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神话再折一员大将!松下重组电视业务,已经和解散没区别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8 14:13 2

摘要:日本制造业神话现在真的变成了梦幻般的神话。刚刚过完春节,中国人很熟悉的一个日本品牌松下电器,突然宣布要解散公司旗下的电视机业务。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日本制造业神话现在真的变成了梦幻般的神话。刚刚过完春节,中国人很熟悉的一个日本品牌松下电器,突然宣布要解散公司旗下的电视机业务。

虽然松下公司随后澄清,他们所说的解散并不是外界理解的散伙,而是对业务进行重组。但还是暴露出了松下的家电业务面临着严峻局势,已经到了不得不整改的局面。

曾几何时,日本的制造业对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冲击。但是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日本的制造业又在用另一种方式强烈冲击着中国人形成的一贯印象。

很多品牌都在持续走下神坛,有些企业甚至已经不复存在了。松下电器现在面临的局面不过是已经消失了的日本品牌早已走过的路。

不是解散,而是“发展性解散”

松下电器创造了一个新词汇叫发展性解散,在中文的语境下,解散就是倒闭、破产的意思。

本月初,松下控股宣布要解散家电公司下的松下电器,传统的电视机业务将会被放弃。

或许是为了避免外界的进一步揣测,松下方面随后回应称,他们并不是要解散,而是要进行重组,具体的安排是要将松下电器下的各个公司事业部进一步分化。

不管松下如何解释,都避免不了外界对其电器业务发展不好的揣测,从现实的市场发展格局也能看出端倪。

在全球市场,松下的电视机曾一度占据头把交椅位置,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松下电视机更是拿下了中国70%的市场份额。

但是,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近10多年来的发展,中国国内品牌迅速崛起,包括松下在内的其他日系电视机品牌的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

随后,不光是在中国市场,在世界市场上,松下也丢掉了原来的头把交椅位置。现在的松下电视机在世界市场已经被完全边缘化。

2023年的数据显示,全世界电视销量前十的品牌中,有近一半的品牌都是中国推出的。除了中国的品牌强势崛起外,韩国的品牌也在挤压着日系家电的生存空间。

资本不是做慈善,而是为了盈利赚钱。松下的电视机业务既然不能再给公司盈利,松下控股自然就会对其进行整改。因此,不管是解散也好,还是重组也罢,松下的真正目的是摆脱困境,试图将该业务重新发展起来。

有信心进行重组整改是一回事,但能不能成功又是另外一回事。

电视机业务亏损 2000 亿

从松下的发展线来看,旗下的电视机业务曾经是支柱产业。最早在上世纪50年代,松下公司就开始生产销售电视机了,那时候的电视机还是黑白电视。到了上世纪60年代,松下又是最早推出彩色电视机的企业之一。

有之前的辉煌,所以松下电器后来在世界上发展迅猛丝毫也不奇怪。从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松下电器又经历了最后一个阶段的辉煌。

2007年的时候,松下的电视机业务创下了一万亿日元的销售额度,这一规模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全世界都是相当傲人的业绩。

但是从那以后,松下的电视机业务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和韩国的品牌在迅速崛起,另一方面还是日本人犯了原来的老毛病,总是在技术上墨守成规,不愿意推陈出新。

日本的产品质量没得说,而且多年来也一直推崇所谓的工匠精神。可这种发展态度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在企业发展上升期,无疑这是好事。

可是,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尤其是技术快速迭代更新的阶段,如果一个企业依旧墨守成规,很快就会被其他新兴的企业所取代。

松下电视机在此前的技术路线上就是犯了这样一个明显的错误,因此,在创下1万亿日元的销售额后,松下的电视机业务陡然开启了亏损模式。

2010年以后,松下电视再也没有取得过盈利,每年都在亏损,而且亏损额还越来越大。甚至在2021年的时候,松下更是宣布停止在日本国内的电视机生产和销售。

所以说这十多年的时间,就已经足够看清松下电视机不可能有什么起色发展了。甚至可以这么说,松下控股拖到现在才对电视机业务进行整改已经有点迟了。不过在松下本身看来,他们或许觉得不迟还有整改的空间。

但客观上来说,当年松下押注等离子技术,最终却被液晶电视冲击,那时候如果进行整改,时间上至少很充裕。

彼时的松下斥资6000亿日元收购了另外一家企业的电视业务,可惜松下的技术路线押错了宝,最终亏损了40亿美元,不但裁员超过1万人,还关闭了5家工厂。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在所谓的整改上,松下并没有什么有效的举措。当年他们可以犯下如此重大的错误,现在电视机已经是液晶技术的天下,松下不见得就不会犯同样的错。

