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7年4月出生的胥兴红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街道徐家村村民。从为父母解病痛到为他人送安康,他始终践行“帮人就是帮己”的质朴信念,将中医文化化作指尖暖流。
“济南好人”胥兴红:“指尖”传递温情他坚持35年义务按摩
胥兴红(左)
1967年4月出生的胥兴红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街道徐家村村民。从为父母解病痛到为他人送安康,他始终践行“帮人就是帮己”的质朴信念,将中医文化化作指尖暖流。
胥兴红学习推拿的初衷很简单,他的父母一辈子辛苦劳作,年纪大了,身体难免出现各种不适。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去书店买书自学推拿。1990年,他开始摸索着为父母做按摩,缓解老人的身体不适。
只有初中学历的胥兴红,面对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中医穴位毫不退缩,遇到问题马上翻看书本,对照人体穴位图在自己身上尝试,慢慢领会,还登门向村里的老中医求教,破解疑惑。时任崔寨街道卫生院院长的高墩诚为胥兴红好学的精神所感动,悉心为他答疑,指导他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大家的帮助下,胥兴红的推拿技能逐渐提高。
胥兴红与推拿的缘分始于对父母深沉的爱,而正是乡里老中医和院长的无私授业启发了他:“原来这双手不仅能侍奉爹娘,还能温暖更多人。”于是,胥兴红在家中设置推拿公益服务点,在村居微信群里发布消息,邀请群众来免费推拿。
同村的一位乡亲由于伤病导致腿疼,行走困难,胥兴红便主动提出上门服务。两个月的时间,无论刮风下雨,胥兴红忙完工作后总是按时到达乡亲家中。终于,60多天的坚持换来了可喜的变化,这位乡亲能独立行走了。
三十多年,一万多个日夜,胥兴红累计服务群众7000余人次。近几年,由于村居改造尚未回迁,胥兴红便在租房的社区里为群众免费推拿。到了新地方,大家都不认识他,他看出了群众的疑惑,于是他站在社区街心花园,对纳凉的群众自我介绍。长期的理疗推拿让他积累了不少经验,甚至能一眼辨出服务对象哪里不舒服。他现场为一位落枕的男子推拿,很快缓解了对方的疼痛。
日子久了,胥兴红公益推拿的故事在乡亲们中传开。越来越多的人特地找他推拿按摩。来推拿的群众见他一推拿就是半个多小时,执意塞钱给他,都被他拒绝了。他说:“我力所能及为大家服务,绝不收一分钱。如果有行动不便的,我也可以上门服务。能以一技之长帮助有需要的人,我觉得很开心、很骄傲、很有意义!”
“济南好人”何学健:爱操心的社区民警把“被需要”当成最大幸福
何学健(左)
1974年5月出生的何学健是济南市公安局槐荫区分局营市街派出所社区民警、一级警长。从警17年,何学健扎根基层,坚持以对公安事业的高度忠诚和热爱,化纠纷于萌芽、解矛盾于未发,在邻里乡亲的小事里践行初心使命,在普法反诈的最前沿守护着辖区群众的钱袋子,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社区民警的主业是与居民打交道,何学健用情与居民“处朋友”。平日里,他总是揣着一本笔记本,走到哪儿、记到哪儿,每项工作、每个想法他都记得清清楚楚。除了入户走访,何学健还在警务室提供“坐诊”服务,把小小的警务室变成了警民联系点、防范宣传点、矛盾调解点,有警处警、无警访民,每天至少6个小时下沉到社区。
为深入排查辖区矛盾,何学健将42名社区力量纳入社区警务团队,打造“治安联防队”“睦邻巡防队”“应急突击队”“防范宣传队”“矛盾调解队”“诉求办理队”等6支分工不同、融合力强的特色队伍,对高频、复杂诉求事项提前“吹哨”,真正做到守望相助、一呼百应。
何学健所在辖区外来人口多、打拼不易,电动车是他们的重要交通工具。何学健秉承“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理念,搭建社区三级塔式网格群,建立网格长、网格员、楼长等3类52个微信群,“警网融合”联动处理消防通道占用、房屋漏水、邻里纠纷等群众热点问题,先后妥善化解各类诉求、求助、矛盾纠纷230余起,得到街道社区及辖区群众一致好评。
2021年3月的一个深夜,社区群众老冯在微信朋友圈发信息“非法集资害人不浅,咱们走着瞧!”何学健第二天一早便匆匆赶到老冯家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聊了一个多小时,老冯终于承诺不会以极端手段处理纠纷。随后,何学健协调警力侦查,成功将老冯的80余万元“养老金”追回。当老冯收到失而复得的“养老金”时,他第一时间找到何学健,哽咽地说:“何警官,谢谢你拯救了我们全家。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们家也许就毁了!”
