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推荐!2016年和2022年青海门源强震活动的InSAR形变观测与区域强震危险性分析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8 10:00 2

摘要:摘要:30多年来青海省门源县先后经历了3次强震,显现出活跃的地震活动。3次地震的震源机制存在显著差异,且震中均位于冷龙岭断层附近。为定量分析门源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利用InSAR技术测量2016年和2022年门源地震引发的地表形变,详细分析了同震形变场的空间特

本周为大家推荐《地质力学学报》2024年6期的封面文章《2016年和2022年青海门源强震活动的InSAR形变观测与区域强震危险性分析》。

作者:程燕, 蒋亚楠, 侯中健, 曾锐, 罗袆沅

摘要: 30多年来青海省门源县先后经历了3次强震,显现出活跃的地震活动。3次地震的震源机制存在显著差异,且震中均位于冷龙岭断层附近。为定量分析门源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利用InSAR技术测量2016年和2022年门源地震引发的地表形变,详细分析了同震形变场的空间特征及发震断层,并据此建立了断层模型,通过最速下降法(SDM)获得2次地震的精细滑动分布,最后基于静态库仑应力变化评估了2022年门源MW 6.6地震对该区域及周边断层的应力扰动。研究发现2016年地震同震形变场表现为单一的椭圆隆升中心,运动属性以逆冲为主;而2022年地震形变场空间分布较为复杂,呈Y型分布,破裂走向自西向东有轻微变化,以水平形变为主。2次地震的滑动模式和深浅构造样式也存在明显差异:2016年地震活动性弱,在深部8~12 km存在一个滑动区,最大滑动量仅有0.23 m,断层面倾角低,具有深部滑动特点;而2022年地震为典型的浅源地震,存在3个明显的滑动区域,主破裂发生在冷龙岭段,集中在浅部1~7 km,最大位错量为3.22 m,冷龙岭断层向西延伸段也发生了明显滑动,最大滑动量达到2.59 m,托莱山段破裂深度集中在3~8 km,最大滑动量为2.1 m。结合1986年门源地震活动分析,推断门源地震序列受冷龙岭断层活动支配,冷龙岭断层在北东向扩展以及挤压缩短的活动趋势中,不断适应新的构造和应力调整。2022年门源MW 6.6地震位错影响范围较大,地震危险性需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尤其是静态库仑应力变化超过了危险性阈值的部分。

关键词: 门源地震序列;冷龙岭断层;InSAR;活动特征;库仑应力变化

图件及说明

图 1 冷龙岭断层带及周边活动构造

门源地震序列从北至南还发育多条活动断层,包括民乐−大马营断层、皇城−双塔断层、肃南−祁连断层和门源断层等(图1)。

图 2 2016年MW 5.9和2022年MW 6.6同震形变场

2016年同震形变场位于冷龙岭主断层北侧构造隆起区(图2a、2b),沉降运动不明显,只有一个椭圆隆升中心,沿升、降轨视线向的形变最大值分别为5.9 cm、7.8 cm,反映此次地震运动属性以逆冲为主。

图 3 2016年MW 5.9门源地震断层滑动分布图

图 4 2022年MW 6.6门源地震断层滑动分布图

图 5 2016年门源地震反演拟合情况

图 6 2022年门源地震反演拟合情况

2016年门源地震的最优滑动模型显示(图3),深部存在一个椭圆状的滑动区,且地震活动未扩展至地表,发震断层主要表现为低倾角的逆冲运动。同震滑动集中在8~12 km深度,最大滑动量为0.23 m,这与郑博文等(2018)研究结果相似。反演得到的矩震级为MW 5.96。根据地质背景和反演结果,推断发震构造位于冷龙岭主断层北侧,表现为一条逆冲性质的盲断层。2022年地震存在3个明显的滑动区域(图4),主要集中在浅层1~7 km,是一次典型的浅层构造地震。根据运动方向所示,该地震具有高倾左旋走滑型特征,局部还包含少量逆冲活动成分。2016年和2022年门源地震地表形变场、模拟值及残差分布见图5和图6。

图 7 冷龙岭断层发震三维构造模型

综合发震区域内活动断层相关研究,位于几千米深处的浅层断层似乎与位于山脉下方更深、更陡峭的断层相交(赵凌强等,2022),据此建立冷龙岭区域的三维发震构造模型(图7)。

图 8 2022年MW 6.6门源地震在不同摩擦系数下引起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

总体来看,2022年门源地震位错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范围,随着有效摩擦系数改变,正负影区颜色深浅存在些许差异,但总体趋势一致,得到的结论不会改变(图8)。

文章结论

(1)2016年MW 5.9和2022年MW 6.9门源地震破裂方式。2016年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场显示,隆升现象明显,逆冲主导运动,发震于冷龙岭断层北侧盲断层上。相比之下,2022年门源地震InSAR升降轨上、下盘呈现相反的运动趋势,表现为水平方向的变形,此次地震破裂复杂,涉及多条断层,自西向东观察到了破裂走向发生变化。

(2)2016年MW 5.9和2022年MW 6.9门源地震深部滑动分布特征。 2016年地震在深部8~12 km释放能量,最大滑动量 0.23 m,发生在平缓、南西倾向的断层面上,地震活动未扩展至地表,主要表现为低倾角的逆冲运动;而2022年地震滑动集中在浅部1~7 km,主破裂发生在陡峭、近乎直立的冷龙岭段上,最大滑动量为3.22 m,冷龙岭断层西延段也发生了明显的滑动,最大滑动量达到2.59 m,托莱山段最大滑动量为2.1 m,规模相对较小,表现出高倾左旋走滑型地震特征。

(3)2022年MW 6.9门源地震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该地震对震中及附近区域施加了显著的库仑应力加载,注意到冷龙岭断层向西延伸区域的库仑应力加载区并没有余震分布,后期的危险性依旧很高。通过分析周边断层的同震库仑应力扰动情况发现,民乐−大马营断层东段尾端部分、托莱山断层和冷龙岭断层的库仑应力改变超过阈值0.01 MPa,产生了较大的应力加载,表明断层应力持续积累和孕震能力的持续增强。

引用格式

程燕,蒋亚楠,侯中健,等,2024. 2016年和2022年青海门源强震活动的InSAR形变观测与区域强震危险性分析[J]. 地质力学学报,30(6):965−977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23197

CHENG Y,JIANG Y N,HOU Z J,et al.,2024. InSAR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and regional severe earthquake hazard analysis of the 2016 and 2022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ies in Menyuan, Qinghai[J]. Journal of Geomechanics,30(6):965−977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23197

来源:地质力学学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