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止目前,秫米黄酒,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四个品牌:大顺城黄酒、圣龙山黄酒、罗川古城黄酒、关陇贵族黄酒。
秫米,在中国有8000的种植历史,有5000年的酿酒历史。
截止目前,秫米黄酒,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四个品牌:大顺城黄酒、圣龙山黄酒、罗川古城黄酒、关陇贵族黄酒。
秫米,不是黍米,二者区别很大。
秫米,是一种红色的谷子,它的生长周期特别长,从清明播种到重阳节才收割,所以阳气特别足,颗粒不大,但是颗粒质地非常地坚硬,基本上属于铜豌豆,蒸不熟、煮不烂、敲不扁。
我相信99%的人,对于我们常提到的:黍米(大黄米、软糜子)、稷米(硬糜子)、粟米(小米)、秫米(糯粟),这四种农作物,根本分不清楚。
粟米,就是陕北小米。
黍米,就是大黄米,用来做年糕很合适。
稷米,大黄米的亲戚,非常适合熬稀饭。
秫米,也叫酒谷米、糯粟米,就是黏性很强的小米,古代专门用来酿酒的谷物。
秫米,酒谷米,俗称红谷子或红秫子;《说文解字》云:“秫,稷之黏者”。比稷黏的就是秫。
秫谷,一般生长半年的时间,是所有谷物中生长周期最长,充分汲取了天地之精华,也会经历严苛的天气蹉跎。
秫米不是小米,它颜色红,性质热,助阳生火。
所以在皇帝之前从伏羲女娲传下来,秫米一般用来酿酒,也叫酒谷米。
秫米,是中华先民最早的食物之一。
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大地湾遗址初期,也就是八千多年前的伏羲女娲时期,用秫酿酒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夏禹时期。
《酒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仪狄是夏禹王时期的酿酒官。
周朝有五齐三酒,八种酒中最好的就是秫酒。
秫酒是用来敬天祭祖的,祭完了天子才能喝、世子喝、王后喝,诸侯以下的都喝不上秫酒。
用秫酿成的酒,也是真正意义上的黄酒。
用小米、粘糜子酿成的只能称米酒,
而用糯米、粳米等酿成的酒只能称醪糟汁。
黍米和秫米之间的区别,下面的内容说得非常清楚:
1. 秫米
植物学分类:通常指糯性粟,即糯小米,是粟(小米)的黏性变种。
特点:颗粒较小,黏性强,常用于酿酒或制作糕点。
古籍记载: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半夏秫米汤”即用此米,认为其有和胃安神之效。
2. 黍米
植物学分类:指黍,又称糜子,籽实呈球形或椭圆形,分粳性(不黏)和糯性(黏,俗称“大黄米”)。
特点:颗粒较秫米大,色泽偏黄,黏性品种常用于包粽子、酿酒(如北方黄酒)。
历史地位:古代“五谷”之一(黍、稷、麦、菽、稻),《诗经》中多次提及,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3. 关键区别
物种不同:秫米属狗尾草属,黍米属黍属。
用途差异:秫米侧重药用/酿酒,黍米更多用于主食或传统小吃。
地域分布:黍米耐旱,曾是北方重要粮食;秫米种植范围相对较小。
常见混淆点:
名称演变:部分地区方言可能混称,但学术及传统分类中二者明确区分。
黏性特征:两者均有黏性品种,但来源不同植物。
若在古籍或食谱中遇到,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所指。例如,《齐民要术》中酿酒用“秫”多指糯粟,而“黍”则明确指大黄米。
截止目前,秫米黄酒,只有四个品牌:大顺城黄酒、圣龙山黄酒、罗川古城黄酒、关陇贵族黄酒。
秫米黄酒,工艺复杂,技术古老,手工酿造,价格极高。
例如 圣龙山秫米黄酒(6度500ml)售价128元,圣龙山黄酒(8度1500ml*1坛)售价520元。
例如 大顺城秫米黄酒(8度*2500ml*1桶)售价369元,罗川古城黄酒8度秫米原酿(2500ml*1桶)售价290元。
秫米黄酒,香味浓郁,颜色清亮,色如琥珀,众润爽口,酒味甘醇,入口绵长,
上古时候,黄酒都是用来祭祀和供天子饮用的,由此也可以看出黄酒的高贵之处。
真正的黄酒,追求“七甘二酸一爽”,甘甜、酸爽之味平衡、和谐,实现甘不腻口、酸不露头、爽怡心神,适量饮用可以让人心情愉悦。
在日常的家庭聚餐上饮用,在重要的场合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来源:非常爱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