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联新材:液晶为基 OLED材料为翼,医药与光刻胶材料齐发力!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8 10:21 3

摘要:瑞联新材是一家以液晶业务起家的专用有机新材料研发及生产企业,自1999年成立以来,凭借掌握的百余种核心化学反应能力,成功打通了从小试研发、中试放大至产业化生产的一站式服务链条。公司业务多元化拓展至单体液晶、OLED材料、医药中间体、光刻胶、PI材料等多个领域,

摘要

瑞联新材是一家以液晶业务起家的专用有机新材料研发及生产企业,自1999年成立以来,凭借掌握的百余种核心化学反应能力,成功打通了从小试研发、中试放大至产业化生产的一站式服务链条。公司业务多元化拓展至单体液晶、OLED材料、医药中间体、光刻胶、PI材料等多个领域,新材料定制平台逐步成型。

一、股权结构与战略入股

2025年3月25日,青岛开投集团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获得瑞联新材11.43%的股权,并与海南卓世恒立签署《表决权委托协议》,合并持有瑞联新材23.37%的表决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此次战略入股强化了青岛国资在新型显示材料领域的布局,也体现了开投集团对瑞联新材行业领先地位和巨大发展潜力的认可。国资控股有助于公司稳定股权结构,实现战略性协同发展。

二、主营业务与产品

液晶材料:作为公司的基石业务,液晶材料在TFT-LCD显示面板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公司产品涵盖了烯类、联苯类、酯类等多个技术领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随着海外面板产能向国内转移,公司作为国内混晶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业务有望迎来进一步发展。

OLED材料:瑞联新材从2001年开始投入OLED前端材料的研发,已开发OLED前端材料化合物超过1300种,自主研发的合成路线超过1800种,产品实现了对发光层材料、通用层材料的全覆盖。OLED材料业务是公司的重要增长点,尤其是氘代材料方面,公司已规模化量产红绿蓝全系列氘代发光材料,收入占比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医药中间体与原料药:公司为客户提供CMO/CDMO服务,针对肿瘤类、精神类、心血管等系统用药,产品研发管线涉及品种200多种。原料药生产基地已建设完工并进入试生产阶段,公司正全面推进“中间体+原料药”一体化的CMO/CDMO战略。

电子化学品:公司从2015年开始研发半导体光刻胶单体和膜材料中间体等光刻胶材料,以高端光刻胶材料为重点方向。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光刻胶单体、TFT平坦层光刻胶、聚酰亚胺单体等。光刻胶材料、PI材料、封装材料等多款产品陆续进入放量阶段,公司多元化布局迎来多点开花。

三、市场地位与发展前景

瑞联新材是国内OLED前端材料领域的主要企业之一,也是国际前列的单体液晶研发、生产企业。在医药中间体领域,公司凭借丰富的化学合成及量产体系技术经验,成功开拓了CDMO业务。随着OLED面板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大尺寸化趋势以及新技术的迭代,OLED材料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国内OLED面板企业份额的逐步提升也将为公司带来更多业务机会。此外,公司在光刻胶材料、PI材料等电子化学品领域的布局也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

四、研发实力与技术优势

公司重视研发,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位于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70间标准实验室和200多套高端检测设备,研发人员占比高达22.7%。公司累积获得授权专利94项,拥有2800余种化合物生产技术。强大的化学合成及工艺放大能力是公司多元化布局和打造新材料定制化平台的关键。

综上所述,瑞联新材凭借其在液晶、OLED材料、医药中间体以及电子化学品等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持续创新,已成为行业内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公司新产品的陆续放量,公司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正文

公司以液晶业务起家,凭借掌握的百余种核心化学反应能力,打通了从小试研发、中试放大至产业化生产的一站式服务,业务多元化拓展至单体液晶、OLED材料、医药、光刻胶、PI等领域,新材料定制平台逐步成型。

