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自从1894年甲午战争开始,一直到1945年全面抗战胜利结束,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关于日本侵略我国的各种原因,今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一起来探讨一下。
日本自从1894年甲午战争开始,一直到1945年全面抗战胜利结束,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关于日本侵略我国的各种原因,今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一起来探讨一下。
公元1639年,日本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颁布《锁国令》。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禁止日本人出海经商。仅允许长崎口岸和中国、荷兰两个国家进行通商贸易。其他来自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船队被尽数驱离,同时在日本国内取缔来自欧洲的天主教。并且规定离开日本超过5年的日本人不准回国!这就是从对外经济到宗教意识形态上全面的闭关锁国。其中保留中国和荷兰作为通商对象的原因确实值得推敲。保留中国通商的原因很简单,同文同种且都以儒家文明为立国之本的两个国家是不可能互相割裂的。再者两国的地缘政治关系、长达千年之贸易往来也决定了两国不可能割裂。所以,我们本文讨论的重点就是日本保留荷兰通商的原因了!
第一讲:荷兰商人初到日本!
与葡萄牙、西班牙裹挟着强烈的宗教政治愿景,以开拓海外殖民领地为目标不同的是。荷兰商业组织来到日本,一开始就是以非宗教、非殖民、且接受日本幕府将军行政管控的姿态出现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做派我们都很清楚,只要是我打得过你,我就抢你的土地建立殖民地,通过建立殖民地政权疯狂的进行殖民掠夺。同时推行天主教,把你的意识形态置换为我的标准,配合大规模的移民通婚,达到鸠占鹊巢的目的。如今的以巴西、阿根廷为代表的南美国家,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案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日本民间推行天主教,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幕府将军的专制统治,以儒家文化为立国之本的日本统治阶层对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做法洞若观火,所以才会推行《锁国令》!荷兰人的做法就比较务实了,荷兰人很清晰的认识到,当时来自欧洲的力量对东亚地区根本就没有碾压性的代差,硬碰硬是不可能的。为了取得日本幕府将军的信任,荷兰人是如何做的呢?
1:首先荷兰人公开的玩了一次“踏绘”!什么意思呢?就是用脚践踏一张基督教神祇的绘画,告诉日本人我不信教,更不会在日本推行宗教置换你的意识形态!
2:荷兰商业组织在日本还动用自己的海上力量帮助日本幕府打击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船只;日本本土的天主教势力发动暴乱,荷兰人也“热心肠”的出手帮忙平叛。
3:最重要的是,荷兰人接受了日本人提出的对幕府领导人行“跪拜礼”的要求!并且每年都要向日本幕府进贡,接受日本政府的行政管控。
如此这波操作下来,荷兰人取得了日本幕府将军的信任,在日本长久的建立了商业据点。从1609年在平户建立第一个据点开始,到1639年前后用实际行动帮助日本政府打击海上和国内天主教宗教势力,荷兰最终成为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家光颁布的《锁国令》中唯一一个被保留的欧洲商业势力!
第二讲:荷兰人出现在日本的时间线和组织性质。
上文讲到,利用执政的日本幕府将军和葡萄牙、西班牙殖民主义者之间的矛盾,荷兰人趁机以被管控者的商业行为姿态在1609年于日本平户建立了第一个商业据点。正式出现在了东亚历史舞台上。那么荷兰人的出现并不是突然的,至少在来到东亚日本之前,他们必然就已经出现在了亚洲。这个时间线是什么样的全貌呢?这就要从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说起了。东印度公司这个词汇,伴随欧洲人的殖民史的始终。并非只有英国有自己的东印度公司,荷兰人同样有。东印度公司的性质其实很简单,举个例子,最近几年的俄乌战争让我们认识到了俄罗斯的私有军事力量瓦格纳集团。俄罗斯政府授权其在俄罗斯政府的指令下为政府服务,进行一系列军事行动。所谓东印度公司其实就是放大版本的瓦格纳军事集团。荷兰政府授权其在海上贸易路线上进行殖民掠夺行动,提供一些必要的财务和军事支持。获得的收益双方按照比例分成。这个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是集军事经济活动于一身,沿着海上国际贸易路线进行殖民掠夺。1596年左右到达东南亚地区,最迟不超过1605年控制了东南亚地区的香料贸易。1609年到达了日本并建立了平户据点。利用东南亚的香料、日本的铜矿、中国的丝绸瓷器和欧洲市场做起了国际三角贸易。值得注意的是,欧洲殖民者并不是对所有地区都以贸易手段为主。在所谓的西印度地区(美洲土著)和东南亚地区因为文明的代差,他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掠夺。而对于强大的,以中国为首的东亚地区,他们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岁月里,只能以低姿态进行活动。荷兰人即便在明朝末年,在军事上也只能以失败收场。总之,尽管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是政治军事贸易殖民集团,但是他们出现在东亚的最初阶段是非武力的。
第三讲: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核心架构!
