姓说事点”功能区,工作人员正在登记辖区居民(右)的建议。 资料图片

和西盛社区一样,通过打造党建品牌、设定日期接待群众诉求的还有米东区新华社区。

“小区有废旧家具在单元门堆砌,社区能不能帮助处理一下?”“邻居老阿姨高龄独居,怎么能帮助她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近日,新华社区矛盾纠纷调解站里,一场民情恳谈会正在举行。社区工作人员与业委会代表、居民代表等围坐在一起,围绕社区建设、环境治理、邻里和谐等话题畅所欲言。社区党委书记周华耐心倾听,或解答或记录。

“社区将每周四定为恳谈接待日,我和社区主任设立AB岗,专门腾出一天时间接待群众,让大家在会上说心里话,说大家关心的事儿。”周华说。

针对居民反映的清理废旧家具一事,社区积极行动起来,与街道城管中心协调清运,同时协调社区“合伙人”志愿者帮运,每月固定两次将废旧家具拉运到周边废品回收站进行处理。

近日,在米东区新华社区,一场恳谈会正在进行,大家围坐在一起,商议着社区的大事小情。记者贾梦妍摄

“我们也将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通过日常‘串个门’‘搭把手’‘帮个忙’,形成你有困难我来帮、我有事情你来助的良好邻里互助氛围。”周华说。

水磨沟区北山社区、物业公司采取工作联动、活动联办的模式,推动物业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

乌鲁木齐市万润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世界公元小区项目总经理李敏兼任着北山社区党委委员。李敏说,通过交叉任职,有助于相互理解、更好配合对方开展工作。

在党建引领的强劲驱动下,各领域专业力量、社会力量纷纷融入小区治理进程,持续打通居民诉求反馈的通道,稳步提升居民的满意度。

北山社区党委书记聂启冲介绍,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的核心思路,建立并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方议事协调机制。借助物业、社区和业主“三方共治”模式,社区治理实现了良性互动,不仅有效解决了各类民生问题,还极大地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让社区治理从“独角戏”转变为多方参与的“大合唱”,有力推动社区治理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角色转变从“管理者”到“服务员”

基层工作的特点是“繁、多、杂”,政策落实、矛盾调解、民生服务、隐患排查等任务交织叠加,要求基层干部既能“专”又能“全”。

我市基层工作者正在实现从“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跨越,他们化身“和事佬”,用“家常话”拉近群众距离,从“管理者”变身为“服务员”。

企业办公场地有限,可利用社区共享会客厅洽谈业务;创业者有需求,可到社区办公区开展企业沙龙等活动;爱读书的居民,可通过社区读书分享会分享……

经开区(头屯河区)高铁街道澎湖路社区刮起了“共享风”,这也是该社区打造的“社区营造”样本,即居住在同一社区的居民和企业,可以持续以集体行动来处理共同面对的社区生活议题,如居住环境改善、公共空间营造、居家养老需求、邻里守望期待等。

在澎湖路社区的少儿科普基地,社区孩子在参加活动。资料图片

万创中心企画屋公司就在社区楼上,该公司负责人朱多旭说,社区环境舒适,有时企业开展活动场地有限,就会使用社区的共享会客厅,在此过程中,如果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还会邀请社区书记或主任一同参与,他们再帮忙寻找区域内的相关资源,帮企业解决难题。

澎湖路社区党委书记刘超介绍,去年5月社区改造升级后,打造了共享会议室、共享健身房、共享舞蹈室、共享会客厅、共享书画室、青少年科普基地、亲子活动区7个公共活动区,均免费开放。

在澎湖路社区的舞蹈室,居民在学习舞蹈。资料图片

“改造设计的初衷是让服务最大化、办公最小化。”刘超说。

近两年,经开区(头屯河区)以“全覆盖+零距离”为目标,以社区阵地为中心点,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盘活公共服务用房和国有资产,探索建立街道统筹管理、社区具体负责、居民共享使用的运行模式,招募社会组织、辖区商铺等成为“社区合伙人”。

作为“社区合伙人”,“福禄营造”志愿服务团队主理人朱彦龙从事艺术培训工作,工作室也在社区附近,他与社区联合开展了咖啡培训、企业沙龙、少儿科普、艺术鉴赏、亲子课程等,最近筹备在社区开展技能交换系列课程。

“通过技能交换满足社区不同群体需求,促进社区居民间的互助与合作,形成商居共融、多元参与的新发展格局。”朱彦龙说。

群众点单、社区派单、物业接单、群众评单,天山区延安路街道吉顺路北社区建立“四单制”服务模式,解决群众身边事,让服务更精准。

在澎湖路社区的知新书城,居民参与读书分享会。资料图片

近日,社区热心居民郭全在院子散步时,发现朗天峰景二期A区6号楼转弯处夜间经常停车,车辆通行不便,引发矛盾。

接诉后,吉顺路北社区立马“派单”,社区党委书记安排夜班值班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排查,随后立即召开恳谈会,城建、物业单位进行“接单”,充分征求小区居民意见建议后,最终确定了A区6号楼转弯处违停的处理方案。

“点单式”服务模式开展以来,共完成订单10余件。通过这种模式,物业满意度逐渐提升,居民主人翁意识也逐渐被激发出来,纷纷加入队伍,共同维护小区环境,同时主动建言献策,参与小区治理。