3月25日,青岛开投集团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成功获得瑞联新材11.43%的股权。同时,开投集团与海南卓世恒立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的《表决权委托协议》及补充协议正式生效。开投集团将合并持有瑞联新材23.37%的表决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进一步强化了青岛国资在新型显示材料领域的布局。

瑞联新材作为一家专注于OLED材料研发与生产的领先企业,在OLED升华前材料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新型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OLED材料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瑞联新材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市场先发优势,有望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

开投集团作为青岛开发区的重要投资建设平台,近年来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此次战略入股瑞联新材,正是开投集团看中了其行业领先地位和巨大发展潜力,期望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实现互利共赢。

瑞联新材成立于1999年,大股东与中高级管理人员等共同持股。公司专注于专用有机新材料主要产品包括单体液晶、OLED材料、创新药中间体,用于OLED终端材料、混合液晶、原料药的生产,产品的终端应用领域包括OLED显示、TFT-LCD显示和医药制剂。

公司以西安总部为行政研发中心,渭南海泰为主要中试基地、蒲城海泰为核心生产基地、瑞联制药为原料药生产基地、日本瑞联为医药业务市场开拓基地、大荔瑞联和大荔海泰为产能储备基地的“一中心多基地”架构体系。全职员工1700余人,可以提供从小试研发、中试放大至产业化生产的一站式服务。公司重视研发,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专用有机新材料的研发及生产,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化学合成、纯化、同位素分析、痕量分析及量产体系等方面,广泛应用于公司的各类产品。截至2024年半年报,公司研发人员366人,研发人员占比22.7%,公司累积获得授权专利94项。

位于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70间标准实验室,200多套高端检测设备以及400多名研发技术人员。研发投入达到营业收入的7%以上,现拥有2800余种化合物生产技术以及80项授权专利。

生产基地拥有40多条生产线,可以进行酰化反应、格氏偶联反应、Suzuki偶联反应、氢化反应、Wittig反应、氢同位素取代反应等上百种化学反应,依托ERP系统管理平台,执行6S现场管理和SOP作业标准程序,可以稳定生产上千吨产品,满足了客户对产业化的要求。

公司是国内OLED前端材料领域的主要企业之一,经过多年与Idemitsu、Dupont、Merck等全球前列OLED终端材料厂商的紧密合作,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极少数能实现OLED材料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产品实现了对发光层材料、通用层材料的全覆盖;公司是国际前列的单体液晶研发、生产企业,单体液晶的制备技术已达到全球先进水平,是全球优秀企业Merck和JNC的战略供应商,凭借与优秀企业的合作经验及技术积累,与国内主要混晶厂商八亿时空、江苏和成、诚志永华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凭借在显示材料领域积累的丰富化学合成、纯化、痕量分析及量产体系等方面的技术经验,将技术应用延伸至医药中间体领域,成功开拓了医药CMO/CDMO业务,瑞联制药原料药项目一期车间已建成,瑞联制药已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正在申请相关产品的GMP符合性检查,力争早日打通“中间体+原料药”一体化的CDMO产业链。

公司依托强大的化学合成及工艺放大能力,打通从小试研发、中试放大至产业化生产的一站式服务,多元化布局打造新材料定制化平台。公司以显示材料单体液晶、中间体起家,以分子合成、工艺放大为技术核心,掌控了百余种核心化学反应及放大生产能力,依靠长期积累的合成纯化经验、金属离子的分析检测和去除能力、中试量产优势等,进行多元化业务布局,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涵盖单体液晶、OLED升华前/升华后材料、医药CDMO、光刻胶材料、PI材料、封装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定制平台全面开花。同时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青岛开投集团(实控人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国资局),国资控股有助于公司稳定股权结构,并实现战略性协同发展。

