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机就能做,月入9000元打底?揭开“短剧推广”的重重套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8 12:12 3

摘要:近期,不少网络社交平台上都出现了各类关于短剧推广“全攻略”的帖子和视频。在这些帖子和视频里,大多宣称短剧推广做了就能赚钱。而在免费的直播课后,商家接下来就会向参与者推荐付费的“带教”课程。

“上班族、宝妈、待业人员、学生都可以做”

“可全职、兼职、时间灵活自由收益可观”

“只需要一部手机在家就可以做,简单易上手”

近期,不少网络社交平台上都出现了各类关于短剧推广“全攻略”的帖子和视频。在这些帖子和视频里,大多宣称短剧推广做了就能赚钱。而在免费的直播课后,商家接下来就会向参与者推荐付费的“带教”课程。

法治网记者调查发现,从几年前的“配音兼职”“小说推广”到如今的“短剧推广”,这些“全攻略”广告背后,其实质都是“先引流后割韭菜”的套路——

从一份“全攻略”,到加群观看直播课

“我整理了一份短剧推广全攻略,想要的私信,不要钱……”这是在小红书的一则“替大家试过了,短剧推广真的很香”的视频广告下,博主给自己评论的文案,文案用了许多emoji,让人需要猜测才能看懂,但“免费全攻略”的噱头吸引力却是十足。

法治网记者根据该博主的指示加入了其“短剧分享”的小红书群聊。但加群后,群内并没有资料的分享,而是有管理员在群内不断发送这样一段文案——“领取最新详细直播实操,看上面点击咨询,大家+好,记得在裙里扣1”,以及一段有着微信二维码的视频,引导记者去添加微信。

记者添加微信后,对方随即发来看似非常容易完成的短剧推广要求,但等记者回复后,又马上发来直播课的信息。

当记者询问是否收费时,对方先是说“我们的直播是免费的”,随即又将话题转到了直播上。

记者在对方指引下,进入到一个名为“短剧掘金亿万级操盘手亲临揭秘月入10w+的抖音玩法”的直播间。直播间内,一位自称“抖音短剧推广官方负责人”的主讲人放出个人介绍,并称自己的每句话都有“官方客服”监听,自己在“官方平台”为大家授课。

在授课过程中,有学员对该讲师的身份提出质疑,她就拿出自己“官方背景”的“有力证据”——一则今日头条上的推送,但记者在今日头条上并未搜索到该讲师身份信息,发布此条推送的“生活慧谈”也没有任何官方背景,且在该账号主页并未找到该讲师展示的推送。

课程中,该讲师为关注者讲述如何变现——充值解锁剧情收入、播放量收入、广告费收入以及直播推广-挂载小程序收入,承诺每日300元保底收入,随后话锋一转,表示要做到这些需要剧场授权、1000个粉丝以及会剪辑高光时刻,在直播间内询问大家是否有这些条件。

当现场观众在弹幕中纷纷表示没有渠道时,该讲师称自己有内部渠道,对于其中的“剧场授权”,该讲师表示自己是“特邀抖音短剧推广总负责人”,有独家官方内部通道,通过内部VIP通道报备,不仅让大家可以0粉开通剧场运营推广,给大家对接到4万部非常爆火的短剧剧场的授权,且有“发布有播放量就能给佣金”的内部福利,还可以教大家ai剪辑以及解说,用“A1+短剧推广的最新矩阵打法”变现等,并晒出自己的“内部通道”凭证。

对此,法治网记者联系到抖音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上述讲师并非抖音员工,相关活动项目也与抖音无关,抖音从未授权任何个人或机构作为短剧推广项目负责人,并提醒广大网友提高警惕谨防受骗,抖音方也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课程期间,该讲师不断举着其“学生”的“成功案例”,还提到很多“学生”都是宝妈、家庭困难以及负债人群,在跟着她学习后赚钱的例子来吸引学员,并不断重复只要“听话”就一定能赚钱的话。面对众人对收益的质疑,该讲师也只是用“人是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的”的话术来逃避正面回应。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盈科(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建武律师对此表示,若推广中存在“月入过万”“零基础轻松赚钱”等不实承诺,且实际无法兑现,可能构成虚假或误导性广告。机构通过虚构成功案例吸引用户付费,可能构成商业欺诈或虚假交易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课程结束前,讲师终于亮出收费“底牌”

