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患者为中心精准施策,肥胖症多学科诊疗有了权威指南

360影视 2024-12-02 18:09 4

摘要:“希望每位成年人都能了解自己的体重变化,当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超过24kg/㎡,甚至28kg/㎡时,就已经属于不健康的体重范围,就要积极进行干预了。”

“希望每位成年人都能了解自己的体重变化,当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超过24kg/㎡,甚至28kg/㎡时,就已经属于不健康的体重范围,就要积极进行干预了。”

12月1日,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做客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直播间,探讨肥胖症的诊疗路径。

“自今年3月受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委托启动制定《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以来,我们联合国内肥胖症诊治相关的10余个专业的124位权威专家,经过近8个月的努力,历经20余次修订而形成。10月17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正式印发了《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张忠涛教授介绍。

《指南》强调,可以根据不同的体重指数选择更为适宜的治疗策略,如果BMI指数低于27.5kg/㎡,优先推荐生活方式管理。

“对于BMI指数在27.5kg/㎡至32.5kg/㎡之间的患者,如果单靠生活方式管理难以达到满意的体重控制效果时,建议采用联合药物治疗。”纪立农教授提出。在药物治疗方面,《指南》明确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的5种药物,其中4种药物为GLP-1类药物。“如果使用药物治疗,体重和代谢状况仍未能得到满意改善,可考虑减重手术。”

《指南》其中一大亮点就是首次明确了肥胖症的诊疗路径,这个路径为不同肥胖程度和伴随不同并发症的患者提供了清晰的治疗指导。“目前,我们也在推进建设标准化的体重管理中心。中心应配备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营养科、肝病科、骨科、睡眠呼吸科及减重代谢外科等专业的医生,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纪立农教授指出,针对不同的体重和合并疾病情况,多学科协作诊疗尤为重要。

防治肥胖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多学科联合制定策略,并遵循规范的临床诊疗路径,以确保患者在减脂的同时也能获得健康。陈伟教授强调,“很多人一提到生活方式管理,就认为是简单地不吃主食或晚餐,短期内这可能有效,但并不代表科学的减重方法。我们应该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和代谢受损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对于肥胖症患者,需要医务人员为其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责编:呼梦瑶

主编:王振雅

校对:朱晓娜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