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梁兴初公然顶撞彭德怀,彭德怀:真以为老子不敢动你?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8 10:27 2

摘要:“梁兴初,都说你是员打铁出身的虎将,鸟,鼠将!39军在云山打美国人打得好,40军在温井打南朝鲜也打得好,42军在东线打得漂亮,只有你38军,我让你往熙川插,你为什么不插进去?啊,为什么?一个黑人团就把你们吓尿啦?38军是主力?主力个鸟!”

“梁兴初,都说你是员打铁出身的虎将,鸟,鼠将!39军在云山打美国人打得好,40军在温井打南朝鲜也打得好,42军在东线打得漂亮,只有你38军,我让你往熙川插,你为什么不插进去?啊,为什么?一个黑人团就把你们吓尿啦?38军是主力?主力个鸟!”

被骂的浑身发抖的梁兴初再也无法忍受了,骂我梁兴初行,但不能骂38军,这是一支多么光荣的部队!军人的荣誉感使梁兴初不由自主的低声说了一句:“不要骂嘛......”

声音虽小 ,此刻鸦雀无声的会场却让每个人都听清了梁兴初这一句顶嘴,邓华不由地心里一紧,这下彭总可要大发雷霆了,还敢顶嘴!果然治军严格的彭德怀雷霆震怒。

“不要骂,老子就要骂!”

“啪!”彭德怀一掌狠狠击在桌面上,,身经百战的众将各个噤若寒蝉,“你打得不好,我彭德怀就要骂你梁兴初的娘,我打得不好,你梁兴初可以骂我彭德怀的娘!”

“你延误军机按律当斩!骂你的娘还算客气的!老子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

要知道,38军可是四野的王牌,一等一的主力,打过的硬仗、恶仗不计其数,这第一次战役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彭德怀会大发雷霆,38军还能一雪前耻吗?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

按照毛主席和彭德怀的构想,志愿军在入朝后立即构筑防线,对“联合国军”实施阻击,然后运用最炉火纯青的穿插迂回技术、包敌人的饺子进行大规模歼敌。

奈何战场局势突然生变,随着朝鲜人民军的节节溃败,“联合国军”尤其是南朝鲜军一路势如破竹的推进。

10月25日,在距离鸭绿江仅有80公里,有个叫温井的地方,志愿军在这迎头撞到了南朝鲜军。

防御战变成了遭遇战,原本志愿军就无比郁闷,因为提前暴露了,隐蔽入朝想打“联合国军”一个出其不意的设想付之东流了。

谁承想美国人,也就是麦克阿瑟,觉得中国人入朝参战压根儿就是天方夜谭,认为南朝鲜军这是让北朝鲜游击队给伏击了。

麦克阿瑟这样认为是站得住脚的

一是美军的侦察机不间断的盘旋在鸭绿江上空,根本就没发现中国军队入朝的迹象,麦克阿瑟也掷地有声地认为中国人没有理由来,说小伙子们抓紧向北推进,进到鸭绿江我们就回家过圣诞。

另外就是美军对韩国人的战斗力实在嗤之以鼻,因而对于他们的报告也就没有太当一回事。

说句题外话,关于朝鲜战争,美军战史对于韩国人的战斗力有过很多描述,总之就是战斗力形同虚设,一打就散、一触即溃。

韩国人对此也颇有微词,也在韩军战史里将美军的战斗力描述的一文不值,将所有的责任全都推到自己身上,两边互相埋怨,彼此推卸责任。

但从今天的角度来看,美国人说的是对的,韩军这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志愿军每次穿插迂回都是从南朝鲜军队下手,基本上是屡试不爽。

说回正题,一路北进的美军,毫无意外地在云山遭到了志愿军的包抄,这才如梦初醒,中国人真的来了,当即开始后退。

“联合国军”一路往南狂飙,志愿军在后紧追不舍,彭德怀可不想轻易放过这股美军,老早就派出兵力穿插到美军后方,即军隅里、新安洲一线,准备前后夹击,打算让这伙敌军吃点苦头。