课程即将结束时,该讲师终于“亮出底牌”,提到“给大家的帮助也是有成本的”。她先表示课程将给学员们带来诸多好处——“免费开通橱窗带货达人-对接高佣货源渠道、对接上百万部热门短剧-实时同步上映新短剧-永久使用、价值6900的ai工具软件免费用”等,并又一次承诺每天300元的保底收入,称“一个月9000元收入打底”。紧接着,便切入正题——谈到报名收费问题。

该讲师称,如今都要知识付费,官方6980元的课程,她给学员3000元的助学补贴,在直播间报名只需要支付3980元,并承诺有合同有发票。

记者根据直播间指引加了该讲师的微信,其立马发来收款链接,与此同时,直播间内一直在用“名额有限”的话术不断催促大家付款。

当记者提出是否可以先看一下合同时,对方先是给出“有法律保障有发票可退款”的三大承诺,随后又以“我们的合同都是商业机密”为由予以了拒绝。

“免费攻略”引流,直播用“官方”扯大旗为自己背书,以“月入5万+”的高回报率吸引人群,以名额有限催促购买课程……短剧推广课程,可谓套路满满。

黑猫投诉中,近千条“短剧推广”虚假宣传投诉

记者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短剧推广”的投诉共有979条,其中多数都是投诉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其中就包括以一级授权、免费看短剧等一系列言论吸引消费者,但在收取培训费后,并没有真的教其短剧推广,且后续拒绝退款或直接联系不到人。

另外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关于短剧推广的“避雷帖”。记者注意到,很多网友晒出的自身经历,都是被免费课程、免费直播课所吸引,听课后对方则以“一级授权”等为由要求缴费,费用从2980元、3880元到4680元不等,而且缴费学习后也没有获得任何收益,且被拒绝退款。

记者注意到,近来“短剧推广”的套路,与几年前“配音兼职”“小说推广”的套路,几乎如出一辙,不过是新瓶装旧酒。

夸大宣传诱导购买高价课程,可能构成诈骗罪

那么,类似“短剧推广”这种所谓“零基础副业”的商业套路,可能涉及哪些法律问题?张建武律师表示,若机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短剧推广”盈利前景,使用户陷入错误认识,并且用户基于错误认识支付了高额培训费、代理费,且无实际服务或资源支持,数额较大的,可能构成诈骗罪。

“此外,还可能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侵害,若机构未明确告知课程的实际效果、收益风险或附加条件,将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之规定;若机构通过夸大宣传诱导用户购买高价课程,可能构成不公平交易,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之规定;若用户因虚假宣传购买商品导致损失,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退费及赔偿,经营者需承担连带责任。”张建武分析。

张建武律师还提到,若付费课程合同中承诺的“带教服务”“收益保障”等内容与实际不符,可能构成合同欺诈或违约行为。

关于讲师提到的“剧场授权”,张建武律师表示,一些短剧推广项目可能涉及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版权内容,如短剧素材、剪辑工具等,这可能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此外,如果推广内容包含违法或低俗内容,也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在此种情况下,可能被法院判令停止侵权、删除作品,并赔偿权利人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

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平台作为推广的主要渠道,如果未能有效监管此类内容,也可能承担一定的监管责任,平台方面又应如何治理此类乱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尹旭认为,可以利用和结合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广告内容进行多重识别,及时拦截虚假宣传和夸大承诺的内容。平台应优化推荐算法,减少对这些骗局内容的推送权重,降低用户接触这些内容的概率,并对可能涉及付费的视频给出明确的风险提示。

“平台需要建立更严格的规则体系,要求所有涉及付费课程或推广的内容提供明确的资质证明和退费政策。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平台有责任进行自我规制,对相关行为采取处罚措施,如限制内容传播范围、封禁账号等。平台还可以引入“内容信用体系”,对发布者的行为进行评分和管理,从而进一步减少骗局的发生。”黄尹旭说。

来源:商丘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