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以“强城”“兴村”“融合”推动共同富裕变实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8 15:05 2

摘要:当下,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是全省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着力方向。3月27日,温州市召开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工作会议暨“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建设会议,瑞安作书面交流。围绕让蓝图变为现实,未来瑞安将统

当下,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是全省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着力方向。3月27日,温州市召开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工作会议暨“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建设会议,瑞安作书面交流。围绕让蓝图变为现实,未来瑞安将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

“强城”

强城筑核提升城市“引领力”

当前,瑞安发展站上了跨越攀登的重要历史关口,要深入实施“强城筑核”行动,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提速推进“四区一带”重点板块建设,做精做优玉海古城、塘河新城等亮点区块,全力打造温州大都市主中心南部新区。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独特的名片,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文韵古城区是我市“四区一带”中的重点板块之一。我市把瑞安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盘活文化文物资源,推动忠义街、会文里、西山等历史文化街区串珠成链、连线成面,建成瑞安文化地标,打造千年文脉“复兴地”。

△永嘉学派传习馆 孙凛/摄

2024年12月30日,位于文韵古城区内的永嘉学派传习馆、施昕更瑞安印迹馆、诒善祠塾和云江风物馆同步开放。从忠义街东首至瑞安西山之巅,四馆串起瑞安的璀璨历史文化,焕发老城新生机。

如果说城区更新是“强城”的内核,那么镇域发展则是“强城”的外延。我市以“强镇”为桥梁纽带,因地制宜打造“一镇一特”,支持塘下特大镇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马屿、陶山两个省级中心乡镇,差异化发展湖岭、高楼等八个乡镇,不断提升中心乡镇资源承载力。

△塘下新貌 黄品眉/摄

以塘下镇为例,该镇“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向发力,“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规上工业产值增速居全省第3,汽车传感器产业集群列入省级名单,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占瑞安全市比重近4成。作为我市中西部工业重镇,陶山镇如今基本形成了以铸造、锻造、针织三大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建成环球人本智慧仓储物流园、碧山科技小微创业园等6个工业小微园。

同时,我市还突出“强村”重要节点,加快完善“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体系,深入实施“三基三主”十大工程,加速片区组团融合发展,重点培育45个中心村,推动服务辐射周边村庄。

“兴村”

先行先试提升乡村“和美度”

走进瑞安市滨海原野,水田相间、阡陌纵横。约五千农户在此夏种西瓜、冬种花椰菜,耕耘着10万亩连片菜篮子基地。农民夏成银从几亩地开始干起,逐步发展成为流转经营200多亩地的种植大户。眼下,越来越多的“新农人”进村入乡创业,助力乡村蝶变焕发新机。

△瑞安市滨海田园花椰菜基地

他们的底气,来自于农村“三位一体”改革中,有效整合各类涉农资源,应运而生的“瑞安市滨海花椰菜产业农合联”。通过这个新型组织体系,散户抱团合成一股力,衔接种子种苗、生产种植、加工营销、金融信用等全产业链。“我们只管勤勤恳恳好好种地,其他各个方面都有农合联帮衬,很放心。”夏成银说。

如今,瑞安已组建稻米、花椰菜等六大产业农合联,建成浙南最大连片粮食生产功能区、全国特大冬季花椰菜种植基地;同时,为当地农产品构筑品牌优势,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云江丰味”,瑞安“温郁金”、“清明早”、“陶山甘蔗”创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农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眼下正是春耕备耕时节,瑞安市马屿天井垟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农田翻耕正忙。“原来我们一年只种两季水稻,近几年通过种植良种、全程机械化生产,增种一季经济作物,实现‘一年三种’丰产丰收。”3月27日,农业大户吴董淑高兴地说。

△天井垟

天井垟粮食生产功能区实现“三熟制”,是瑞安开展“农业双强”行动的一个缩影。眼下,瑞安马屿、曹村、陶山、平阳坑等多地,共计10万亩农田粮油和经济作物生产双丰收,农民可望增收超亿元。

发展文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之一。眼下,城市居民悠然走进乡村,乡村好物也畅通无阻地走出乡村,一幅新时代的共富图景正徐徐展开。马屿镇协山村举办的首届乡村艺术季5天客流量超13万人次,营业额超100万元,网络视频点击量超5000万次,成为该村文旅发展的“流量密码”。

△马屿镇协山村举办首届乡村艺术季

为推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我市提速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速“陶泉福地”“云江悠境”旅游精品带项目建设,提质打造曹村小屿坑、芳庄黄金坳等民宿村群,积极培育康养旅游、乡村微度假、农耕体验等新业态,全面激发乡村消费活力。

下一步,我市将全链推动产业兴旺,以农村“三位一体”改革为主抓手,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加快落地肉鸡全产业链等重点项目,推进马屿国家农业强镇二期项目、滨海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创成一批省级数字农业工厂,再夺“神农鼎”。

“融合”

积极实践提升群众“幸福感”

基本公共服务关乎民生。我市持之以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工作,将其作为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医疗、教育、养老等重点领域靶向发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可及、优质共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实现“八连降”,103个服务事项标准全面铺开,走出了一条县域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创新路径。

“我的孩子就读的学校,能同步享受名校市马鞍山实验小学的优质资源,我们当家长的很放心。”昨天,说起自家孩子就读的瑞安市云江实验小学,家住飞云街道的夏建华啧啧称赞。马鞍山实验小学师资力量雄厚,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60%以上。这曾让不少家长眼红的优秀师资力量,如今,源于我市推出的“名校+新校”模式。这所学校与一江之隔的市云江实验小学实行统一化管理,实现同步教研,共享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尤其是名师下沉。

△云江实验小学

这是我市持续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生动写照。我市突出县乡村一体统筹,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优质共享、均衡可及,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资源互联互通。

近年来,我市提速飞云江治理二期、中西医结合医院、华峰完全中学等重大基础设施、重点民生项目建设,推广“专业餐饮品牌社会化经营”等养老助餐模式,确保城乡同质化供水覆盖率超97%、县域就诊率和村卫生室规范化率均超90%和公办义务教育教共体覆盖率、融合共建型教共体占比等“四个100%”。

城乡融合发展,交通是关键。近些年,瑞安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加快瑞苍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瑞安联络线建设,形成“两横三纵一连”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打造互联互通路网,推进市域铁路S3线附属配套工程(温瑞快速路)建设,做好与S2线、S3线轨道交通站点的衔接,形成互补的大中运量公共交通线路网络;优化交通节点,推进国道的改扩建,形成“三横四纵”的国省干线网络体系;加密农村公路网络,重点提升各中心镇与中心城区、中心镇与中心镇间的联系,推进塘岙底隧道、飞鳌公路建设。

△S3线控制性项目永宁大桥

如今,瑞安正聚焦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县域样板目标,加力实施“联动发展战略布局、城乡产业提质增效”等“八大”攻坚行动,力争发展轴及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在全省争先示范,确保今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0.5%、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至1.77以内,进一步拉近城乡距离,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支撑。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黄丽云

编辑:黄紫萱丨责编:叶玲玲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