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7日,*ST旭蓝(000040.SZ)再度跌停,收盘价仅为0.55元/股,这已是其连续第18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根据深交所相关规定,在深交所仅发行A股股票的公司,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连续20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深交所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齐萌 深圳报道
3月27日,*ST旭蓝(000040.SZ)再度跌停,收盘价仅为0.55元/股,这已是其连续第18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根据深交所相关规定,在深交所仅发行A股股票的公司,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连续20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深交所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
据测算,即使*ST旭蓝在接下来的每个交易日都涨停,2个交易日后股价仍无法回升至1元以上,由此,*ST旭蓝或将成为2025年首家触及面值退市的A股上市公司。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ST旭蓝连续18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反映出市场对其基本面修复信心严重不足,通过退市机制将其清出市场,有助于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保护投资者利益,强化市场纪律。
然而,在公司股价接连跌停背后是公司长期存在的资金问题。截至目前,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占用75.27亿元未能完成清收整改,而这一问题也导致了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3亿元—5亿元。
2024年股价进入下行通道
实际上,自2024年起,*ST旭蓝接连爆出问题,其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股价由此开启了下行通道。进入2025年,公司因资金占用问题未能完成整改,被进一步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复牌之后,股价连续出现跌停,面值退市的倒计时也随之被触发。
因公司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2023年年报,*ST旭蓝股票自2024年5月6日起停牌,两天后,即2024年5月8日,证监会对公司立案调查。直至2024年7月5日晚间,公司才披露2023年年报。然而,年报指出,截至披露日,公司控股股东东旭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旭集团”)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余额77.96亿元,占公司当期经审计净资产的70.23%。
当日,深圳证监局便对其下发了《关于对东旭蓝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东旭集团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经查,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存在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同时,公司为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物业服务、房屋租赁,但部分期间未履行审议程序,也未如实披露相关情况,违反了相关规定,深圳证监局对公司及控股股东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要求其在六个月内清收77.96亿元被占用资金。
鉴于公司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公司2023年度被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自2024年7月9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的特别处理。
此外,深交所也对其下发了《关注函》指出:“被证监会责令改正但未在6个月内完成整改的,深交所对公司股票实施停牌,停牌后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的,深交所对公司股票交易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后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的,深交所将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此次事件后,公司股价加速下跌,自2024年7月9日复盘后到7月31日,公司股价跌幅达到53.94%。
2024年9月6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对公司及公司控股股东东旭集团有限公司再次立案调查,股价进一步承压。据choice金融客户端显示,2024年,公司股价累计跌幅达到74.18%。
对此,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因为大股东的占资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进而影响了公司的股价表现。此类恶性循环确实暴露出A股公司治理的深层缺陷,如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过度控制、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以及监管层面对大股东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等。
股价崩盘式下跌
由于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收清未有实质性进展,公司未在整改期限届满完成全部整改,公司股票自1月6日起被深交所实施停牌,停牌期限为两个月。
3月7日,因资金占用问题未整改,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复牌后股价连续跌停,至3月27日,其股价已跌至0.55元/股,锁定退市。
对此,袁帅提醒道,根据现行法律,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致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中小股东可以依法提起诉讼,要求大股东承担因违规占资行为导致的损失赔偿责任。同时,证监会等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大股东违规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以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2024年公司业绩预亏。公司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3亿元—5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15亿元—5.15亿元。
对此,*ST旭蓝方面表示,本报告期经营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原因是营业收入下降、财务费用增加所致。鉴于资金占用及财务公司存款问题是否能如期解决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难以估计前述事项对公司减值损失的准确金额,以上两项如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最高计提坏账金额约为96亿元,进而可能导致公司2024年度净利润增加亏损96亿元。
同时,公司提到,公司正积极督促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落实还款责任,尽快解决东旭集团资金占用及财务公司存款问题。
就公司后续发展战略等问题,本报记者致函*ST旭蓝,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