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长年薪300万,基层月薪8000元,股东分红504亿,员工倒贴绩效工资——这四个撕裂的数字,构成了招行“人均年薪53万”的荒诞真相。在实体经济挣扎求生的2025年,这组数据不是光荣榜,而是金融资本与劳动价值背离的耻辱柱。
行长年薪300万,基层月薪8000元,股东分红504亿,员工倒贴绩效工资——这四个撕裂的数字,构成了招行“人均年薪53万”的荒诞真相。在实体经济挣扎求生的2025年,这组数据不是光荣榜,而是金融资本与劳动价值背离的耻辱柱。
1. 数字魔术:姚明和郭敬明的“人均身高”
所谓“人均年薪”,是用行长300万薪酬除以6万员工制造的统计诡计。信用卡推销员为1万月薪拼命时,高管奖金已抵得上基层十年血汗。这无异于把珠峰和土丘平均成“世界地标”,再用虚高均值给全社会喂迷魂药。
2. 资本双标:股东盆满钵满,员工勒紧腰带
净利润1483亿却给员工降薪9.5万,反手给股东多分5%红利,招行的选择暴露了资本真面目:利润私有化,成本社会化。当12万亿资产巨头哭穷砍薪,河南村镇银行的储户还在街头排队讨血汗钱。
3. 绩效霸凌:完不成KPI?先把工资吐出来
2024年2876名员工被追回5824万薪酬,相当于每人倒贴2万元。这哪是现代化管理?分明是穿着阿玛尼的周扒皮,一边用“53万”钓韭菜投简历,一边用倒扣工资榨干最后一滴剩余价值。
4. 出路:要么刮骨疗毒,要么大厦将倾
金融高薪神话必须绑定实体价值:
公开高管与基层薪酬比,接受全民审判;
贷款投向小微企业的比例写入KPI;
将股东分红与员工薪资增幅强制挂钩。
当“人均年薪53万”刺破公众忍耐底线,招行或许该重温马克思的警告:当资本收益远超劳动价值时,系统性崩盘只剩倒计时。毕竟,没有实体经济的根基,所有金融泡沫终将现形——无非是炸在行长办公室,还是炸在普通人饭碗里。
来源:风影剪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