1639年在日本彻底扎根之后,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日本幕府的管控下生存。截止到1853年黑船事件爆发,在长达210年的时间里,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着日本铜矿银矿销往中国欧洲的通路。同时源源不断的把来自东南亚殖民地的香料和来自中国的丝绸进口到日本。进行如此庞大的海上国际贸易,其运行必然有一套严密的核心架构。我们且看一下其核心架构!
1:总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
下设亚洲总部和中国委员会!由此可见荷兰人一开始就知道整个东亚、东南亚谁才是核心。只不过即便到了明朝末年,欧洲的军事力量也不足以撼动中华帝国。这一点大家要记住,下文还会回扣这一点的。
2:六大股东商会
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米德尔堡、德尔夫特、霍恩、恩克赫伊曾六大商会,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六大股东。
3:董事会,也叫做17人委员会。这17人分别是上文六大股东商会的代理人,资料显示,其中最大阿姆斯特丹商会占股份57%,占有最大的话语权。因此17名人员构成是阿姆斯特丹商会8人,其次鹿特丹商会4人,剩下的名额其余商会各1人。这17人负责整个东印度公司的实际运营。
综上3点,我们可以清晰的观察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决策权其实就捏在阿姆斯特丹商会的手中。而荷兰东印度公司(VOC)是共济会金融资本控制的第一家跨国公司,其资金源于共济会和圣殿骑士团的集资,核心股东为犹太金融家及改宗为基督教徒的商人。反过来再看,阿姆斯特丹商会的背后股东是谁?
第四讲:共济会犹太财团与荷兰的加尔文主义。
书接上文,阿姆斯特丹商会的资本构成以荷兰本土商人为主(如加尔文主义富和贵族),犹太金融家虽参与但占比有限(约10-20%)。这其中说的占大头的加尔文主义富商、贵族是什么阶层?加尔文主义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关系,反对天主教会作为人与神之间的媒介。一句话,其实就是推翻教会神权统治,建立世俗政权。16世纪中叶,加尔文主义从法国和瑞士传入尼德兰(今荷兰、比利时),迅速吸引城市中产阶级和商人阶层。1579年加尔文主义成为荷兰国家的法定国教。这背后的推手是谁呢?加尔文主义打破天主教对商业行为的限制。将商业活动视为“荣耀上帝”的天职,鼓励信徒通过勤奋、节俭积累财富。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犹太金融家马纳塞·本·以色列家族,与加尔文派商人合作,推动阿姆斯特丹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形成“加尔文主义伦理+犹太金融技术”的资本主义模式。加尔文主义对《圣经》的一些理论进行了打破禁忌走向世俗化的重新阐释。
加尔文在1545年《论高利贷》中提出:如《申命记》的语境限定,认为《旧约》禁止利息的规定仅适用于古代以色列社会的特殊环境,而非普世原则。《路加福音》6:35的解读:“借给人不指望偿还”应理解为鼓励无偿帮助穷人,而非禁止一切利息。也就是说,加尔文主义给犹太人的主要谋生工具,放贷,打开了自由的大门。
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共济会犹太财团在本身犹太群体占荷兰总人口数占比太少,无法让自己的犹太教成为荷兰国教这个客观条件下。利用天主教内部宗教革新为契机,大力支持世俗化的、支持经商放贷的天主教加尔文主义。并且犹太商人自己也大规模的改变宗教信仰,加入到加尔文主义当中,获得荷兰社会的认可!因此上文讨论的阿姆斯特丹商会的资本构成以荷兰本土商人为主,其中加尔文主义富商和贵族无非就是共济会犹太财团的犹太人罢了。由此可见,所谓东印度公司的最高决策层是17人董事会,17人董事会背后是阿姆斯特丹商会。而阿姆斯特丹商会就是共济会犹太财团控制的金融工具。共济会犹太财团利用社会集资、原始的股票集资打造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个大型的政治军事殖民实体。
第五讲:日本兰学的兴起