显示材料方面,液晶材料稳中求进,OLED材料增长显著。

面板显示材料

单体液晶:液晶显示材料是液晶平板显示行业重要的基础材料,是生产液晶显示器(LCD)的关键性光电子专用材料之一,其中TFT-LCD液晶显示材料依靠其工作电压低、功耗小、分辨率高、抗干扰性好、应用范围广等一系列优点,仍为显示产业的主流产品,广泛应于笔记本电脑、桌面显示器、电视、移动通信设备等领域。公司生产的液晶单体主要用于下游混合液晶材料的制备,并最终应用于TFT-LCD等显示面板。液晶单体产品的纯度、电阻率等各项技术指标对于下游混合液晶性能及终端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均有重要影响,是液晶显示产业链中的关键材料。

公司具备单体液晶的研发、中试及产业化能力,核心产品近千种,其中300多种达到量产,涵盖了烯类、联苯类、酯类、苯基环己烷类、乙烷类、炔类、含氟类、二恶烷类、手性等多个技术领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海外面板产能纷纷向国内转移,国内厂商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随着LCD产业的长期转移,默克、DIC、JNC(业务已出售给诚志股份)预计未来将陆续退出,国内混晶企业(飞凯材料、八亿时空、诚志股份)的份额有望再次提升,公司作为国内混晶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业务有望迎来进一步发展。

OLED材料: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自发光的材料,具有广视角、高对比度、快速响应、柔性显示、能耗低等特点,主要用于显示或照明领域。OLED面板在推出伊始价格较为昂贵,未进入日常电子消费品行列,2010年之后随着其生产工艺的提升,OLED屏幕逐渐在手机、可穿戴设备应用和推广。目前AMOLED是OLED技术的主流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等小尺寸面板显示中。

公司从2001年开始投入OLED前端材料的研发,经过多年与全球领先OLED终端材料厂商的紧密合作,目前公司已开发OLED前端材料化合物超过1,300种,自主研发的合成路线超过1,800种,产品实现了对发光层材料、通用层材料的全覆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LED发光材料是OLED面板材料的核心,有机发光层(EM)壁垒、价值量最高。基于OLED器件的结构,可将发光材料按照在元器件中的位置大致分为电极材料、基板材料和核心功能材料三大类,其中电极材料主要为金属及其氧化物,基板材料主要为ITO玻璃或光学薄膜,最为重要的OLED核心功能材料包括电子注入层(EIL)、电子传输层(ETL)、有机发光层(EM)、空穴传输层(HTL)、空穴注入层(HIL)5层,主要为各类有机材料。按照发光颜色的不同,发光层材料可分为蓝光、红光和绿光材料,各色发光层材料区分为磷光材料和荧光材料。荧光发光为第一代发光技术,材料成本低,但发光效率仅为25%;磷光发光为第二代发光技术,理论发光效率可以达到100%。目前,红光、绿光的磷光材料已规模化应用于各类OLED面板中,而蓝色磷光材料的使用寿命仍是制约其发展及应用的主要因素。

OLED渗透率提升+逐步迈向大尺寸化+新技术迭代,多重因素催化OLED发光材料需求。

1)渗透率:近年来,伴随着技术进步与平均售价下降,OLED面板在消费科技领域渗透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端手机也开始采用OLED屏,根据Omida数据,2023年以来,全球OLED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超过50%。除了在手机领域的快速渗透,OLED屏幕也正逐步向更大尺寸的平板、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等设备扩展,整体遵循先小尺寸后中尺寸、先高端后中低端的路线。

2)大尺寸化:随着OLED在小尺寸应用领域的地位日渐稳固,其向中大尺寸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OLED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尤其是苹果、华为等头部厂商陆续推出搭载OLED屏幕的平板电脑产品,有望推动OLED加速向中大尺寸应用领域渗透。12月12日,华为全新MatePadPro正式开售,该产品采用的是13.2英寸的大尺寸柔性OLED屏幕。根据研究机构Omdia的预测,2024年9英寸以上的大尺寸OLED出货面积将同比增长11.1%。

