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康县太石乡的山水画卷中,产业振兴的笔触正勾勒出斑斓色彩。从沃野麦浪到花海烂漫,从老树新芽到白色瑰宝,多元产业在此交融共生,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奋进乐章。
在康县太石乡的山水画卷中,产业振兴的笔触正勾勒出斑斓色彩。从沃野麦浪到花海烂漫,从老树新芽到白色瑰宝,多元产业在此交融共生,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奋进乐章。
冬小麦,稳粮保供的“绿色根基”。作为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冬小麦在太石乡的田野间铺展成绵延千亩的绿色屏障。太石乡以撂荒地整治为抓手,将荒废土地复垦为良田,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模式,打造李家山村等连片示范基地。通过“良种+良技”双轮驱动,确保小麦从“出苗显行”到“穗粒饱满”全程稳产提质。金黄的麦浪不仅承载着“陇上粮仓”的使命,更成为群众端稳饭碗、增收致富的坚实依靠。
油菜花海,富民增收的“金色纽带”。在康县太石乡的田野间,千亩油菜花海不仅是春日里壮观的农业景观,更是群众鼓起“钱袋子”的坚实保障。太石乡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撂荒地资源,在犀牛江畔打造连片油菜种植基地。村民们在政策扶持下积极投身油菜种植,让油菜从传统农作物升级为富民增收的“黄金产业”,在守护粮食安全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核桃产业,老树新枝的“致富密码”。面对传统核桃产业“低产低效”的困境,太石乡以“高接换优”技术破局,通过政府规划、村级牵头、群众参与的模式,对全乡老品种核桃进行高接换优,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并通过深加工、电商直播等模式延伸产业链。将核桃产业打造为年产万斤的“致富园”,让昔日的“山货”蜕变为“网红尖货”。
林下养鸡,生态养殖的“增收引擎”。柑柏树村依托传统养殖基础,通过模式创新与资源整合,将林下养鸡打造为富民强村的特色产业。面对家庭散养“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的困境,乡村两级以“合作社+养殖户”模式破局,推动产业从零散化向规模化跃升。林下鸡穿梭于核桃林间,实现生态养殖与林木管护双赢,构建起立体农业格局。这种“种养循环、多元互补”的模式,让土地效益倍增,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羊肚菌,特色产业的“白色瑰宝”。在太石乡十三连栋双层温室大棚里,羊肚菌种植正掀起“黑色土地上的白色革命”。通过智能温控、精准灌溉等技术,实现了鲜菌的抢先上市,抢占市场价格高地。菌棚不仅带动农户务工增收,更通过“菌渣还田”形成生态循环,让特色种植与土壤改良相得益彰,开辟出一条“小而精”的产业新路。
产业兴,则乡村兴。太石乡以“三个共同”机制为纽带,让冬小麦的金、油菜花的黄、核桃的绿、菌菇的白在产业链上交织生辉。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多元产业正汇聚成振兴伟力,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
来源:陇南康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