通过前4讲,我们基本就清楚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来龙去脉和出现在东亚社会的姿态。明白了其背后共济会犹太财团的历史真相,你就会对信仰天主教的荷兰人为什么会在日本攻击天主教势力的行为不会感到任何吃惊了。因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背后根本就不是天主教徒,是一群披着天主新教加尔文主义外衣的,共济会犹太财团商人军事殖民集团。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日本垄断海上贸易长达210年的时间,这也是其背后共济会犹太财团渗透日本的时间段。鉴于葡萄牙和西班牙或许粗暴着急被日本驱离的教训,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做法就是慢悠悠的掺沙子。客观来讲,日本幕府将军闭关锁国,荷兰作为唯一一个日本和欧洲之间的中间国,荷兰实际上扮演了国际文化信息传播到日本的角色,且是唯一的角色。相较于儒学的货真价实,所谓兰学不过是一个中介性质的伪概念。不过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近现代向日本传播西欧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革新成果而已。因为是荷兰人传播到日本的,所以统称为兰学。日本最早的共济会成员西周助、津田真道等人均为兰学学者。1862年日本幕府派遣西周助、津田真道同赴荷兰莱顿大学留学。为什么是莱顿大学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昆仑策公众号有一篇揭露美国某梅森机构利用荷兰莱顿大学渗透我意识形态的旧文。西周助回国后任“开成所”教授,参与幕府改革,草拟《议题草案》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明治维新后,历任文部省、兵部省要职。津田真道回国后参与明治政府法律编纂,主导《新律纲领》《陆军刑法》等制定。两者都是明治维新的重量级人物。
荷兰东印度公司背后的共济会犹太人也不失时机的在日本本土开设学校,培养日本近现代的精英人物。有一个日本西医,叫做绪方洪庵,是一个兰学的忠实拥趸。他开设了一个学社,叫做适塾。以荷兰语为教学语言,课程涵盖医学、天文、物理等学科,其教育理念“和魂洋才”强调以荷兰科学为工具实现国家现代化。“和魂洋才”这个词是不是和中学西用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这个学社有一个大名鼎鼎的毕业生叫做福泽谕吉。在日本人看来,其主张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改造日本,认为现代化需从思想革新开始,其次是制度,最后是器物;福泽谕吉当然是一个深刻改变国家未来的思想家、教育家了。但是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其鼓吹军国主义思想,主张丛林法则侵略中国和朝鲜半岛。并且,福泽谕吉认为世界文明的中心是欧洲,日本脱亚入欧的必由之路就是侵略不文明中国和朝鲜。这是赤裸裸的短视,而不是日本人所谓的大教育家、思想家。日本人至今都对福泽谕吉的共济会成员身份讳莫如深。
总之,兰学在日本的兴起,意味着日本的知识分子阶层开始寻求日本摆脱儒家文化的影响,走向欧美殖民主义的道路。虽然兰学的兴起无法影响幕府高层领导人的决策权。但是幕府中下层的军政官僚已经有一大批人员深受兰学学派的影响,开始走到幕府统治的对立面了。后来终结幕府统治的倒幕战争中,作为倒幕派大本营的长洲藩把这一现象展现得尤为突出。德川幕府时代,日本仅开放长崎港作为与荷兰通商的港口。长州藩位于九州西北部,毗邻长崎,是接触西方文化的前沿。以长崎为中心传播出的兰学,深刻直接的重塑了长州藩的文化和政治走向。长州藩主毛利家族支持辖区内藩士学习兰学。1839-1871年在位的藩朱毛利敬亲推动军事改革,聘请上文提到的兰学学者绪方洪庵为顾问参与改革。其子毛利元德直接参与倒幕运动。推动长州藩军事力量现代化的高杉晋作、大村益次郎、山县有朋等都出自长州藩的藩府。参与藩政和军事改革,为日后倒幕运动奠定了基础。且都在倒幕运动后在日本新政府中担任了军事要职。其中山县有朋倒幕战争中任长州军指挥官,明治维新后成为陆军卿,主导军事集权。大村益次郎明治维新后任兵部大辅,主导征兵制。当然了,出身长州藩名气最大的兰学派人物莫过于后来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了吧。
