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还有哪些我们不知的奇怪知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8 11:28 3

摘要:出乎我的意料,尤其各地对大豆、蚕豆、豌豆的叫法极为混乱,让我大为震惊。这让我不得不翻出近三十年前上大学时的教科书,把蚕豆的知识重新再学一遍。

之前的一篇文章,讲到了蚕豆的名字渊源,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蚕豆为什么起了一个这么奇怪的名字?

出乎我的意料,尤其各地对大豆、蚕豆、豌豆的叫法极为混乱,让我大为震惊。这让我不得不翻出近三十年前上大学时的教科书,把蚕豆的知识重新再学一遍。

我们那会的教材比较简单,90年代初的大学生嘛,上学也不交几个钱。所以学校为了省钱,就自己翻印了发给我们,字迹其实也是极其模糊,还好,我的视力好,阅读没有问题。

蚕豆是个小作物,所以占的篇幅也不多。所以简单地用大众易懂的语言和大家科普一下。

之前的文章里,很多人争蚕豆的官方叫法,有说应叫大豆的,有说应叫胡豆的,也有说应叫豌豆的。坦率来说,这没有啥可争的,权威的无非这么几个:一是国家统计局或农业农村部的文件、报告、年鉴及相关的数据资料;二是比如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以及中央1号文件等的叫法;三就是农业类的国家教材;再就是比如百度百科等网络中社会化的统一称呼了。

在本教材中,蚕豆又名胡豆、弯豆、佛豆、罗汉豆、马料豆等。

蚕豆的英文名称,比较有意思。有三种broad bean,horsebean,Vicia faba。

Broad bean, 译过来就是宽豆,当然你译成大豆,感觉也能说得通。有意思的是,board和broad,看上去比较容易混淆,如果是board bean, 那我们就可以译成很多地方说的船豆了。

Horse bean,译过来就是马豆,马料豆,估计在西方,蚕豆更多是当饲料用的。

Vicia faba,就是蚕豆的拉丁名了。

蚕豆分布遍及世界各大洲,以亚洲面积为最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豆生产国,在1985-1987年时,栽培面积就达170多万公顷,这还不包括把蚕豆作绿肥的面积,栽培面积与总产量均占全世界的1/2以上。

我国蚕豆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事实上,后来北方尤其是西北的各省发展面积也非常大。

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为秋、春两大蚕豆栽培区。其中秋蚕豆区又分为长江中下游、华南和西南3个区;春蚕豆区又分为长城沿线、黄土高原西部、祁连山天山山麓和青藏高原4个区。

在品种资源上,我国的蚕豆品种是非常丰富的。一般习惯以籽粒大小将蚕豆分为3个变种。

大粒种。百粒重在120g以上,植株高大,对水和肥的要求高,品质也好,多用作豆制品加工和当鲜食蔬菜食用。

中粒种。百粒重在70-120g之间,对水肥要求也高,主要做豆类制品使用,也可鲜食。

小粒种。百粒重在70g以下,对气候和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多作副食品及饲料、绿肥种植。

此外,按播种时期可分为春蚕豆和秋蚕豆。

按生育期可分为早熟种、熟种和迟熟种。

按种皮颜色可分为白皮种、青皮种、褐皮种等。

在长江中下游秋蚕豆区,较著名的蚕豆品种有:浙江慈溪大白蚕,江苏启豆1号、启豆2号,湖北襄阳大脚板等。现在估计更多新的品种更新了!

蚕豆,属豆科、蝶形花亚科、野豌豆属,是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

蚕豆花是很漂亮的,像只蝴蝶,所以它也是蝶形花亚科的。蚕豆的每一花梗上多数着生有4-7朵花,一般在蚕豆中部节位上花数最多。蚕豆花是公母同体的,雌蕊雄蕊包在里侧黑白的小花瓣里,不露出来,都是偷偷在洞房里自花授粉,不用我们操心。但有些国外品种,常在隔离自交时不能结实。

但蚕豆的花器较大,颜色又鲜艳,能散发出一股强烈的香味,诱引昆虫来采粉,所以常常成为异交的作物。

当然,有不少人对蚕豆花的黑心和气味颇有微词,但人各所好,就像有些人不喜欢吃人参果和莲雾,而有些人喜欢得不得了。在南方,蚕多大年是越年生的,秋天播种,来年初夏收获。

蚕豆的根没啥稀奇的,但蚕豆比较容易发芽,也比较易在于花盆里种,有些人还喜欢吃蚕豆芽,所以对生物感兴趣的大小朋友,可以做做试验观察一下。

我们泡蚕豆时,先出来的是根还是芽呢?是根,一般根先出来。别看小小的蚕豆植株,真正生长在地里的根,可入土深达1米到1.2米。蚕豆的根既耐旱又耐湿,这也是为什么蚕豆在全国各地的适应性强的原因。作为豆科,蚕豆根有根瘤,具有很好的吸氮作用。

蚕豆的茎和枝。蚕豆的茎是肉质方的,中间空的。理论上说,蚕豆是想长多高就长多高,想一直开花就一直开花,叫无限结荚习性,但事实上,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