3)叠层技术:TandemOLED结构用串联的方式连接多个电致发光单元,通过中间电荷生成单元连接,能有效解决有机发光器件中由于激子迁移率和寿命低导致的载流子传输距离短的问题,提高OLED器件的效率和寿命。11月26日下午,华为推出了Mate70系列及MateX6等产品。其中,Mate70RS非凡大师配备了叠层OLED屏幕。此外,今年华为发布的MatePadPro12.2英寸平板以及苹果的新款iPadPro和戴尔的XPS13笔记本电脑都搭载了叠层OLED屏幕。早前荣耀发布的Magic6RSR保时捷设计手机也采用了叠层OLED屏幕。

OLED材料氘代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大尺寸和高端OLED上已逐步形成替代,材料的价值量进一步凸显。文献表明,氘代材料能增加蓝光器件寿命至原先的四倍以上,同时氘代能获得刚好高压稳定性,且绿光、蓝光器件外量子效率分别提高280%、270%;LGD公司在2022年发布采用氘代材料的OLEDEX显示器亮度比传统显示器高30%。面对多元应用领域渗透和消费电子厂商对高品质屏幕的需求,下游面板企业和上游材料企业共同努力以改善OLED发光材料寿命和发光效率的短板,基于氘代材料既可提高寿命又可提高性能表现的优异特性,材料厂商竞相布局、迭代氘代材料,并将氘代材料的使用从蓝光材料扩展到绿光和红光材料中。

氘代材料是公司OLED业务的重要看点,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同步带动业务盈利能力的显著增强。根据公司官网信息,公司已开发OLED前端材料化合物超过1300种,自主研发的合成路线超过1800种,产品实现了对发光层材料、通用层材料的全覆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氘代材料方面,公司与下游材料厂商深度合作,是国内最早开始规模化生产前端氘代发光材料的企业之一,已能够规模化量产红绿蓝全系列氘代发光材料。根据公司公告,2021年公司氘代蓝光材料销量同比增长210%;2022年氘代发光材料销售额占OLED整体27%;2023年氘材出货不及预期,主要是大尺寸OLED电视销量较差;2024年随着终端需求复苏大尺寸和高端OLED面板出货量增加,氘代产品销售迅速增长。

国外企业垄断终端专利材料,国内企业陆续实现突破,公司参股出光电子切入终端材料,有望分享国产化市场。类似LCD-混晶材料发展路径,国产面板企业的成熟加上材料企业的专利突破,混晶材料国产化率近年实现了快速提升。当前下游OLED面板企业逐渐成熟崛起,上游专利材料开始突破,未来也有望复制其成长之路。2024年,公司公告以现金增资方式获取出光电子20%的股权。出光电子是日本出光兴产在国内的生产基地,后者是全球OLED升华后材料的主要供应商,市场份额全球领先。在国内OLED产能占比持续提升,材料端国产化替代的大背景下,公司通过此次合作涉足终端材料,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有望在未来分享国产化替代的大市场。

OLED面板渗透率持续提升,国内OLED面板企业份额将逐步占据主导。三星显示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场占据主导,2022年市占率高达66%,三星显示、LGD两家韩国企业市占率合计近80%。2019年起,大陆面板厂商6代线逐步建成投产,市占率逐步提升,2022年京东方市场规模与LGD基本持平。

根据赛诺数据显示,2024H1大陆面板厂商占全球智能手机OLED显示屏出货量的50.7%,同比上升10.1个百分点,韩国厂商市场份额从59.4%下降到49.3%,大陆企业在小尺寸OLED市场已超越韩国,预计未仍将迅速提升。LGD在大尺寸OLED面板市场处于领先地位,2022年在三星显示产线投产放量后,LGD显示市占率仍高达65%,韩国两家企业市占率合计超过95%。

