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慢乙肝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的共病现象日益普遍,但MASLD对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进展及抗病毒治疗(AVT)效果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近日,Liver International杂志发表一项多中心研究成果,揭示了MASLD可独立影响慢乙肝患者的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所有患者基线及随访期间至少接受两次肝脏硬度(LSM)检测(间隔≥6个月)。根据是否合并MASLD将患者分为MASLD组及非MASLD组。MASLD定义为肝脏脂肪变性(基于组织学、控制衰减参数CAP≥248 dB/m和/或超声)合并至少一项代谢异常(糖尿病、超重、高血压或血脂异常)。
研究主要终点为基线至末次随访的LSM绝对值变化及分期转变(按EASL标准:9 kPa为显著肝纤维化);次要终点为抗病毒治疗亚组中MASLD对LSM动态变化的影响。
研究结果
01患者基线特征
研究纳入1055例未治疗慢乙肝患者,中位年龄39岁,男性占比53.2%,其中MASLD组295例,非MASLD组760例。与无MASLD的患者相比,合并MASLD的患者年龄更大、基线ALT更高、HBeAg阳性占比更低且基线HBV DNA水平更低。417例(39.5%)患者在随访期间开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UC)抗病毒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药物无显著区别。
表1 患者基线特征
合并MASLD显著增加慢乙肝患者的肝脏硬度
与非MASLD组相比,MASLD组患者基线LSM明显更高(6.1 vs 5.2 kPa,PMASLD组末次LSM仍显著高于非MASLD组(5.6 vs 4.7 kPa,P
基线时,MASLD组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占比更高(21.1% vs. 10.9%,P 6 kPa的患者中,66%的患者在随访中LSM分期下降,但MASLD组患者LSM分期下降的概率显著较小(52.8% vs. 74%,P 9 kPa的患者中,15%的患者在随访中LSM分期增加,其中MASLD组患者LSM分期增加的概率显著较大(19.3% vs. 13.6%,P=0.035)。
图1 两组患者基线到随访后LSM分期的改变
表2 LSM及分期动态变化
MASLD显著削弱抗病毒治疗的纤维化改善效果
417例患者接受NUC治疗后,中位LSM下降1.2 kPa(PMASLD组的降幅显著较小(-0.6 vs -1.5 kPa,P=0.02)。进一步分析显示,MASLD组患者治疗后LSM分期下降比例显著低于非MASLD组(52.4% vs 77.0%,P治疗期间LSM分期升高的风险更高(23.5% vs 12.8%,P=0.021)。
04MASLD与基线、末次随访时较高的LSM独立相关
调整相关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合并MASLD与基线(P=0.006)及随访时(P=0.019)较高的LSM显著相关。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末次随访LSM > 9 kPa的预测因素除MASLD(aOR=2.29,95%CI 1.31-4.02,P=0.004)外,还包括年龄较大(aOR=1.035)、基线ALT水平较高(aOR=1.007)和基线LSM较高(aOR=1.259)。
表3 末次LSM > 9 kPa的预测因素
既往研究表明,合并MASLD将增加慢乙肝患者的肝纤维化进展风险(相关链接一、二),本研究则系统阐明了MASLD对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动态变化的双重影响:既独立增加肝纤维化进展风险,又削弱抗病毒治疗的肝纤维化改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纳入的抗病毒治疗亚组均为接受NUC治疗的患者,而干扰素治疗对LSM检测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由于干扰素通过免疫调节机制可能诱导更显著的炎症反应或组织修复过程,其治疗过程中LSM的动态变化规律可能与NUC治疗不同,且无创检测结果(如LSM)与肝组织病理学的一致性可能受到干扰。因此,对于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乙肝合并MASLD患者,需要更多研究探索LSM演变与组织学改善的关联性,并结合肝活检等金标准进行综合评估。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所有慢乙肝患者,都应常规评估代谢状态,对于合并MASLD的患者,或合并超重/肥胖、糖尿病等代谢风险因素的高危人群,需加强LSM监测,并考虑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代谢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肝纤维化转归。
参考文献:Patmore L A, van Eekhout K, Koc Ö M,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and Change in Liver Stiffnes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 Liver International, 2025, 45(3): e70042.
来源:雨露肝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