第六讲:共济会主导了日本的倒幕运动。
上文我们讲到,在兰学以及兰学背后的共济会组织的影响下,倒幕大本营长州藩的领主和中下层军官已经走到了幕府统治的对立面。但是这要推翻统治日本的德川幕府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得到日本上层建筑和海外共济会力量的支持,长州藩是不可能成功的。除了幕府,日本的上层建筑就只剩下幕府的傀儡天皇家族和新兴的工业寡头们了。篇幅有限,我们且简单串联一下。根据相关资料罗列如下:
1:众所周知,打开日本闭关锁国大门的是美国海军,史称黑船事件。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Matthew C. Perry)率4艘黑色蒸汽军舰(因黑烟得名“黑船”)抵达浦贺港,递交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的国书,要求日本开国。1854年佩里率7艘军舰再次来航,迫使幕府签订《神奈川条约》《日美亲善条约》,开放下田、函馆两港,允许美国设立领事馆,给予最惠国待遇。而上文中的美国海军上将佩里是北美最早的共济会组织之一“8号荷兰总会”的会员。
2:明治天皇最主要的西方顾问之一,Guido Verbeck。此人也是荷兰共济会的高级会员,而且,上面说的佩里正是他的入会介绍人。此人在明治政府的外交领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3:促成英日同盟的日本外交家林堇,昭和天皇的亲信、日军皇族将领东久迩宫稔彦王,都是可考的共济会会员。其中东久迩宫稔彦王直接出现在了侵华战争的战场上,直接参与了徐州和武汉会战的指挥。
上图左上行共济会抄手礼者是促成英日同盟的日本外交家林堇。
4:日本倒幕运动核心圈层的坂本龙马和伊藤博文都是共济会成员。且看下图两人的共济会抄手礼照片。
5:日本的三井、三菱都是加盟在共济会金融体系中的财阀大垄断集团,旗下控股了包括日产、索尼、丰田、东芝等制造企业。三井三菱接受了来自海外共济会的技术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投资。而在倒幕运动中,三井三菱又拿出了大量的资本支持倒幕派进行军事行动。
至此,本文一共六讲全部讲完。基本上通过笔者搜索一些资料且通过自己的一些观点,为大家提供了一点非主流的认知。我们应该回到我们主题,本文题目是,荷兰共济会渗透日本:日本侵华的原始肇端!
上文我们提到过,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下设亚洲总部和中国委员会!把中国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上。只不过是在中国国力强大的时候,无论从文化上还是军事上,他们都没有殖民中国的机会。而在日本长达200年的经营中,在清朝中后期,共济会犹太财团终于等到了中国最孱弱的历史时期。包括美国共济会、英国共济会、荷兰共济会在内的金融殖民军事集团,最终还是把魔爪伸进了华夏的土地。而单论日本军国主义自甲午战争开始侵略中国的深层原因,无不指向荷兰共济会在日本的长久经营。日本兰学学派的代表人物,在1840年左右开始脱离理论孕育阶段,公开活动助推日本开始兴起的倒幕历史周期。到1868年完成所谓大政奉还,终结幕府统治。最终促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其实也是兰学派人物在明治政府得到重用后,与传统地主贵族阶层达成了对外扩张的共同集体利益。双方在共济会犹太财团追求金融利得的大框架下,面对日本内部越演越烈的经济问题,不约而同的把目标定在了东方大陆。只要选择接受共济会犹太财团的金融化道路,就要面临周而复始无穷无尽的经济危机周期。而这个循环往复的经济危机周期发生的频率和烈度,远超过农业社会经济危机周期带来的后果。一个大时代的来临,往往都需要一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徐徐铺垫。荷兰共济会从明朝末年开始寻求对华夏的殖民利得,经过200年的漫长铺垫,最终在近代清朝中后叶,开出了恶果!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