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歧视会引发身体“内伤”!Front Microbiol | 被歧视者体内有更多的促炎性细菌,且肠道微生物组的基因活性也会改变

摘要: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题为“Experiences of discrimin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microbiome and transcriptome alteration

转自:生物谷

歧视(discrimination)是一种公认的社会心理压力源,与多种负面健康结果有关。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题为“Experiences of discrimin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microbiome and transcriptome alterations in the gut”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相比没有经历过歧视的个体,经历过歧视的个体体内含有更多的促炎性细菌,并且肠道微生物组的基因活性也有所不同。研究人员甚至可以通过分析粪便样本中的肠道微生物组来预测研究参与者所遭遇的歧视,准确率高达91%。

研究背景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axis,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是机体的压力管理系统,帮助衡量歧视如何影响健康。虽然已有大量研究分析了歧视如何影响HPA轴及其导致的疾病,但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此前研究发现,歧视会导致大脑中情绪唤起区域活性的增加。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探讨了歧视如何影响肠道微生物组的基因活性和组成。

高歧视组和低歧视组参与者机体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组成分析

研究方法与发现

研究人员调查了154名亚裔、黑人、西班牙裔和白人成年人日常所遭遇的歧视情况(包括性别、种族或宗教歧视)及其心理健康状况,随后对其粪便样本进行测序,并将参与者分为两组:一组在感知歧视方面的排名较高,另一组则排名较低。

结果发现,较高歧视组的参与者体内与抗炎性特性相关的普氏菌属(Prevotella)水平较低,而较低歧视组的参与者体内则拥有高水平的抗炎性细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这些发现与歧视会导致机体出现微炎症(micro-inflammation)的观点一致。研究者还补充道,慢性炎症往往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

除了微生物组组成的差异,研究人员还发现两组参与者表现出不同的基因活性。在较高歧视组的参与者体内,有一组特定的基因被激活,而在较低歧视组的参与者体内,则有另一组基因被激活。这表明,歧视不仅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的种类,还影响了其基因表达。

除了肠道差异外,较高歧视组的参与者更容易经历早期创伤,且常常报告高水平的焦虑症及肠道内脏感觉(如饥饿、恶心、疼痛等)。研究人员指出,尽管个人无法解决系统性歧视,但他们可以采取一些对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措施,比如更加注意自己的饮食或服用益生菌补充剂。

研究者Church指出了应对歧视的潜在机制,包括注意饮食和服用益生菌补充剂。下一步,他们计划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这些干预措施的效果。当然,他们还希望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尝试利用不同的肠道或大脑定向疗法来缓解歧视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研究结果阐明了歧视对肠道健康的重大影响,包括影响微生物组的组成、基因表达和功能途径。这些发现表明,歧视可能导致与负面健康结果相关的内在生物学改变,从而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以寻找减缓歧视负面影响的方法。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机制,我们有望开发出更有效的策略,帮助人们应对社会压力,改善整体健康。

参考文献:

Tien S. Dong,Simer Shera,Kirstin Peters,et al. Experiences of discrimin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microbiome and transcriptome alterations in the gut,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24). DOI:10.3389/fmicb.2024.1457028.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