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命因奉献而延续,爱因传递而永恒。3月28日,重庆市举办2025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红十字会、医学院校、遗体(角膜)和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属等社会各界数百人参加。
生命因奉献而延续,爱因传递而永恒。3月28日,重庆市举办2025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红十字会、医学院校、遗体(角膜)和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属等社会各界数百人参加。
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内的“时光印记展览馆”首次开馆,在“纪念长廊”中,有8个月宝宝最爱玩的毛绒小鸭子、00后女孩没来得及报到的录取通知书,都在无声地讲述着捐献者生前的美好印记,承载了他们对世界的深情眷恋。
没来得及报到的硕士录取通知书 定格永远的期待
从女儿陈俊丽出生起,陈小勇就开始用心地将她成长中的一点一滴记录、保存下来,女孩童年时最喜欢用的水杯、弹过的尤克里里,做作业时用的折扇,读过的书《清华北大不是梦》……在小学毕业的同学录留言页上,稚嫩的笔迹写着小姑娘最喜欢的美食——炒土豆,特长——拉丁舞,在“我的性格”一栏中,她调皮地写着:“呃,你猜!”直到重庆交通大学的学士学位毕业证,最后是她收到的硕士录取通知书……然而,就在收到这张通知书后不久,女孩因突发疾病永远离开了世界,再也等不到爸爸送她去报到了。
强忍着悲痛,陈小勇把女儿的器官捐献出来,让4名器官衰竭者重获新生。
陈小勇的身份以前是重庆交通大学优秀学生陈俊丽的父亲,如今是重庆市2022年第100例器官捐献者陈俊丽的父亲。他又来看女儿了,看着眼前女儿的同学录、录取通知书、学位证,他既伤感又自豪:“俊丽的器官挽救了几个人的生命,我为她骄傲!”在女儿去世三年后,陈小勇依然每月为她的手机充着电话费,“当想她想得不得了,就会忍不住拨通熟悉的号码,或是给她的微信发信息,想象着她还在……”
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也是“小英雄”父亲写诗述说思念和歉意
去年,年仅8个月,因车祸去世的王镜甯用自己小小的器官帮助了其他几位患儿重获新生。
父亲王先生捐出孩子最喜欢的玩具——一只毛绒小鸭子,还保持着被小手抓握时的蓬松。“三娃子(小名)最喜欢拿着它轻轻地咬,因为走的时候他还只长出了两瓣牙齿……”还有表叔送的新鞋子,准备等他满一岁时穿,以及为儿子写的两首诗。
看到展出的孩子的生活物品,王先生忍不住又想到了小宝贝可爱的模样:“我们三娃子爱笑,看见谁都笑嘻嘻的,虽然不会说话,但一放音乐他就咿咿呀呀地跟着学……”
王先生说,一家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不管是车祸后,十几个人一拥而上,抬车、救人、报警,大家齐心协力展开救援,还是抢救过程中,众多陌生人的安慰和捐款,都让他们感动不已。他原本打算等三娃子出院后,带着他挨家挨户登门道谢,然而孩子已经没机会去了,他希望以器官捐献的方式回馈社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于是,他们做出了一个艰难而伟大的决定——捐献出孩子的器官,让他以另一种方式活下去。如今,他又带着三娃子的玩具和其他物品来到纪念馆。
“感谢有那么多陌生爱心人士的帮助,希望更多人知道遗体器官捐献没有年龄限制,也希望来参观的人能看到我给他写的诗,知道我们有多想念他,知道三娃子是我们的心肝宝贝,也是我们心中的小英雄!”
王先生哽咽着,用非常轻微的声音说:“如果有下辈子,希望三娃子还能选我当父亲,希望他能够原谅我……”
搭建“时光隧道”
重庆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位于重庆璧山西郊福寿园的“时光印记展览馆”将长期对公众开放,其中的“纪念长廊”展出多位捐献者生前常用的物件,包括画卷、乐器、玩具、手工、书籍、证书等,无声诉说他们在这个世界留存的美好印记,搭建起了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时空隧道”使往生者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让生者的无限哀思有了寄托。
展览馆收集了多位捐献者的遗物,并仔细整理、登记,放置于玻璃陈列柜当中,让来访人员能够通过这些宝贵的物品,与它们曾经的主人同频共振,读懂寄托在物件上的生命情感。
玻璃展柜里,高三女孩易小稀的手绘画卷仍带着青春的体温;罗嗣政的毕业证书依然记得这位年轻医者当年的秉烛夜读;刁攀娅医生的白大褂平整如初,听诊器的金属管折射出经年使用的温润光泽……
参观者陈士民说,看到这些物品,他们的笑声、眼神、举止,仿佛就在眼前。“他们曾是这世间最平凡的人,却在离别时做出了最伟大的抉择。”
除了展陈物件,展览馆还用AI技术将捐献者的照片制作成了视频,投放在大屏幕上进行展播,重现捐献者的一颦一笑。
新闻多一点>>
据重庆市遗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下简称中心)介绍,2024年,重庆市新增遗体(角膜)捐献志愿登记2.2万余人次、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9000余人次,见证器官捐献181例,捐献例数创历史新高,捐献大器官500余个,让500余名器官衰竭患者重获新生,实施遗体捐献689例,角膜捐献272例528片,让352余名眼疾患者重建光明,遗体、角膜捐献创历史新高。
2024年2月,重庆市红十字会与重庆市血液中心携手共建全国首家“三献”爱心屋,开创性地将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和遗体器官捐献登记三项公益服务整合到一个平台。“三献”爱心屋运行一年来,已成为中心主城区采血及造血干细胞、遗体器官捐献登记的重要站点。2024年2月到年底,爱心屋共计接待群众1.7万人次,无偿献血7088人次10916.U(累计街头献血208人次/6.624万毫升)。在献血者中宣传、动员、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329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769人。
如今,在重庆市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内的纪念碑上,镌刻着8000余名捐献者的名字,截至目前,重庆市登记遗体(角膜)器官捐献志愿者近30万人,实施器官捐献1300余例,完成遗体捐献6000余例,捐献角膜7000余片。
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