担当此重任的,就是本文的主角,志愿军三十八军,时任军长梁兴初。

为啥将重任压到三十八军身上呢?当然是因为三十八军是一支能征善战、勇往无畏的猛军。

梁兴初在四野有虎将之名,深受林帅赏识,往早了说,这支部队可追溯到1928年平江起义,也就是说这支部队是由彭德怀带出来的。

因此,彭德怀将如此重任交由三十八军是多么的放心,然而三十八军的表现却令彭德怀大失所望。

根据计划,38军理应在10月28日进入指定位置,然而38军赶到指定位置时已经是11月2日了。

而此时“联合国军”早已全面撤退,致使志愿军对敌军的合围计划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然细说这事儿也不算是38军的责任。

在通往熙川的路上,38军112师师长杨大易遇到了一个北朝鲜军的老战友,两人是出生入死的关系,因而聊的火热。

这位朝鲜老战友给他说了一个重要信息,是熙川那那一带驻扎了一个黑人团。

杨大易为之一震,情报不是说那里驻扎着南朝鲜一个营吗?怎么变成黑人团了?南朝鲜军和黑人团这战斗力可是天壤之别。

杨大易不敢大意,立即向梁兴初汇报,梁兴初又上报给志愿军司令部,这一来一回战机就贻误了。

等到他们推进到熙川,顿时傻眼了,哪里有黑人团啊,全都是南朝鲜军,最主要的是韩国人也准备撤退了,致使最后也没歼灭多少人。

最终的结果就是,三十八军穿插不利,未能截住“联合国军”,第一次战役的歼敌计划落空。

彭德怀对三十八军未能及时穿插到位大发雷霆,在第一次志愿军党委会议上把梁兴初狠骂一顿,说三十八军畏敌不前,贻误战机,有什么脸担任主力?

气头上的彭德怀甚至要“挥泪斩马谡”。

梁兴初被骂得无地自容。

当然批评归批评,彭德怀从未怀疑过三十八军的战斗力,很快就对其委以重任。

第一次战役刚结束,彭德怀便做出分析,认为第一次战役并没有给予麦克阿瑟重创,美军主力依旧生龙活虎,同时麦克阿瑟并未摸清志愿军的兵力部署。因此,过不了多久,“联合国军”肯定会再次大举北犯。

从一次战役敌我双方的战况来看,志愿军虽然在兵力上占据压倒性的优势,但装备太差,若与敌军硬碰硬,吃亏的肯定是我们。

例如向宁边方向穿插的40军之所以没能冲破阻挠,除去部队人困马乏外,火力相差悬殊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彭德怀决定乘麦克阿瑟尚未摸清我兵力部署的具体情况,“示敌以弱”主动向后30到50公里,以吸引美军上钩,然后利用自己最擅长的运动战战术,于运动战中歼灭敌人。

打仗要想取胜,不仅要自身实力过硬,更要善于制造敌人错误。第一次战役能痛打敌军,就是巧妙的利用了美、南朝鲜军不顾一切冒进的错误,彭德怀此番“放下诱饵”,便是主动让对方犯错,以寻得更有利的战机。

这一方案老早就得到了毛主席的批准,根据彭德怀的指示,各军会后立即主动撤出清川江以北,撤退时,还有意的在沿路丢弃些子弹、衣物,造成仓皇逃窜的样子,而后志愿军主力便悄无声息地进入山林,他们对自己的行踪做了周密的伪装,做到白天无烟火,夜晚无光亮。

尽管美军使出浑身解数,但始终无法获悉志愿军的动向,“中国军队经过第一次血战已脱离接触,就此无影无踪,一路上看不到营火,雪地上没有足迹,公路上也看不到补给车辆。”

接到前线的报告后,麦克阿瑟喜出望外,他有理由坚信,中国只是派出小部分兵力,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边防以及鸭绿江水电站。

但是,联合国军在行动上依旧小心翼翼,每天只走两三公里,一直没有进入志愿军预定的歼敌区域。

看到“联合国军”如此慢的行军速度,彭德怀立即命令各部在北撤时干脆放弃阻击,大踏步后撤,从而让敌大胆前进。

“联合国军”对此全然不知,他们一路犹如无人之境,加速向北推进。21日,西线部队已进至“攻击开始线”,有一些美军指挥官曾质疑如此快的推进速度会不会有诈,但上级和同事很快投来了鄙夷的目光:“这些洗衣工让你这么(麦克阿瑟曾嘲笑中国军人是洗衣工)害怕吗?”