“下一步,社区将积极推广点单式服务,扩大、丰富接单模式,将居民的各类诉求转化为服务质效,让社区成为居民最安心的港湾。”吉顺路北社区党委书记钟敏说。

高新区(新市区)长春中路街道万盛社区在集电港综合党委开展了一场“一起益企、问需沙龙”活动,税务、社保、医保、财政等相关单位及新疆银行工作人员,现场了解企业需求、答疑解惑,政企双方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这场沙龙,是根据集电港企业和职工投票决定举办的。万盛社区持续聚焦企业感受,在集电港商务区成立了综合党委,一站式服务好楼宇企业和白领。

集电港商务区共有各类经营主体135家,涵盖了技术服务、建筑工程、金融、批发零售、医药等多种经营业态。集电港综合党委成立以来,通过举办企业问需会、“智高新”智能应用平台等方式,广泛收集企业、员工诉求,形成问题清单,通过“你来拍、我服务”的创新形式进行展示、收集反馈,确保每个需求得到直观、量化呈现,随后依据每个活动的得票数确定开展先后顺序。

参加活动的乌鲁木齐中原液康有限公司员工曹宁说,不仅结识了上下游伙伴,还搞懂了岗前培训补贴政策,这场沙龙,管用!

万盛社区党委书记程文香说,社区将以“店小二”姿态为企业做好服务、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搭建开放、互动的平台,让尊商、亲商成为社区工作日常,让更多企业愿意到这儿安家落户。

3月27日,在沙依巴克区友好南路街道鸿雁社区石榴籽服务站,工作人员倾听新就业群体诉求,为他们答疑解惑。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

全民参与安居乐业惠民生

社会治理有“千条线”,如何在千头万绪中“绣出”令人满意的图景,乌鲁木齐在不断摸索尝试中练出了“绣花功夫”。

“邻里和睦勿争吵,包容理解乐陶陶……”3月27日12时,沙依巴克区平顶山街道青河路社区活动室内,居民田禾和社区党委书记张丽丽正带着邻居们一起合唱歌曲《青河路社区居民公约》,歌曲是田禾和张丽丽根据社区正在推行的“1335居民管家”工作法创作的,唱的是居民生活中的大小事,包括邻里关系、知法学法、移风易俗、消除安全隐患、反诈宣传、文明规范等。

3月27日,在沙依巴克区平顶山街道头宫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为辖区老人进行肩部按摩理疗。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

“1335居民管家”工作法是沙依巴克区委社会工作部指导青河路社区,在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探索出的新路子,“1”是坚持党建引领,两个“3”分别是健全三项机制、搭建三个平台,“5”是开展“五个优化”服务提质行动。该工作法还被评为乌鲁木齐市优秀社区工作法。

“社区有25栋居民楼、3栋商业楼,具有居民服务需求高、维权意识强、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建立这个工作法的初衷,就是想通过‘一楼栋一管家’的方式,激发社区党员干部当好‘管家’角色,带领居民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确保居民诉求有快速反映渠道,居民困难有监督落实机制,社区事务有居民主动参与。”张丽丽说。

3月27日,在沙依巴克区平顶山街道头宫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聊天、唠家常,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需求。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

社会参与,既要集众智、汇众力,更要听民声、顺民意。

“去年村里举办的‘金葵节’效果不错,游客也多,建议今年延续。”

“我觉得主干道两侧的绿化可以再进行改善提升。”

“是否能成立‘智谋团’,让它成为推动村里发展的强劲引擎?”

……

3月27日,在沙依巴克区友好南路街道鸿雁社区石榴籽服务站,工作人员为居民答疑解惑、办理事务。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

不久前,在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小东沟村的一场座谈会现场,村民们围绕“如何推动小东沟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畅所欲言、出谋划策。

乡村要振兴,治理必先行。刚刚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部署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时,再次强调,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如何让“村里事”变成“家家事”?小东沟村围绕解决村里发展的难点堵点、农民群众的期待期盼,邀请村民议事、听取村民意见、汇聚村民智慧、确定发展计划。

小东沟村党支部书记陆春林说,随着村里一场场“村民议事”的持续,群众组织起来了、思想凝聚起来了、才能挖掘出来了、干部行动起来了,既激发了村民的热情,也激发了乡村治理的活力,为打造美丽、和谐、富裕的乡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水磨沟区振安街街道山润社区以振安街红石基金会为依托,实施“党建引领+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的基层治理模式,于2023年3月发起成立了“山润之声”“山润银发”“未来之星”“安全护航”“法润小娜”5支志愿服务队,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王娜是社区“法润小娜”志愿者服务队的调解员,十多天前,水磨沟区山水兰德小区38号楼居民张先生楼上邻居自来水管道漏水,导致张先生家的客厅和卧室屋顶渗水、墙皮脱落,但双方因维修责任和赔偿问题未能达成一致,矛盾逐渐升级,便找到王娜寻求帮助。

3月27日,水磨沟区振安街街道山润社区“法润小娜”志愿者服务队调解员王娜(左一)在调解邻里纠纷。 记者王磊摄

王娜协调社区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后达成和解协议,山水兰德小区物业公司安排维修工人对张先生厨房管道进行维修更换,楼上邻居购买了腻子粉、涂料、滚刷等物品,联系工人负责维修粉刷张先生家的屋顶。

在达坂城区盐湖街道盐湖社区,根据情况,每个季度或者每半年会召集居民开会,通报社区相关工作情况,收集居民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实地调研拿出可行性方案,并推动解决问题。

“基层治理的主体是人,关键也在人。提升基层治理成效,不能让群众主体作用缺位。要让群众参与进来,推动基层治理从‘独角戏’变‘大合唱’。”盐湖社区党委书记孙本兰说,除了居民大会,社区还会定期召开商户大会、房东大会等,积极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解决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乌鲁木齐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