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力推也没用!《棋士》口碑反转,观众强烈要求下架,为什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8 15:14 3

摘要:央妈是懂我们的,马上给大家带来一部《棋士》,剧如其名,“以棋为案,以身入局”,剧情很新颖。

如果说观众最喜欢哪种国产剧题材?

那绝对是年代悬疑剧。

既有着年代的陈旧感,也有着犯罪时的刺激紧张,所以被大众所钟爱。

央妈是懂我们的,马上给大家带来一部《棋士》,剧如其名,“以棋为案,以身入局”,剧情很新颖。

加上王宝强、陈明昊、李乃文三座大山坐镇,带领一众实力派疯狂飙戏。

该剧一经播出收视率就狂飙,仅两晚便破2,登至热度榜第一名,收获大批好评。

央视也是连续五天力推,恨不得让所有人看到这部剧。

但令人意外的是,《棋士》播了三天后,口碑突然反转。

打开评论区竟有许多观众打了一星,表示看不下去,甚至有人要求《棋士》下架。

这究竟怎么一回事儿呢?

该说不说,刚看这部剧时真的眼前一亮,没想到王宝强时隔十二年再回影视圈还能如此优秀。

作为演员,他把崔业那种表面窝囊,实际狠辣的性格展现的活灵活现。

作为编制,他严格把控了拍摄细节以及画面质感。

比如游戏厅的地面会很脏、椅子摆放杂乱,群演可以吃口香糖喝汽水等等,这些生活气息的设计都由王宝强提出。

可惜的是,王宝强不是编剧,没法缝合剧情漏洞,看完感觉全是槽点。

崔业为活命帮助劫匪逃走,那么慌乱地情况下居然能摸出一把棋子,绑匪还看着他慢悠悠的下,也是挺搞笑的。

而且这段很多观众看的云里雾里,看似导演拍的很牛,不断转场变化。

可实际上很多人连那局棋到底啥涵义,崔业又是如何看出生机的,完全没搞懂。

之后劫匪成功逃跑,只有一人被迫留下,他看到同伙跑远,准备一刀刺向人质,警察也很迅速的掏出枪把他击倒。

也是够离谱的,其实这个弃子根本没必要去送死。

你只是抢个银行,乖乖放下武器认错顶多判个坐牢,可你非要伤害人质,这不是傻子吗?

还有后面崔业被劫走,当他察觉不对劲儿就抢夺方向盘,最后导致车毁。

没想到啊没想到,明明是他在抢夺方向盘,所处在前后排中间的位置,姿势非常不安全

谁知道之后,崔业不仅毫发无伤,还最先清醒,主角光环要不要那么强烈。

更让人无语的是,他不仅逃出来了,正好抢的那包钱也掉在车外。

崔业是时候已然看出劫匪的不道义,事情也闹得如此之大,作为一个正常人这个时候不是应该打电话报警吗?

你只是被胁迫,你自己又无罪,只要听警察指导,然后把该上交的钱交了。

王红羽给的一万多块钱,可以拿出交易记录证明是自己的,就可以解决所有事情了。

崔业当了那么多年围棋老师的聪明脑子哪去了?人设一落千丈。

后面警察崔伟发现劫犯线索也连忙赶来,到了弟弟家看到他大晚上黑灯瞎火的下围棋,他居然没有怀疑。

而且崔业和夏生刚经历了车祸,一个身经百战的警察,仅凭着对弟弟以往性格的了解,就排除了嫌疑。

真是一点侦查意识都没有,还犯了查案的大忌——用经验断案。

看完前几集编剧真的是为了爽而爽,完全把好人强行降智,把观众当傻子玩。

不过,剧情的漏洞还能忍,毕竟没有剧能是完美的。

“同行”的压制才是这部剧被打趴的重要原因。

喜欢看美剧的都知道有部经典悬疑剧叫做《绝命毒师》,在豆瓣拿下9.9的超高分,不仅创下当年的吉尼斯纪录,还霸榜美剧榜首15年。

可见该剧有多精彩,知名度有多高。

然而,《棋士》在播出后,居然被指抄袭《绝命毒师》,观众不断从人设,主线发展等各个方面挖掘其相似之处。

事情愈演愈烈,直至登上热搜。

看完观众的分析,发现二者的确很相同。

首先是主角身份雷同。

男主都是老师,不过一个是教围棋,一个是教化学。

同样有个当警察的亲戚,但一个是哥哥,另一个是连襟。

就连小弟“夏生”也有对照组“小粉”。

其次是人设类似。

崔业是个围棋老师,因为儿子的病才动了歪念头,利用自己的精明头脑,走上了犯罪道路。

而身为化学老师的老白也是因为病,不过是他患了癌症,为了给家人留财产,所以才用化学知识制毒。

最后是剧情。

主线上两位主角都是因生活的压迫解锁阴暗面,最后走上犯罪道路,期间道德与人性不断转变挣扎,还要与家中的警察亲人上演猫捉老鼠大戏。

因此,有了前者的精彩就导致后面相似之作都逊色几分,甚至还会被人痛批为“抄袭”。

可实际上,《绝命毒师》作为神剧,在美国有很多都是它的衍生剧,这根本不是稀奇事儿。

而且就说中国吧,千千万万的剧集有太多太多类似的剧集。

千篇一律,拯救世界的仙侠剧、谈情说爱再带个小三的现偶、还有总要团团圆圆的年代剧,不管是哪部剧都能挑出来个差不多的。

更何况还是这么厉害的大剧,中国导演想翻拍的肯定多了去了。

可真正能大刀阔斧的进行改编,并且还保留精神内核的能有几人能做到?

而《棋士》做到了,虽然剧情还有许多漏洞,但它“以棋为谋,以身入局”的想法就是突破,就是创新。

这不叫抄袭,应该用“青出于蓝胜于蓝”更为合适。

结语

说句实话,如果将“抄袭”的事情撇去表面,就暴露了国人那小到不能再小的“自信心”。

盲目的把国外作品高高捧起,自家有些创新就说成“抄袭”,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呢?

所以,对于艺术作品来说,有相似之处是常识,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做到有新见解。

那么,大家觉得我说的对吗?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棋士》

来源:古木之的草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