24日,美国陆军步兵第7师的一支小部队进至鸭绿江边的惠山镇。惠山与中国吉林省的白山隔江相望,从哪里可以清晰的看到位于边境的中国村庄。

“联合国军”的“快速推进”让麦克阿瑟振奋不已,他无比得意地任认为,“中国人似乎在总退却”,“最后的胜利马上就要来临”。

随即,麦克阿瑟对部队发表广播讲话,断言:“中国人根本没有出兵,战争在两个星期内就会结束。要第一时间打到鸭绿江,让孩子们(美国大兵)回家过圣诞节。”因而此次攻势也被称为“圣诞攻势”。

麦克阿瑟

发现敌军正在咬钩,彭德怀开心不已,他成竹在胸地对司令部的人说:“要钓鱼上钩,你就必须给鱼一点甜头,麦克阿瑟气焰嚣张,说他从没打过败仗,那就看看这次战役谁能把谁吃掉。”

话说38军在第一次战役中行动缓慢,有失水准,但毛主席仍对其寄予厚望,彭德怀也不相信这是他们真实的实力。于是,再一次将西线迂回的重任交到了38军身上。

西线迂回的重点就在于德川,为确保万无一失,韩先楚本打算调42军一个师过来协防,但被梁兴初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他跟韩先楚保证:“打德川,有38军足矣。”

此时,恰逢彭德怀打电话来询问准备情况,韩先楚向彭德怀报告了梁兴初的决心,彭德怀在电话中说:“梁兴初口气大的很嘛,可不能赶得敌人放了羊,我要的是聚歼!”

彭德怀的声音震天,四周的人听得一清二楚,梁兴初言之凿凿地回答:“军中无戏言!”

对于打德川,梁兴初早就成竹在胸,在还没开打之时,他就派出一支300多人组成的先遣队,用以切断德川之敌南逃的退路。

此时正大雪纷飞,到处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为了隐蔽前行,每个先遣队员的帽子上都包了一条白毛巾,身上披着白被单,与大地完美融合。除此之外,茶缸、枪背带环等都用白布条缠紧,防止它们在碰撞时发出声音。

先遣队居然悄无声息地在敌后穿插,沿途没有遭遇任何阻拦,最后他们成功渡过德川以南的大同江,炸掉了一人多高的武陵桥。

武陵桥被炸后,驻防德川的南朝鲜第7师就成了口中肉。激战至26日下午5时,除小部分人逃窜外其余全部被歼,第7师的美军顾问团成员也全部被俘,当韩先楚询问时,他无比感慨:“实在难以置信,中国军队的反攻竟组织的如此周密,简直是在梦中就成了俘虏。”

当天拂晓,42军攻克宁远,将南朝鲜第8师打得半头鼠窜,历经一天,南朝鲜军第二军团全军溃退,“联合国军”的右翼就此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志愿军转入全面反攻。

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克全权指挥前线战场,为堵住志愿军撕开的口子,他紧急将美军骑1师调往大同江南岸,刚刚到达前线的土耳其旅也被派往德川方向,以救援溃散的南朝鲜军第二军团。

战斗至此已无比焦灼,彭德怀立即命令38军抢占三所里。

三所里是位于第8集团军腹地一座小村庄,其战略位置极其显著,如果志愿军能控制此处,它就可以成为斩断“联合国军”南逃北援的一道闸门。

彭德怀致电梁兴初:“此次行动事关全局成败,你们沿途很可能遭遇小股部队袭扰,不要恋战,能避则避,无法躲避就直接冲过去,总之,必须义无反顾地插到三所里,插到了,就是胜利。”

