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毛晓宝:二十余载古钱币收藏 从热爱迈向传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8 10:53 2

摘要:从小学用一周早餐钱换来第一枚铜钱,到如今经手百万枚、珍藏三十余万枚古币,毛晓宝用二十余年的坚守,诠释着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与热爱。如今,他将这份热爱转化为文化传承的使命,通过举办展览让更多人透过这些"会说话的历史",触摸中华文明的千年脉络。

从小学用一周早餐钱换来第一枚铜钱,到如今经手百万枚、珍藏三十余万枚古币,毛晓宝用二十余年的坚守,诠释着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与热爱。如今,他将这份热爱转化为文化传承的使命,通过举办展览让更多人透过这些"会说话的历史",触摸中华文明的千年脉络。

3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商丘市长江路的听雨轩收藏馆,见到毛晓宝时,他正与几位收藏爱好者围坐在一起喝茶交流,手中还不时拿起一枚古钱币,在指尖轻轻摩挲,与旁人分享着自己的见解,那专注而愉悦的神情,仿佛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就是他们的收藏乐园。

几句寒暄后,进入主题。当记者提起古钱币时,他的脸上不自觉得露出了笑容,仿佛一下有说不完的话。“从小就喜欢,现在经手的古钱币有100多万枚,自己收藏的也有30多万枚。”毛晓宝说,就是发自内心从骨子里喜欢。

毛晓宝说,在他上小学四年级时,第一次接触到古钱币,便被那些小小的圆形金属深深吸引,上面独特的纹路、斑驳的锈迹,仿佛都在诉说着遥远的历史。这份兴趣一经点燃,便熊熊燃烧起来。

那时,为了购买古钱币,毛晓宝省吃俭用,甚至将一周的早餐钱都节省下来。在那个物资并不充裕的年代,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牺牲。但在他眼中,一枚枚古钱币就像是打开历史大门的钥匙,让他无比着迷。

随着年龄的增长,毛晓宝对古钱币的痴迷程度愈加强烈。在2002年他开始收藏古钱币,由于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年少的毛晓宝没少上当受骗,买过许多假币。面对这些挫折,反而更加坚定了深入学习古钱币知识的决心。

他四处打听,拜访古钱币领域的老师。每一次向老师请教,他都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将老师讲解的知识一一铭记于心。不仅如此,他还购买了大量与古钱币相关的书籍,一头扎进古钱币知识的浩瀚海洋中。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复杂的历史背景,在他的反复研读和钻研下,逐渐变得清晰明了。

“古钱币非真即假,不存在差不多、还行的模糊地带。”毛晓宝说,在学习过程中,他十分谨慎。

多年来,经他手的古钱币达100多万枚 ,每一枚钱币在他眼中都是一次挑战,需要运用所学知识仔细甄别。随着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毛晓宝的古钱币知识日益深厚,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如今,随便拿起一枚古钱币,他只需轻轻打量,便能迅速判断出其年代、版别、价值等信息,仿佛这些古钱币在他手中都有了生命。

情怀为笔 展览铺就传承之路

二十多年古钱币的收藏生涯,见证了毛晓宝的成长,也承载着他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在他心中,古钱币不仅仅是一件件收藏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

出于对古钱币文化的传承责任感和使命感,毛晓宝在商丘市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钱币展。此次展览,他有着独特的定位——将目标人群锁定为中小学生。

为了办好这次展览,毛晓宝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他精心挑选展品,从自己的30多万枚藏品中,选出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钱币。每一枚展品,他都亲自撰写详细的介绍说明,力求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古钱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展览期间,博物馆里总是人头攒动,尤其是中小学生们,他们在毛晓宝的讲解下,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毛晓宝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古钱币的历史渊源、铸造工艺、文化意义等内容娓娓道来。孩子们围在他身边,不时发出阵阵惊叹,还会踊跃提问,现场成为孩子们触摸历史的生动教材。看着孩子们对古钱币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毛晓宝感到无比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一颗颗古钱币文化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

“我和晓宝相识多年,看着他一路走来,最初他就是单纯痴迷古钱币,想尽办法搜罗各种钱币,那股子热爱纯粹得很。但这些年,他的格局明显不一样了。办古钱币展,就想着把古钱币文化传承下去,这真的是一种情怀的升华。他不再仅仅满足于自己收藏,而是希望更多人,尤其是下一代能了解古钱币背后的文化,这份心意太难得。”亦师亦友的郭伟说道,从单纯的个人收藏爱好,到积极传播古钱币文化,他完成了一次从热爱到情怀的华丽转身。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