一般情况下,茎越粗结的蚕豆荚就越多。蚕豆是要分枝的,虽然看上去,分枝好像都是从下面靠根的地方长出来的,但实际上它属于主茎上的分枝,只是不像树木那样靠上。

蚕豆叶属于偶数羽状复叶,有点像诸葛先生的羽扇。如果你仔细观察蚕豆的叶,发现它常常很变态,比如复叶的顶部常常有退化的小叶,呈短刺状。除了大的叶片外,大叶片下面还有托叶2片,对称分布,近三角形。

当然,蚕豆最好玩的,莫过于蚕豆耳朵了,这种小漏斗状的叶片,属于变态叶,是儿时最好的玩物。因为蚕豆耳朵不是棵棵蚕豆上都有,需要你有敏锐的观察力去寻找,但大片蚕豆地里一般都会有。

蚕豆的荚果有说像蚕,有说像船。蚕豆荚刚成型时,呈鹰爪状。蚕豆荚由绿转黑,主要是由于荚 上的酪氨酸氧化,黑色素积累形成的。吃青蚕豆,一般在荚果里的蚕豆眉毛呈鹅黄绿时进行采收剥荚。

四、蚕豆的适应性

蚕豆的一生大概180-240天,不同品种以及在不同地方种植,生育期长短不一。

敏感的蚕豆。蚕豆其实也很娇气,无论纬度或海拔高低,凡是元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和7月份平均气温又高于24°的地区均无蚕豆栽培。

它的耐寒能力比小麦、大麦、豌豆要差,在冬季最低温度低于-8℃,幼苗就会冻死,在气温高达32℃以上,也会枯死。

蚕豆对气候条件特别敏感,在品种引进时特别要小心。南种北引呢,早熟又不耐寒,容易冻死。北种南引吧,又迟熟,只开花不结荚。当然现在也有一些不那么敏感的品种。

虽然耐冻上差一点,但蚕豆的耐湿能力比大麦、小麦和碗豆要强。另外,蚕豆对钼、硼等微量元素反应十分敏感,比如缺锰能诱发叶烧症。所以如果发现蚕豆易生病,就要适当补充微肥了。

蚕豆适应多种土壤,但更喜欢中性和微碱性土壤,能耐 pH 值9.6的碱性,但在酸性土壤中发育不良,甚至死亡。所以酸性土壤种蚕豆需要施石灰。

蚕豆开花多,结荚少,花荚脱落十分严重,成荚率仅为开花数的5-10%。我爸就经常给我念叨,说你们搞农业的,能不能把蚕豆好好研究一下,开这么多花,结这么少的荚。

其实不只是蚕豆,小麦也有这问题。一穗小麦,分化的小花总数,差不多在120-170之间,但最后结成籽的呢,也就20-30%。说个笑话,当年的浮夸风,所谓的万斤田,一部分领导和专家依据的也是这个。

要提高蚕豆的结荚率,就要在育种和栽培上双双下功夫。

在育种上,就要朝着丰产的蚕豆品种去育,表现为:茎粗、节短、结荚节数多、节上双荚三荚率高。

栽培上一般是注意合理密植,适时整枝(打顶),增施磷钾肥,合理管好水和病虫害,以及放蜂授粉等。

熟悉蚕豆的朋友都知道,蚕豆有不少缺点,比较棘手,需要去解决。比如南方蚕豆中的蚕更豆象问题,蚕豆中的单宁物质问题,蚕豆的褐变反应、蚕豆的硬实问题。以及蚕豆病,又称蚕豆黄,这部分病人食用蚕豆的问题。

蚕豆象在南方至今仍非常普遍,极其影响蚕豆的外观以及食用口感和心态,有些在生产和贮藏上用药,但又影响了安全性。

蚕豆含有较多的单宁物质(或称鞣酸),是一种多元酚类化合物,有涩味,有很多人不喜欢,而且氧化后会发生颜色改变。单宁是蚕豆种子发芽和幼苗安全生长的一种有效保护剂,可阻止菌类的入侵。但豆子中含量过多,不仅影响食味,而且降低对蛋白质的吸收,用作饲料时更会影响畜禽的生长和产卵。所以育种上,需要适当降低单宁含量。

蚕豆的褐变和硬实,与品种本身的遗传性有关,又与环境密切相关。除了育种外,还要通过科学的贮藏和加工来解决。

蚕豆病主要是因为蚕豆含有一种巢菜碱苷成分,对于缺少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人,在食用蚕豆或呼吸蚕豆花粉后,发生蚕豆黄,非常危险。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吃蚕豆和任何蚕豆制品,或至少不要吃鲜嫩蚕豆,吃干蚕豆的话要先浸泡换几次水后煮熟再吃。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欢迎点赞,关注,转发和评论!

编者注:杨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员。中组部第21批援疆博士团专家成员。江苏省委组织部第13批科技镇长团专家成员。亚洲开发银行(ADB)、湄公学院(MI)、东亚智库网络NEAT、东盟粮食安全信息系统(AFSIS)粮食安全专家、减贫专家、生态农业专家、营养导向农业专家、农民合作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社交媒体专家,长期从事国内外农业农村产业安全与绿色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农度众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