此时的38军还肩负着攻克戛日龄的重任。韩先楚对梁兴初等人说:“38军接下来的任务是艰巨的,既要攻占戛日令,又要直接插三所里,但关键在三所里。”

“艰巨”和“关键”四个字被韩先楚说的尤为大声,情况也确实如此,38军在德川激战里已经两天连夜没合眼了,部队已十分疲劳。一名团长在吃饭时一手端着稀饭,一手用筷子搅和,突然眼皮子一沉睡了过去,稀饭洒了一桌子。

韩先楚

部队已处于极限状态,按理说应该抓紧休整,但军情就是命令,113师一刻未敢休息,不管不顾地奔向三所里。

从德川到三所里,一路上崎岖不平,又是在冰天雪地中奔跑,难度之大令人发指,113师于27日晚上出发,一晚上未歇息。到了后半夜,官兵们的体能已经是强弩之末,打瞌睡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走着走着就会停下来站着睡着,必须别人上前推醒。

一路奔跑到天亮,大家的体能再一次达到极限,队伍中不时有人蹲下来呕吐甚至吐血,更为致命的是,敌机不断飞来,时不时在上空盘旋。

113师本身有防空伪装,但“联合国军”是不用防空的,敌机一看地面部队有防空伪装,就肯定是志愿军,因而飞机一来,大家不得不隐蔽,队伍走走停停,极大的拖慢了行军速度。

情急之下,刘海清(113师副师长)索性下令将所有伪装都去掉,像南朝鲜军那样大摇大摆地在路上走,飞机来了也不在隐蔽。有道是兵不厌诈,113师的军装没有明显的识别标识,又在美军的大后方明晃晃的行走,敌机就真的以为他们是南朝鲜军。

113师真是艺高人胆大,考虑到美军的电台侦测技术一流,为不被敌追踪,他们在出发前就关闭了所有电台,实施无线电静默。换言之,113师这一路上从未与前指、志愿军司令部取得联系。

就在113师大摇大摆在“联合国军”后方行军时,114时已攻占戛日岭,沃克惊出一身冷汗,他再次攻占德川的计划已经全面落空,同时西线美军还面临着被包围的险境。

他果断下令后撤,刹那间,美军的卡车、坦克、大炮密密麻麻的排在了西海岸的公路上。

战况至此,彭德怀明白,若是113师不能在第一时间里赶到三所里,这次战役又会和第一次战役一样打成了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在他看来,哪怕是有一个营插到了三所里,也让人无比兴奋。

可偏偏总部的所有电台都接收不到113师的任何讯号,谁都不知道113是现在在何处。大榆树洞司令部此时鸦雀无声,彭德怀急的直摇头,来回踱步,一个劲地追问:“这个113师是怎么搞的,跑哪儿去了?”

解方就盯在电台处,作战处长、通讯处长亲自上机,所有电台密集联络113师和38军前指,大家十分清楚,113师能否插到三所里,事关此次战役的成败。

在38军前指,韩先楚、梁兴初等人也急得不行,他们并未指示113师无线电静默,自然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当志司来电询问时,他们只能如实告知,他们也搞不清楚现在身在何处,路上是否遇敌。

从德川到三所里,行程长达75公里,美军骑1师只有25公里,比113师近3倍,但是大意,不可一世的他们,致使其失去了绝佳的机会。

11月28日凌晨,113师338团到大三所里,团长朱月华举着望远镜向公路看去,只见公路上尘土飞扬,敌军正急急忙忙的向南撤退。

就和马拉松比赛临近终点的冲刺一样,338团开始玩命狂奔。有人摔倒在地,便把身上的背包,米袋统统扔掉,爬起来再跑,也有人就此倒下再也没有起来,338团前后一共有8名战士休克昏厥。

最终志愿军先敌5分钟,抢占三所里,守住了这道生死攸关的“闸门”。

到达三所里后,338团报务人员立即架电发报,电报的内容都是提前编辑好的,只需发送编号的号码即可,5分钟之内,113师师指、38师前指、志愿军司令部都收到了电报:“我部到达三所里,敌人企图经三所里南撤,请示我部任务。”

守在电台前的通讯员一同接收到了电报,通讯处长一声惊呼:“到了,到三所里了!”