后续随着京东方、华星光电、维信诺等8.5或8.6代线的建设推进,国内企业将逐步切入大尺寸OLED面板市场。

OLED全球产能-中国产线

OLED全球产能-海外产线

医药中间体:医药中间体是一些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化工产品,即原料药的生产原料,医药中间体是医药化工原料至原料药和药品这一产品链中的重要环节,属于典型的精细化学品,公司目前生产的医药中间体产品主要为小分子化学药中间体,且以创新药中间体为主。公司为客户提供CMO/CDMO服务,针对肿瘤类、精神类、心血管、免疫类、抗菌类等系统用药,公司产品研发管线涉及品种200多种,其中肺癌靶向药、子宫肌瘤等医药中间体已经与国际知名制药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原料药:公司原料药生产基地已建设完工并进入试生产阶段,多个品种产品即将量产,公司原料药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同步注册中,公司正不断通过战略投资和项目研发全面推进“中间体+原料药”一体化的CMO/CDMO战略。

电子化学品:基于与全球知名企业长期合作积累的合成纯化经验、金属离子的分析检测和去除能力、中试量产优势以及在日本市场的良好口碑,公司从2015年开始研发半导体光刻胶单体和膜材料中间体等光刻胶材料,以高端光刻胶材料为重点方向,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光刻胶单体、TFT平坦层光刻胶、膜材料中间体和聚酰亚胺单体,其中膜材料中间体主要为显示面板用光学膜材料,光刻胶材料包括显示用光刻胶和半导体光刻胶单体,半导体光刻胶单体以ArF光刻胶单体、KrF光刻胶单体和EUV光刻胶单体为主;显示用光刻胶主要为TFT平坦层光刻胶。光刻胶市场进入壁垒较高,客户验证周期长,公司目前已研发出多款光刻胶材料,业务发展迅速,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国家的知名企业。

光刻胶材料、PI材料、封装材料等多款产品陆续进入放量阶段,公司多元化布局迎来多点开花。基于与全球知名企业长期合作积累的合成纯化经验、金属离子的分析检测和去除能力、中试量产优势以及在市场上的良好口碑,公司从2015年开始研发半导体光刻胶材料、聚酰亚胺材料等电子化学品,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光刻胶单体、TFT平坦层光刻胶、聚酰亚胺单体等,同时公司西安思摩威新材料合作,为其提供封装材料单体。后续公司将集中力量开发电子材料板块,新产品在客户端的陆续上量,未来几年增长潜力巨大。

光刻胶材料顺利推进,客户端订单放量在即。光刻胶在微电子制造、半导体制造、平板显示器制造、MEMS制造以及光子学器件制造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在微电子制造中,光刻胶主要用于制作芯片中的电路板图案;在半导体制造中,光刻胶用于制作精细的半导体器件结构图案;在平板显示器制造中,光刻胶作为传递图案的介质,用于制造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显示器;在MEMS制造中,光刻胶用于制造微电极、微通道等微米级结构;在光子学器件制造中,光刻胶用于制造光子晶体、光波导等微米级结构,用于调控光的传输和调制。

公司从2015年开始研发半导体光刻胶单体和面板光刻胶产品,预计将逐步进入放量阶段。公司已研发出TFT光刻胶和光刻胶单体等多种新材料,目前产品主要包括半导体光刻胶单体、TFT平坦层光刻胶,其中半导体光刻胶单体以ArF光刻胶单体、KrF光刻胶单体和EUV光刻胶单体为主;显示用光刻胶主要为TFT平坦层光刻胶,应用于液晶面板的TFT基板的平坦化保护层中。随着公司相关产品测试通过及规模化量产,光刻胶业务将能够有显著提升并在特定产品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积极布局发展PI材料,单体逐步切入高端应用。聚酰亚胺(PI)具有优异的耐热性、综合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化学稳定性等高性能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微电子、光电显示、电气绝缘等复杂的应用场景中。

