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有内涵、叫得响、立得住的品牌,既能够突出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自身特色,又能吸引广大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产品的知晓率和曝光度,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抢占市场份额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江心沙农场深入实施“对标一流、争先进位”行动和“强核
一个有内涵、叫得响、立得住的品牌,既能够突出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自身特色,又能吸引广大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产品的知晓率和曝光度,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抢占市场份额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江心沙农场深入实施“对标一流、争先进位”行动和“强核引领、四创赋能”战略,积极打造“江心有田”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年营业额近400万元,达到苏垦集团一星特色产业标准。
江心沙农场成立于1961年5月1日,原场域总面积3.7万亩,经地方政府开发征用后,现有稳定耕地1.7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1.17万亩。江心沙农场地处南通市海门区西南部,区位条件优越,资源禀赋独特,特别是海太过江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推进,使农场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南通对接上海、融入苏南的“桥头堡”。
站上跨越式发展的绝佳“风口”,“通道效应”正叠加释放,“同城效应”加速显现。2024年初,江心沙农场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代会精神,坚持系统谋划,重规则、循规律,因势利导谋篇布局,“走品牌重塑、价值再造”之路,整合场域内种植历史悠久、技术体系成熟、口碑反响较好、市场份额较大的“两青一瓜”(青玉米、青毛豆、西瓜)和“皓明”大米、秋月梨等特色农副产品,并抽调80、90后骨干员工组成班组,成立并独立运营江苏省江心沙农场有限公司江心有田分公司。
江心有田分公司把握品牌文化接触点,紧紧围绕“本土生长、味道本真、农垦本色”定位,突出长江冲积肥沃土壤和最佳农业种植黄金纬度“天时地利”优势,深入挖掘并展示“江心有田”品牌内涵和理念,对品牌整体形象进行提升设计。抓住关键时段设计体验场景,创新体验环节,从品质把控到包装设计,从线上直播到线下展销,从产品配送到客户回访,始终坚持“精品货物、精诚服务、精心运营”的“三精”理念,用心用情用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供应体系,建立共同记忆点,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立体感知和信赖。
江心沙农场领导班子成员多次率队到苏洪鲜食、光明食品集团、南通向上新媒体等在特色农产品种植、市场供应、网络销售等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企业考察、调研,并根据农场自身情况找准发展路径。与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低GI”大米、巨胚米等种植项目合作,携手培育适合在江心沙种植、以“江心沙”命名的适合糖尿病人和减肥群体食用的“稳糖米”,适合高血压人群食用的“降压米”,同时,根据大量调研、市场诉求反馈和订单量确定种植规模,实现因量因需种植,确保功能大米产业结构最优化。
“三夏”期间,组织农机会战,按下“麦收”快进键
促进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
江心有田分公司党支部全力“抓党建、强组织、兴产业、促振兴”,全体党员充满干劲,纷纷围绕发展思路献计献策,组建电商直播工作室、布置线下门店、参加电商培训等,并采用“党支部+群众+企业”运营模式,由江心有田分公司与资深种植户签订种植管理和回收合同,在生产计划与技术规程、种子与农资供应、收购销售与品牌使用等方面实现统一,确保农产品质量,实现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创新品牌传播方式
充分运用“江心沙之声”微信公众号、广播,公司官网、视频号等各类传播渠道,结合重大节日、社会热点,通过宣传海报、情景短剧等全方位、多层次展现“江心有田”品牌应季农产品,注重优质内容建设,持续提升品牌传播质效。
围绕日常品牌运营与业务经营,在“两青一瓜”和“皓明”大米、秋月梨等特色农副产品采收上市的节点,开展品牌微发布会、行业微论坛、社会公益活动等,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高质量文章、创意视频、精美照片等吸引客户关注,提升品牌文化信息触达率。
设计挑战赛、话题讨论、抽奖等各种互动活动,引导用户参与并分享,在提高品牌活跃度的同时,通过消费者的自发传播,实现“人传人”式营销效果。
广泛参加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电商大会等,借助大市场、大平台更好推动供需对接、产销联动、品牌拓展,进一步扩大江心沙农产品的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2024年,农场共参加大小展销会、品鉴会、年货集市等10余场次,接到订单100余个,销售优选佳品近千件。
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品牌运营团队广泛联系南通本土和省外自媒体、直播带货达人,开展探店打卡、线下品鉴、亲子研学等活动,将“大流量”转换为“大销量”,实现合作共赢。
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
充分发挥“铁脚板”优势,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商超等开展“地推”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赠送小份装产品、回购打折等方式“引流”,形成固定的客户群体,并定期对客户进行回访,为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实现差异化营销。
制定出台全员营销战略,结合职务职级、工作年限等,将任务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同时实行按月汇报、年终考核等制度,并将销售成绩作为年终评奖评优重点参考指标,实行论功行赏。任务指标下达后,全体员工纷纷行动起来,在朋友圈、微信群等及时转发推广“江心有田”视频号发布的相关产品介绍,提高西瓜、大米和葡萄等产品的知名度,人均销售额超6000元,最高40余万元,完成率100%。
邀请地方带货达人手把手教学,让江心沙特色农副产品高质量搭载直播大流量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江心沙农场将秉承“勇立潮头 守正创新”的改革胆魄,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统筹推进“一基地、一园区、一中心、一平台、一融合”的“五个一”建设,做足做强“链”上文章 ,实现“有基地、有产品、有品牌、有销售、有质控”的“五有”特色产业发展目标。
一方面,加强合作和科技研发,奠定高质量发展硬支撑。结合海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和新江海河拓宽改造运力提升契机,谋划“一基地”、“一园区”规划建设方案。围绕打造3个千亩级特色产业基地目标,种植甜糯玉米50亩,“低GI”糯玉米50亩,降压抗氧巨胚米50亩,稳糖减脂的“低GI”功能性大米200亩,合作种植大棚西瓜200亩、鲜食青毛豆200亩,以点带面实现产业扩张。深化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沿江农科所等科研单位的合作,研发种植适合高血糖人群食用的新品种“低GI”糯玉米,引入种植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并加工成即食玉米、保健饮品等产品。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代工、定制等方式发展精深加工,加大功能大米饮品、乳制品等研发力度,力争年内上市3—5个深加工产品和1—2个市场爆品,以品种“含新量”提高市场“含金量”,以创新驱动力助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深入推进与江苏海润集团全面战略合作,加入海聚、海嘉、苏洪鲜食、上海蜂窝快团等平台,力争实现年营收超600万,达到二星特色产业标准。
参加展销会,提升“江心有田”品牌知名度和曝光率
另一方面,进一步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发展软实力。针对产品生长管理过程、品质把控等进行脚本撰写和短视频制作,展示产品特色,传递品牌核心价值,赢得消费者情感共鸣与认同。根据江心沙特色农产品特点、农场企业文化等,设计制作带有“江心有田”logo的明信片、书签、杯子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提升品牌影响力,为消费群体提供情绪价值,进一步激发消费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品牌打造永远在路上,江心沙农场将持续发力,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讲好“江心有田”特色农业品牌故事,不断提升品牌曝光度和美誉度,切实增加特色农副产品附加值,实现生产增收、土地增效,为江苏农垦打造千亿级现代农业航母提供坚强保障。
来源:中国农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