刚开始大家还蒙在鼓里,不知道113师到底到了哪里,对于他们已经插到三所里还处于状况之外,整个指挥部的气氛骤然活跃起来,大家都洋溢着笑容,有人无比震惊地表示:“想不到这么短的时间就到了三所里。”

邓华高呼:“113师了不起,创造了世界步兵攻击史上前所未有的纪录,真是奇迹!”

消息送到指挥室,彭德怀也露出久违的笑容,他深出了一口气,说“唉呀,终于可以放心了,总算是到了,到了。”

彭德怀立刻给338团回电:“要不惜一切代价,牢牢的钉在那里,没有命令,绝不后退半步!”

338团占领阵地5分钟后,美军骑1师第5团便从北面开始进攻。

38军在经历德川血战后,原本就处于弹尽粮绝的困境,但德川成堆的战略物资和战场上缴获的美械,却给他们有如神助。

113师的部队多数换上了美军的武器,每个班都有两挺美式汤姆森冲锋枪,以及一挺轻机枪,338团就用美军的武器来阻击美军,并且愈发神勇,始终未退半步。

随着圣诞节回家的希望告吹,美军士气低到了极限,再加上骑5团属于非常传统的美军打法,在攻坚时若没有炮兵助力就没法发挥,因而他们冲了几次变放弃了挣扎。

从中午起,第8集团军大批后撤部队陆续到了三所里,实际上,338团在三所里一打开发报机,美军就立刻捕捉到了信号,沃克就明白被志愿军抄了后路,他立即组织人马吹响对三所里的攻击号角。338团阵地前遭遇到饱和式的轰击,阵地上浓烟滚滚,硝烟弥漫。

338团也杀红了眼:一线部队拼光了,预备队顶上,预备队打光了,后勤人员顶上,双方激战到下午4点,因攻击屡屡受挫,沃克被迫下令撤出战斗。

此役,作为肩负穿插重任的38军,最困难的不是如何穿插到敌后,而是怎样守住阵地,毕竟,想要第一时间逃脱的美军后路被堵,势必会拼了命打通这个撤退通道。

而113师,面对美军猛烈的炮火,死守不退,像钉子一样钉在阵地,超额完成了彭德怀交给他们的任务。

这也是第二次战役取胜的重要因素。

攻击接连受阻的美军无计可施,最终选择丢下大量辎重绕道安州、逃回了顺川。

此役,打的麦克阿瑟灰头土脸,志愿军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彭德怀在激动之余,写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的电文。

最后想说几句

半个世纪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诸多军事专家,那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何可以在朝鲜战场上,以简易的装备和微弱的后勤补给,打败了全方位都占据优势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

这被后世各国的军史专家称为“世界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这让日本人尤为震惊,毕竟几年前还在中国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的他们,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为何短短几年之后中国军队的实力就变得如此强悍?

无与伦比的潜伏伪装能力,令人望而生畏的大规模穿插迂回能力,不惧强敌的战斗精神,这些,才是装备极其落后美军,仍旧可以打出令世人震惊战绩的关键所在。

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因素,百年积弱,中国军人在用人力打仗;国力雄厚,美国人在用机械力打仗。

你说先辈们如此拼命是为了什么?彭德怀说:你我生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辈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

一代人,打了三代人的仗,不就是为了我们少受这种苦吗?“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火力覆盖”。现在我们的军人,再也不用玩穿插迂回这样的战术了。

不过中国军人的那种不怕牺牲的拼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每个人传承,这不就是中华民族的底气所在吗?

来源:食味四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