柔性OLED显示屏应用已成主流,电子与显示用PI单体材料需求快速增长。随着OLED取代LCD成为显示行业趋势,显示面板正沿着曲面→可折叠→可卷曲的方向前进。为了实现柔性可折叠,现有显示屏中的刚性材料要逐步替代为柔性材料。与普通高分子薄膜相比,PI材料以其优良的耐高温特性、力学性能及耐化学稳定性,是目前柔性OLED手机中最佳的应用方案,在柔性OLED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其中黄色PI在柔性OLED里主要应用于基板材料和辅材,CPI(透明PI)主要应用盖板材料和触控材料,尤其折叠手机快速增长带动CPI薄膜需求旺盛。

聚酰亚胺主要原材料包括二酐、二胺、溶剂及添加剂等,主要由二酐、二胺在极性溶剂如DMF、DMAC或NMP先进行低温缩聚,获得可溶的聚酰胺酸,成膜或者纺丝后加热至300℃左右脱水成环转变为聚酰亚胺;也可以向聚酰胺酸中加入乙酸或者书胺类催化剂,进行化学脱水环化,得到聚酰亚胺溶液和粉末。公司积极布局PI单体材料,为客户定制产品即将实现批量销售。

未来,公司将坚定实施聚焦于OLED材料和医药CDMO业务两大核心主赛道的多元化发展战略,继续秉持开放、融合、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坚持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导向,积极开拓新产品、新客户、新领域,致力于成为国际前列的综合性、多层次的平台型企业,为人类提供健康化学、绿色化学、多彩化学。

液晶材料:24年终端消费电子弱复苏,LCD面板出货量有所恢复,预计25-26年仍有逐步修复,预计24-26年收入平均增速5%;2)毛利率保持稳定30%;

OLED材料:1)营收:OLED面板渗透率持续提升,景气度持续,同时高价值量氘代材料比例增加,带动营收高增长,预计24-26年收入增速分别为46%、20%、17%;2)毛利率稳定48%;

医药中间体:1)随着公司主要客户产品再次进入医保,公司业务逐步恢复增长,同时公司仍有新产品即将进入放量阶段,预计24-26年收入增长分别为10%、59%、35%;2)毛利率55-58%。

其他(电子材料等):1)公司新产品主要包括平坦层光刻胶、半导体光刻胶单体及PI单体等,预计25年将进入到放量阶段,预计24-26年收入增速分别为10%、130%、50%;2)毛利率假设:高附加值新产品的逐步放量将带动业务毛利率显著提升,预计24-26年毛利率分别为38%。

选取与公司业务相似的万润股份、飞凯材料、莱特光电作为可比公司:

1)万润股份:公司以显示材料液晶单体、中间体起步,依托核心有机合成及纯化技术,进行多元化业务布局,形成了电子信息材料产业(液晶材料、OLED 材料、光刻胶材料、PI 材料等)、环保材料产业(分子筛等)、医疗大健康产业三大主营业务板块。公司形成以分子合成、工艺放大为技术核心,通过原材料下游延伸切入不同行业的发展模式。

2)飞凯材料:公司以光通信领域紫外固化材料起家,通过自身研发和外延并购的方式,不断寻求行业间技术协同,逐步将核心业务范围拓展至集成电路制造(湿电子化学品、锡球、环氧塑封料等)、屏幕显示(液晶材料、光刻胶材料等)和医药中间体领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差异化的材料解决方案。

3)莱特光电:公司深耕 OLED 发光材料细分领域,形成从材料结构设计、材料制备、高纯度升华、器件制备到器件评测的完整产业布局,在国内率先实现了 OLED 终端材料的突破,产品布局涵盖了红、绿、蓝三色发光层材料、空穴传输层材料、空穴阻挡层材料和电子传输层材料等核心功能层材料。

参考资料:

20250115-申万宏源-瑞联新材:依托强大化学合成及工艺放大能力,多元化布局打造新材料定制化平台

投资顾问:王德慧(登记编号:A0740621120003),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交易品种的买卖指令或买卖出价,投资者应自主进行投资决策,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或作者无关,自行承担风险,本公司和作者不因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来源:九方金融研究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