这事为何学健敲响了“警钟”。为与骗子作斗争,他联合移动公司开展“‘移’起反诈,守护平安”扫楼行动,制作反电诈宣传标识牌300余个;2024年开展反诈讲座40余次,普法教育3000余人次,管辖社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72.1%。
“济南好人”管力峰:老百姓的“专职司机”他用35年诠释城市温度
管力峰
1969年9月出生的管力峰是济南公交集团北部分公司三队K3路驾驶员。驾驶公交车三十余载,他数十年如一日热心帮助同事和乘客解决各种难题,是车队的“顶梁柱”;他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以星星之火带动百余名驾驶员一起做公益,是志愿服务之路的“引领者”;他积极践行公交“四善”文化,用凡人善举让十米车厢更加温暖,是车厢温度的“守护者”。
管力峰自1990年开始驾驶公交车,他始终用爱心、真心、耐心、热心对待每一位乘客,尽可能帮助乘客解决问题。管力峰所在线路途经济南火车站,经常遇到粗心的乘客走错火车站或者赶不上火车,管力峰便在工作之余默默收集几个火车站之间最新的发车时刻表,在乘客最焦急、无助的时候帮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以便顺利到达火车站。2010年以来,他走过济南名泉的春夏秋冬,在泉水巷子里探寻属于济南的特色美食,亲手绘制出一份详尽的泉城游览图,将这份地图送给有需要的外地乘客,许多乘客对这份游览泉城的“不踩雷”打卡攻略表示认可。
2014年,车队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管力峰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吸引十余名驾驶员共同参与。多年来,在管力峰的带领下,志愿服务队发展壮大为一支500余人的公益志愿服务队。在管力峰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救助发病乘客、拾金不昧、搀扶特需乘客的事例数不胜数。2013年的春天到秋天,每逢周三周五,坐在驾驶室里的管力峰一定会起身迎接一位“老朋友”,他搀扶这位行动不便的乘客上下车,做他往返医院路程中温暖可靠的“扶手”;2019年,一位乘客突发疾病晕倒在车厢,他沉着冷静地查看情况后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当机立断将车开往最近的医院,在最短时间内使乘客得到救治。
“济南好人”吴军峰:勇敢源于责任他是群众的“解忧人”
吴军峰
1983年5月出生的吴军峰是济南市莱芜区羊里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面对突发险情,他冷静判断、果断行动,展现出敏锐的应急处突能力;面对群众困难,他主动担当、倾力相助。二十年党龄的淬炼,让他将“党员”二字融入血脉——在危难中勇为先锋,在平凡中甘于奉献。他的勇敢源于责任、善举发于本心,始终以朴素而坚定的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2024年8月2日上午10时40分,莱芜区羊里街道九羊大道上突发惊险一幕:一位骑行老人被侧翻的电动三轮车压住,头部血流不止,意识逐渐模糊。途经此处的吴军峰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停车冲入车流。他快速检查伤者情况,发现老人头面部严重损伤、意识模糊,他第一时间拨打了120和110,并用洁净衣物为老人按压止血。面对围观群众的慌乱,他指挥群众设置警示标志、疏导交通,高声提醒:“大家散开!保持空气流通!”这份临危不乱的处置能力,既源于基层工作的千锤百炼,更源自守护生命的本能信念。
得知救护车需30分钟抵达,吴军峰立即同步开展多方协调。一方面,他联动羊里街道卫生院医生现场急救、止血包扎,协调派出所调取监控还原事故经过;另一方面,他组织路人用遮阳伞搭建临时救护区,并持续与老人对话防止昏迷。当救援力量陆续到达,他配合医护人员将伤者平稳转移,直至救护车驶离才悄然离开。事后了解到,老人颅骨骨折伴硬膜下血肿,主治医生坦言:“再晚10分钟,后果不堪设想。”
吴军峰的善举绝非偶然,寒冬时节,他为栾家庄村困难群众送去现金、棉被、衣物等;脱贫攻坚中,他走访豆腐石村为农户量身定制帮扶方案。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串联起一位基层干部十年如一日的奉献轨迹。(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张成地)
本文来自【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