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演员都有红毯了,但没了修图和滤镜,个个“见光死”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8 10:57 4

摘要:红毯的镁光灯下,短剧演员们首次集体亮相,爱奇艺的“荧光之夜”本该是一场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可是,当滤镜和修图的庇护被彻底拿掉,真实的面貌在现场的抓拍中暴露无遗。观众们都以为会看到那些在手机屏幕里“霸总气场全开”、甜宠剧女主“颜值天花板”的明星,结果却迎来了一场

红毯的镁光灯下,短剧演员们首次集体亮相,爱奇艺的“荧光之夜”本该是一场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可是,当滤镜和修图的庇护被彻底拿掉,真实的面貌在现场的抓拍中暴露无遗。观众们都以为会看到那些在手机屏幕里“霸总气场全开”、甜宠剧女主“颜值天花板”的明星,结果却迎来了一场“群体翻车”——皮肤状态、不合身的礼服、尴尬的仪态,统统被无情放大。

短剧188男团率先登场,却被吐槽像“KTV小哥团建”;短剧顶流马小宇的双下巴和无神的眼神让人怀疑此前的高冷霸总形象是编剧和滤镜的共同造物;而女演员们的仪态和妆容更是频频失分,余茵的“灾难鞋+土气妆”组合和韩雨彤的“惊讶脸”直接成为全场笑点。甚至连咖位最大的张哲华也没能完全幸免,尽管他凭借正午阳光的剧集跻身大制作,但这次微短剧出身的身份,似乎成了他难以摆脱的“标签”。

红毯之上,真实的短剧演员们正经历一场属于他们的“见光死”危机,而这一切似乎也是整个短剧行业的隐喻:当滤镜和算法不再护航,他们,究竟还能走多远?

1. 短剧188男团:“霸总”变“团建小哥”

作为当晚最先亮相的组合,短剧188男团显然肩负着为红毯“开门红”的巨大压力。然而,当镜头切到他们时,观众们的期待瞬间化为了满屏弹幕的冷嘲热讽。“这是霸总?”“怎么像KTV服务员?”“滤镜真的是救了这群人!”每个人的生图状态都不尽如人意:有的脸肿得像刚睡醒,有的皮肤粗糙到连舞台灯光都无法拯救,更别提那一身不合身的西装,直接让原本应有的“精英感”荡然无存。

2. 马小宇:霸总气质坍塌的双下巴

短剧四大顶流之一的马小宇,凭借着高挑的身材和“霸总”标配的冷峻表情,曾经是无数短剧粉丝心中的“完美男主”。然而,这次红毯却让他的形象彻底崩塌。生图里的他面部浮肿,双下巴抢镜,眼神黯淡无光,完全没有剧中的气场。有粉丝调侃道:“原来霸总也会熬夜水肿。”更让人意外的是,他的新身份——于正旗下的新人——似乎并没有为他提供更多的资源或专业指导,这一次的翻车,或许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隐患。

3. 余茵:甜美女主的“土气妆容”与“灾难鞋”

凭借《好一个乖乖女》走红的余茵,这次红毯的表现显然没有达到观众的预期。她选择了一套剪裁普通、色调老气的礼服,再加上恨天高的鞋子,与她娇小的身材完全不搭。妆容更是成了全场的槽点:眉毛画得过于淡,让她的眼部显得空洞无神,整体妆面脏脏的,完全掩盖了她本来的甜美气质。有人评论:“这是化妆师的复仇吗?”

4. 王格格与韩雨彤:高光与失误并存

短剧一姐王格格的造型虽然相对成功,但依然难逃妆容上的失误。她的礼服剪裁得体,露肩设计凸显了纤瘦的身材,但化妆师似乎忘记了遮瑕,眼下的黑影让她显得疲惫不堪。至于韩雨彤,她的状态更是让人惋惜:生图中,法令纹明显,表情僵硬,甚至被抓拍到一脸惊讶的瞬间,显得局促而紧张。或许是因为红毯上的导播镜头频频切到她,让她显得更加不自然。

5. 张哲华:咖位最大的他为何也未能幸免?

作为当晚咖位最大的演员,张哲华本应是全场的“压轴亮点”。不过,他的状态虽然比其他短剧演员稍好,却依然暴露了一些问题。从微短剧走向正午阳光的他,似乎还没有完全摆脱短剧演员的标签。当晚的他选择了一套中规中矩的西装,虽然合身,但毫无亮点。尽管如此,他依然是全场最受瞩目的一位,凭借正午阳光的待播剧《命悬一生》和《生命树》,他的未来显然比红毯上的其他人光明得多。

短剧的崛起,离不开碎片化时代的推波助澜。在这个时代,短剧凭借精简的剧情和高频的狗血反转,迅速俘获了观众的心。然而,这种“速成”的模式也让短剧演员的成长之路充满了局限性。

1. 碎片化内容的“速成明星”

短剧演员大多通过平台算法快速走红,但他们的成名方式注定了他们的“不扎实”。与传统长剧演员经过系统训练、积累经验不同,短剧演员往往缺乏表演上的深度和专业性。这种模式下,滤镜和P图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一旦失去这些加持,真实的演技和颜值就无所遁形。

2. 资源的限制与身份的桎梏

短剧演员的资源有限,导致他们的成长空间被严重压缩。余茵的妆容失误、王格格的遮瑕问题,以及马小宇的身材管理缺失,都是这种资源不足的直接体现。而像张哲华这样成功“飞升”的演员,在摆脱短剧标签的过程中,也需要面对大量的偏见和挑战。

3. 微短剧的希望:专业化的可能性

相比传统短剧,微短剧的出现为行业带来了一丝希望。像李沐辰、樊治欣这样的微短剧演员,尽管咖位不高,但他们的表现明显比竖屏短剧演员更加专业。这也证明了,短剧演员并非没有未来,只是需要更高的门槛和更长的打磨时间。

在这场“见光死”的红毯事件背后,我们或许能看到短剧行业和演员们未来发展的某些端倪。

1. 短剧演员的“真实”标签

短剧演员的整体形象正在从“滤镜造星”向“真实面貌”转变。尽管这一转变伴随着大量的翻车事件,但它也让行业开始重新审视演员的真正价值。

2. 观众的审美疲劳

短剧演员的滤镜与套路,正在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荧光之夜的翻车,或许正是这种疲劳情绪的一次集中爆发。

3. 更高的期待与更大的挑战

未来的短剧演员,必须在颜值之外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演技、个人魅力还是其他能打动观众的特质。也许,在这片蓝海中,只有那些真正有实力的演员,才能走得更远。

结尾部分:短剧的未来,演员的抉择

短剧的红毯翻车,既是一场“见光死”的危机,也是一场行业的集体反思。滤镜可以遮盖瑕疵,但无法掩盖行业的浮躁与演员的不足。未来,短剧演员们是选择继续依赖碎片化的“速成捷径”,还是主动拥抱专业化的挑战?答案,也许就在下一个红毯之夜。

来源:磨糖啊唐阿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