十多年的时间,松下的电视机业务亏损总额度累计超过了2000亿日元,该业务的整体利润率连5%都不到。也就是说,松下现在如果将电视机业务彻底抛弃,他们也毫不心疼。

不过,从现在的局面来看,松下或许并不想抛弃电视机业务,他们试图真的要进行重组,以便让该业务重新回到盈利状态。

破立关键期

想法是好的,但是电视机业务早已成为松下整体业务的拖累。还在30多年前,松下的年营收能力就超过了7.45万亿日元。

30多年过去了,松下去年的净销售额却只有6.3万亿日元,净利润虽然达到了3088亿日元,但是相比往年下跌了25.4%。

面对这样的营收格局,日本的媒体也不仅评论道,松下整体的业绩和日本国民的个人收入实现了同步零增长。

日本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破灭后,国民的整体收入确实止步不前。松下的整体收入近年来在持续亏损,确实跟日本破灭的经济高度同步。

正所谓不破不立,松下如果想要继续发展,确实应该改革亏损的业务部门,调整思路,推动包括电视机业务在内的整体增长。

可就像上面所说的,有想法是好事,能不能实现想法,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松下试图要做的是对电视机业务进行重组改革,然后利用其他盈利的业务来带动改革后的电视机业务的增长。

具体来看,松下一直在转变传统家电制造商的身份。近几年来,松下在重点发展车载电子、住宅元器件等领域和业务。

在2018年的时候,松下的工业和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已经达到了30%以上。其他业务虽然在增长,但是电视机业务却会拖累整体,甚至会影响到松下的转型结构。

目前来看,松下的思路是实现不同事业部的自负盈亏,简单来说就是不同的业务之间要独立发展,不再有公司整体兜底。

这样一来,大量的资源势必就会流向更具竞争力的业务部门,传统的家电市场还会进一步萎缩。说来说去,即使电视机业务不赚钱,松下还是舍不得将其彻底抛弃。

但是这样一来,松下就不得不面临一个严峻的事实。

中国的全球市场份额超56%

从规模来看,近10年来,中国的家电业务在不断走向国际市场,家电企业更是不断上榜世界500强企业名单。

还在2017年,中国制造的家电产品就高达4.23亿台,全世界的家电产品总量也只有7.52亿台,中国的份额占总体份额的56.2%。

比如,TCL企业的主要收入是海外市场。在欧洲,TCL的电视已经销售到20多个国家,法国市场的占有率排名第三,在北美市场,该品牌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也排进了前三位。

中国家电在全球市场已深耕多年,这恰恰是日本的家电业务持续走下坡路的时段,因此,从这个角度去看,日本的家电业务要想重新有所作为,就得面临和中国产品竞争的局面。

松下的电视机业务能不能重组成功,能不能和中国的家电业务一决高下,现在来看都还是未知数。如果从其他制造业领域来看,即便松下经过重组,也不会再有所作为了。

一路溃退的汽车

曾几何时,日系汽车占据中国市场半壁江山,但是仅仅10年左右的时间,日系车在中国市场来了一场大溃败。

目前,除了丰田,本田等一线品牌还勉强占有一些份额外,其余的二三线日系车品牌已经先后退出了中国市场。

日系汽车在燃油车时代确实发展不错,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来临后,日本的企业再次选择错误。

他们未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证据更多市场,在激烈的重组和洗牌中,只能被中国企业无情碾压。

现在的日系车不但丢掉了中国市场,世界市场接下来也将不保。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传统燃油车的市场都受到了威胁。

所以说,日系车的发展格局和松下电器的发展格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日本的企业总是在关键时刻走上岔路,选择失误导致他们原本的优势业务逐渐被边缘化。

这就是日本制造业的整体发展缩影。放到一个更大的格局下去看,战略上的选择错误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实际上也有整体发展的原因。

日本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年轻人越来越少,创新型思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僵化所取代。

在这种格局下,无论是松下还是其他大的企业,他们更愿意躺在原来的发展基础上不思进取,因为这种赚钱的方式相对轻松。

结语

所以,松下面临的重组局面,实际上反映出的是日本社会整体目前的局面。日本全社会上下现在是暮气沉沉,没有颠覆性的创造性思维出现,也不会再有什么革新。不管是技术还是思维观念,日本整体上已经和全世界的发展逐步脱节。

正因为有这个前提,所以才会有像松下电气这样业务的持续下滑。说到底,这不是一个企业走到了暮年,而是整个社会走到了迟暮之年。

正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日本在制造业上不会再有什么更大的折腾余地了。

来源:说宇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